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且将新火试新茶

2022年12月08日09:58 | 来源:成都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且将新火试新茶

  一个炽热的炭炉,三五好友围坐,铁丝网烤盘中央,茶水在壶中沸腾,周围摆满了橘子、红薯、糍粑……一杯暖茶,几句闲谈,这个冬日,围炉煮茶以席卷之势在城市青年群体中风行,各短视频平台的相关话题播放量超过16亿次。“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居易诗歌中的妙境,古为今用的生活美学无缝嵌入了年轻人的生活,大有接续露营成为新消费的趋势。

  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盏清香的中国茶,令世人瞩目。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不仅仅是“申遗成功”,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每个人都能做茶文化的传承者。

  如今,中国茶再次走到国际舞台的“聚光灯”下,且将新火试新茶。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在让古老的非遗不断年轻化、仪式化,融入生活日常,赋予时代内涵。

  国潮兴起

  传统茶饮破圈

  成都人喝茶讲究惬意,有味。不管是人民公园内的“百年鹤鸣”,还是双流区杨柳河畔的彭镇老茶馆,盖碗里一泡“三花”,眯着眼睛享受着采耳,这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当下,“国潮”的兴起让中国茶的消费市场掀起一股新风。“围炉煮茶”不仅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新宠”,也在他们的社交生活里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早在唐宋年间,中国人便开始煮茶了,茶圣陆羽的《茶经》中也专门阐述了煮茶的过程。今年夏天一部《梦华录》,让“围炉煮茶”迅速出圈,“慢生活”的惬意让其成为茶饮市场的新时尚,掀起冬季消费新风潮。

  打开市面上常用的点评软件,输入“围炉煮茶”,仅仅在成都就有上百家茶馆、民宿、餐馆提供这一当下的时尚茶饮服务,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在城东一家小茶室内,茶室主理“花仙子”是一位茶艺师,她说:“以前我们主要是提供茶艺服务,但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围炉煮茶’,我们也顺势而为。这种形式看似非常新潮,其实也都是我们传统茶文化里就有的,只是现在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内容,比如煮奶茶、果茶、养生茶等,新式茶饮的市场远远比想象中要大很多。”记者了解到,随着“围炉煮茶”越来越受欢迎,很多商家已经开始追求创新,在成都已经有情景体验版“围炉煮茶”,参与者身穿汉服,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传统茶饮方式的“翻红出圈”,推动了中国新式茶饮产业的飞速增长。《2021茶饮消费洞察》数据显示,中国去年的茶饮市场体量已经远超咖啡10.9倍,而“95后”逐渐成为茶饮消费的“主力军”。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到2795.9亿元,消费者的需求将持续上涨,预计2025年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达到约3700亿元。

  毫无疑问,社会力量的参与有助推动更多与茶文化相关的非遗项目共同发展,对“双创”的带动作用也将逐渐得到体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少峰认为,如何推动传统茶饮真正“出圈”走进年轻人生活,是中国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键问题,“新式茶饮消费对茶文化的推广也有借鉴之处,茶文化走进年轻人圈层需要IP引导,需要故事的包装与跨界的尝试,从而打破过去喝茶特定的生活场景。”

  青少年也是

  茶文化传承者

  俗语有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探索出适应当代审美与生活方式的形式,也更需要吸引广大青少年的关注与参与。目前,中国有40多所中职和8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茶学和茶文化专业,每年培养制茶、茶艺等专门人才3000多人;一些代表性传承人进入学校,开展传承教学。

  成都妹子曾小丹是一位国家级评茶师和茶艺师,多年来致力推广川茶之美,尤其意识到“茶文化”的传承应该从青少年入手。“很多人会觉得,只有年长了才会对茶感兴趣,但从我这些年的经历来看,青少年对于茶文化同样有着很大的期待,只是需要更好的途径进行引导。”最近几年,曾小丹每年都会接待进行“茶文化研学”的青少年,她针对不同的群体量身打造不同的茶游学计划,“比如小学生,我主要教授他们基础的茶叶品种识别,茶叶采摘要领,茶文化礼仪等;中学生的话,我会更加深入地教他们如何冲泡出一杯好茶,让他们学会静心,去感知茶文化的魅力。”

  成都的“茶文化研学”已经成为青少年最喜欢的研学之一,特别是每年的春天,很多学校和社会俱乐部都会组织“茶文化研学”之旅。同学们在老师或者家长的陪同下,走进茶园,亲自动手实践,感受茶树上的鲜叶变成茶叶,在水中游弋出神奇味道的全过程。他们对中国茶文化有了初步了解和认知的同时,也埋下了传承与保护的种子。

  申遗成功,茶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又迎来新的契机。记者了解到,为增强传承活力,文化和旅游部、相关地方政府积极支持推动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成立了保护工作组,并联合制定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五年保护计划(2021—2025)》,鼓励传承人按照传统方式授徒传艺,依托中职院校和高等院校培养专门人才,巩固代际传承;举办保护传承培训班,加强能力建设;建立研学基地,编写普及读本,开展相关巡展活动,提高青少年的保护意识。

  一片茶叶中的

  诗与远方

  “自秦人取蜀之后,始有茗饮之事。”这是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里的一句话。言下之意,蜀人在公元前316年前就喝上茶叶了,换言之,蜀地的饮茶历史是早于中原,并曾引领过全中国的。在本次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相关的44个项目中,四川两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南路边茶制作技艺、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名列其中。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一果认为,非遗项目大多具有很强的属地特性,茶文化是一个地方自然、历史与人文环境的体现,人文旅游的注入能更好激发当地茶文化的活力。以茶易马,以马换茶,逾千年来,古老的马帮经由茶马古道,这条中国西部国际贸易古代商道,在高原与山区间往来,带来贸易的繁荣和文化的交融。今天的四川,许多茶园、自然村落已成为旅游景区的一部分。茶韵一路飘香,吸引着人们开启一场茶香之旅。

  “连绵起伏的茶山,漫山遍野的茶树,嫩绿的茶芽在眼前生机勃勃,让人心旷神怡。今年清明假期专门和家人到蒲江的成佳茶文化观光区游玩,采茶、制茶、品茶,这种花钱不多,又能感受茶文化的生态旅游真的太棒了。”市民常先生如此说道。如今,一年一度的成都采茶节已经成为蒲江县每年的重头戏之一,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每年春天走进茶乡,骑行于天府绿道,漫步于花开麟凤林盘景区,悠游休憩于茶庄,现场感受制茶乐趣,欣赏茶艺表演,临走时还可以带上“蒲江雀舌”……茶旅融合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茶生活”,更能加快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带领当地茶农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从春夏天的户外露营到今冬的“围炉煮茶”,乡村旅游正不断拓展出新的话题和场景,未来提级发展的空间有多大?12月5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印发了《四川省乡村旅游提升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简称《方案》),顺应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从供需两端发力,不断提升四川乡村旅游发展质量。《方案》明确提出,经过四年努力将四川省建设成为独具四川特色的全国知名乡村度假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乡村旅游年度接待游客达4.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3800亿元,直接带动100万人以上农民实现就地就业。《方案》8大行动计划中,“乡村好物建设行动”则将推动川茶、川菜、川竹、川果、川粮油等“川字号”农特产品向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转化。一片茶叶中有诗与远方,“绿水青山”也不断焕发出“金山银山”的良好效益,为乡村振兴不断积蓄新的力量。(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浩)

(责编:高红霞、章华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