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府新区:以标准为线 “绣”出公园城市美好画卷

目前已编制形成全国首个公园城市标准体系,涉及4个板块、16个子体系、300余项标准……近日,从四川天府新区市场监管局获悉,天府新区公园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启动以来,该区坚持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先行区为统揽,在对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发展现状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按照营城逻辑搭建了集规划、建设、运营和治理为一体的公园城市标准体系框架,细化梳理公园城市相关标准,开展标准试点,推进标准创新,正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公园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成果,着力打造公园城市标准化建设“天府样板”。
启动全国首个公园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
“太漂亮了。”如今,来到天府新区兴隆湖的游客往往会发出这样的赞叹。波光潋滟、鹭鸟翔集的兴隆湖,水天共成一色,一大批科研机构、科创企业和国家级创新平台在湖畔拔节“生长”。
从最初滞洪洼地变身“网红”打卡地和创新策源地,兴隆湖的蝶变,是四川天府新区探路公园城市标准化的缩影。
公园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公园城市的标准是什么?怎样建设公园城市?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意味着没有先例可循。四川天府新区的做法是,没有先例,就去创造先例;没有经验,就去趟出经验;没有标准,就去研制标准。
经过4年的探索实践,四川天府新区创新构建“1436”公园城市建设总体思路、“1536”规划技术支撑体系,发布了全球首个公园城市指数框架、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和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白皮书,初步形成了以彰显生态价值为核心的公园城市标准示范体系。
让标准融入公园城市建设全过程
据了解,标准化试点启动以来,四川天府新区第一时间成立高规格的试点领导小组,建立“1+N”工作专班,组建公园城市标准化高端智库,出台《公园城市标准化发展纲要》《公园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建设方案》《公园城市标准化标准体系》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明确试点工作时间表、任务书,实行清单管理、挂图作战,确保试点工作高点起步、高位推进。
随着试点工作逐步融入公园城市建设,“标准化+”效应开始在四川天府新区生态本底、民生福祉、创新策源、绿色产业、现代治理等多个领域渐次显现,一幅生态更美、产业更优、人民幸福感更强的公园城市美好画卷正在铺展开来。
作为公园城市标准化首批示范点位,兴隆湖水生态综合提升工程历经14个月的标准化打造“焕新归来”。如今,兴隆湖已成为水域面积约4500亩、湖区面积6500亩、蓄水量达670万立方米的生态湖泊和观鸟胜地,鸟类从52种、几千只发展到65种、种群数量超过3万只,为中国城市湖库生态修复提供了标准化样本……从全域森林生态建设到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从完善城市“大管家”综合一体化管理模式到实施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从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到推行低碳产品标准标识与认证,四川天府新区正以生态本底标准体系为基础,守好公园城市绿色形态。
出台首个国家级新区知识产权全类别政策,打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加快成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创新主体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标准化服务……从健全西部(成都)科学城规划、运营管理等规范应用体系到实施标准与科研协同发展工程,从建立企业培育、创新能力评价等标准体系到建立知识产权全链条标准化,从探索建立碳普惠技术标准体系到完善绿色建造设计、施工、运维、管理等领域标准化技术支撑,四川天府新区正以宜业环境标准体系为支撑,赋能公园城市创新发展。
截至目前,四川天府新区已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72项,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2项,完成国家、省、市标准化试点项目10个。随着一项项“像绣花一样精细”的标准逐步落地,将给广大市民带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打造公园城市标准“输出地”
目前,四川天府新区正着力打造公园城市标准化信息平台。该平台运用大数据、可视化手段,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标准化服务,包括标准化信息查询、标准化建设管理、标准化评价考核、标准化成果展示等多重功能,让各类主体足不出户畅享“云端服务”。
“标准化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引领。”四川天府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积极抢抓试点机遇,持续激发全社会标准创新的动力、活力和潜力,掀起打造“天府标准”的热潮,实现“天府标准”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同时,全力争取公园城市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委员会分支机构落户,抢占标准制高点和话语权,推动新区实现由公园城市“首提地”“先行区”向公园城市标准“输出地”转变,为全国公园城市建设乃至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天府标准”,贡献“天府方案”。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