用“心”书写工会有为的精彩答卷
——内江市工会五年工作综述

每一个五年,都是一段征程;每一个五年,都是一次跨越。
从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到服务中心大局,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从加强自身建设到深化工会改革创新……进入新时代的内江工会,在继承中创新,在探索中前进,足音铿锵、华章回响。
时光不负,岁月不欺。市总工会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4次被全国总工会表彰为“市级财务先进单位”,共获市级以上表彰奖励141项,连续11年荣获“市委市政府综合目标绩效考核一等奖”;市总工会下属事业单位——市惠民帮扶和职工服务中心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市工会工作亮点纷呈,特色创新项目不断涌现,多项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一个个“心”故事,让五年的有限“长度”,延伸出无限的“宽度”与“厚度”——
1“初心”答卷:
强化政治引领筑牢信仰之基
2022年12月22日,“中国梦·劳动美——奋进新时代”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江市劳模工匠宣讲团走进东兴区宣讲报告会在四川菲德力制药有限公司举行,3名宣讲团成员精彩的讲述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像这样的宣讲报告会只是内江工会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用职工群众身边劳模工匠的奋进故事凝聚职工“向心力”、筑牢信仰之基的一个生动缩影。
五年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广大职工和工会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党史学习教育,隆重组织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宣传系列活动,举办各类读书班、培训班、宣讲报告会、知识竞答活动等50余场次,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进企业、进班组。
在强化思想引领方面,全市各级工会以“中国梦·劳动美”“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开展慰问演出、演讲、摄影、征文、文化艺术培训、体育赛事等各类职工文体活动182场次,覆盖职工近100万人次,建成内江市总工会职工艺术团,常态化开展送文化到基层活动,着力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
在弘扬“三个精神”方面,五年来,全市272名职工荣获全国、省、市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称号;117个集体获评全国、省、市五一劳动奖状、工人先锋号;7名职工获评“四川工匠”“四川工匠”提名奖;命名“甜城工匠”“最美劳动者”等149名;建成市级以上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64个;组建内江市劳模工匠宣讲团,开展线上线下宣传宣讲近100场,覆盖职工超50万人次。
我心向党、初心永恒。五年来,全市各级工会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始终把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作为首要政治责任,用先进文化感染职工,用“三个精神”鼓舞职工,进一步筑牢了广大职工群众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2 “匠心”答卷:
培养技能人才服务中心大局
有这样一组数据:目前,全市技能人才达24.2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91万人,与2018年底相比分别增加14.55%、44.28%。
数字的背后,是内江工会引领广大职工建功立业展示主力军风采的“匠心”故事。
他二十多年扎根在建筑施工一线,通过各级工会的支持培养以及自我学习,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打工仔”成长为全国优秀农民工,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兴勇;
坚守岗位18年,牵头开展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不仅练就过硬技术,还为公司节约资金近千万元,他是四川省职业技能标兵、内江市劳动模范赵小东……
这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一个个催人奋进的故事,是内江产业工人队伍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也是各级工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企业内部培训到市内外各种劳动和技能竞赛,内江各级工会以竞赛促学习,以改革促发展,不断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比赛能更好地检验我的专业技能。”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隆昌市供电分公司的“90后”小伙张鑫,已在电力行业摸爬滚打十余年,先后参加了四川省第四届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内江市“甜城工匠·2020”职业技能大赛等劳动和技能大赛,并多次斩获一等奖。
“炼钢夜校”是川威集团钒钛科技公司开展培训的重要平台,先后开设了“首席专业技术提升班”“雏鹰赋能班”“工班长素质提升班”等特色培训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有效开展培训工作,一大批产业工人在此成长起来,成为技术骨干。
五年来,全市各级工会围绕内江现代产业体系战略部署,组织开展“五十百”梯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850场次,规模以上企业参与面达95%以上,覆盖职工近50万人次,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重实效的竞赛格局。
产业工人有力量,服务中心有质效。
——围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全省率先提出川南渝西十市工会系统共建机制、共搭平台、共促互访、共办活动、共创品牌、共育人才“六共合作”理念,建立了川南渝西工会联席会议制度,率先牵头在川南渝西成立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3个,推动形成了川南渝西企业资源共享、抱团发展、错位发展的新路径。
——围绕助力经济发展,在全省率先出台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十五条措施,出台助力“拼经济、搞建设、促发展”十二条措施,返还小微企业工会经费2396.05万元,筹集资金1100余万元开展促消费活动,带动消费3000万元以上。
——围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施工会助力脱贫攻坚“七大行动”,广泛开展“技能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举办技术讲座、培训、招聘会452场,协调筹集项目资金、帮扶资金、乡村振兴产业扶持资金3427.99万元,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展现工会担当作为。
3“暖心”答卷:
倾情关心服务职工群众
荣誉是对成绩的肯定。过去五年,全市各级工会获得荣誉无数。其中,与职工利益息息相关的2个重量级荣誉“浓墨重彩”——
内江市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作为四川省唯一典型案例,入选全国总工会《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指导手册》;内江市惠民帮扶和职工服务中心被全国总工会表扬为“在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同时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荣誉的背后,折射的是各级工会组织以职工为本,从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扎扎实实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暖心之举”。
检修工王勇讲述了这样一个“暖心故事”——
王勇的儿子出生便患有喉裂、喉管狭窄和地中海贫血症,先后进行3次手术,医疗自付部分累计20余万元。申请工会的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后,王勇收到生活和医疗救助金总计8万余元。“工会持续两年的帮扶,让我们在最难的时候有了依靠!”言语中,王勇满是感激。
外卖小哥李勇讲述了这样一个“暖心故事”——
位于隆昌市文兴街和大西街十字路口的“隆昌工会共享职工之家”冷能取暖、热能纳凉、渴能喝水、累能歇脚、伤能用药。“以前我们接单间隙,只能在路边休息、聊天,风吹日晒雨淋。现在只要有空闲,大家都喜欢往‘家’跑!”李勇笑着告诉记者。
过去五年,内江各级工会竭诚服务职工群众,始终把提高职工生活品质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
——职工帮扶精准有效。筹集资金4091.1万元,系统解困脱困25296户困难职工,全面完成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目标任务,市总工会被省总工会表扬为“在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的集体”。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参加人数和保障待遇逐年提高,参保人员达32.47万人,办理职工互助保险赔付19293人次,赔付金额2510.85万元。
——服务品牌惠民暖心。做优做实“四季送”“四季惠”工会品牌,筹集资金6881.9万元,为职工、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模先进等提供生活、就医、上学、就业创业等帮扶救助19.69万人次。筹集资金697.5万元开展“加油惠”“出行惠”“美食惠”等普惠活动65场,惠及职工60.2万人次。内江普惠服务作为全省首批试点推进的6个市(州)之一,工作经验2次在全省交流推广。
——阵地建设积厚成势。筹集资金1996.7万元,建成1400余平方米市职工服务中心,打造全市首个服务职工综合体;建成职工之家、甜城职工驿站、甜城宝贝屋、妈咪宝贝屋、职工书屋(农民工文化驿站)、职工心灵驿站等职工服务阵地467个,月均服务职工3万余人次,为户外劳动者和女职工等特殊群体解决临时休息、托管托育等实际困难。打造线上职工服务阵地,建成四川省工会网上工作平台内江频道,率先在全省打通线上支付,职工服务阵地进一步拓宽。
4“安心”答卷:
创新举措维护职工权益
家住隆昌市李市镇的农民工李佐双曾在老挝务工,在从事木工工作时受伤,随后产生了工伤赔偿维权纠纷。最终,在隆昌市总工会的多方协调下,该案得到成功处理,李佐双获得各项损失赔偿32万多元。
跨国的漫长维权路,工会贴心服好务。从市内到市外,从跨省案件,甚至跨国案件,全市各级工会切实履行“维护职工权益,竭诚服务职工”职责,真正当好职工贴心的“娘家人”。其中,强化联动维权,与省外36个市(州)工会、省内20个市(州)工会签订城际间联动维权协议,办理跨省市维权案件21件。
五年来,全市各级工会加大工会法律援助力度,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1件,为706名职工挽回经济损失1642万元,“内江市构建职工立体维权格局的实践”入选《法治蓝皮书·2018四川依法治省年度报告》。建成工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2373个,配备专兼职劳动争议调解员7500余人。深入企业开展工会劳动法律风险提示服务、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劳动用工专项排查,督促企业支付5226名职工的欠薪9960.94万元。
与此同时,集体协商的规范化建设,推动劳动关系更加和谐。
2018年,四川梓橦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开展集体协商时,员工提出工资体系不够科学。基于此,公司引进了大多数世界500强企业采用的平衡计分卡管理体系,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激发。近年来,企业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现逆势上扬,并于2021年在北交所上市。
五年来,市总工会修订出台《内江市集体协商工作等级评价体系标准》,深化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和集体协商等级评价工作,已建会企业开展集体协商动态保持在90%以上、签订集体合同和专项合同占比达93.76%。承办首届四川省集体协商竞赛,内江市代表队获一等奖。内江市集体协商经验做法在全国总工会集体协商效果评估工作研讨会上交流经验。
五年来,市总工会始终坚持多向发力,创新举措维护职工权益,始终把促进劳动领域和谐稳定作为重要职责,为广大职工做好强大的后盾支撑。
5“同心”答卷:
夯基固本织密工会组织网
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快递之星”、内江市首届“最美快递员”、内江市“最美劳动者”……从事快递工作十年的“80后”卢毅获得了诸多荣誉,可谓是内江快递界的明星。
快递工作又苦又累,卢毅也曾迷茫过,甚至想要转行,但来自工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让他找到了坚持的动力。内江快递行业工会联合会成立后,卢毅是最早一批入会的快递员。不管是“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慰问活动,还是参与各类竞赛、评优,卢毅都在工会里找到了归属感和职业荣誉感。在拥有自己的快递公司后,卢毅也率先成立工会,以关心关爱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热情。
窥一斑可见全豹。快递员、货运司机、护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是产业工人队伍里的新生力量。在推进产改的过程中,内江创新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和关心关爱工作,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归属感,拓展产改工作的深度和温度。
数据可以印证:全市已建工会组织4774个,入会会员56.53万人,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4.75万人,职工入会率达98.14%。
数据的背后,折射的是内江市总工会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凝心聚力画出最大“同心圆”的生动实践。
过去五年,全市各级工会深化工会改革创新,始终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动力源泉,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工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更加充满活力。
——聚焦增“三性”、去“四化”、强基层、促创新工会改革总要求,在全省率先委托第三方实施效果评估,出台配套文件14个,26项改革任务于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工会改革工作呈现出“优化整合组织机构、提高领导机构劳模和一线职工比例、创新工作机制、优化队伍结构”等“八大亮点”。
——切实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按照应建尽建原则,扎实开展25人以上企业建会入会集中行动,推动建会入会工作向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领域延伸。
——不断深化基层工会“六有”规范化建设和小三级工会、开发区(产业园区)工会建设,命名全国、省、市模范职工之家46个。
历史的车轮,镌刻着过去的辉煌,也承载着新的使命。
今后的五年,市总工会将凝聚奋进力量、勇担时代使命,让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更强,让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充实,团结带领全市广大职工为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产业强市和区域物流枢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内江实践新篇章,推进新时代内江振兴崛起贡献新的更大力量!(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小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