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高县:擦亮特色劳务品牌 助推高质量稳岗就业
近年来,宜宾市高县结合具有鲜明地域标记、过硬技能特征和良好丝绸口碑的蚕桑产业,切实加快推进特色劳务品牌建设,全力培育“高州巧手(蚕桑)”特色劳务品牌,有效地促进和实现了全县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目前,“高州巧手(蚕桑)”特色劳务品牌已正式被命名为宜宾市首批特色劳务品牌,劳务输出人员已突破10万人。
瞄准需求“原点” 劳务品牌优势成为乡村振兴新动能
位于四川盆地南缘的高县,是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有着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和精湛的缫丝织绸工艺。随着蚕桑茧丝绸产业的发展壮大,高县劳务输出量和培训量逐年增加,亟需培育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劳务品牌。2009年,高县成立蚕业协会,并通过新技术引进推广、新品种选育推广、专业技术培训、科学技术普及等方式,多次组织培训农户和若干从业人员。2019年,高县蚕业协会以四川新丝路茧丝绸有限公司为主体,正式着手创建“高州巧手(蚕桑)”特色劳务品牌,加强劳务品牌制度和服务产业功能建设,建立“高州巧手(蚕桑)”特色劳务品牌培训基地。自此,协会与高县人社部门、各镇村唇齿相依,共建“高州巧手(蚕桑)”特色劳务品牌村级培训基地,扩大劳务品牌服务范围,提高社会知名度。
高县蚕业协会监事、四川新丝路茧丝绸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张跃新说:“我们将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精品战略,以科技兴业、实业报国为己任,传承丝路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县内外更多的人就业,让他们借力劳务品牌致富增收,过上精致的生活。”
2020年,高县正式被授予“中国蚕桑之乡”称号,高县蚕业协会被授予“礼赞70华诞十佳助力乡村振兴农技协”称号。2021年,高县桑园面积已达23.5万亩,从业蚕农10万余人,年产蚕茧20万担,蚕农售茧收入近6亿元,行业产值突破40亿元,其基地规模、效益和品牌在四川省位居第一。
紧盯创业“轴线” 高质量技能人才培训焕发就业新活力
围绕技艺传承和地方产业发展特色,把蚕桑种养殖纳入培训工种范围,完善培训体系,全域统筹推动技能培训与劳务品牌打造相结合,高县采取技能需求“订单式”培训,品牌企业“观摩式”培训、劳务岗位“融入式”培训的方式,打造具有一流水准、引领行业发展潮流的高技能人才劳务品牌培养基地,形成了政府牵头,镇、村(组)、企业联动的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网络。同时,成立工作专班,健全完善培训全过程监管制度,突出就业优先导向,以“培训促就业”为原则,按照劳务品牌培训补贴标准,针对培训完成的不同阶段实施分段补贴,提升劳务品牌创建成效。
“这两年通过上课培训和专家的现场指导,我们现在在种桑养蚕技术上不存在问题。今年我们家就养了5张纸,收入上万元。”高县嘉乐镇人民村民黄定何一边修桑枝一边介绍。
2019年,高县创建“高州巧手(蚕桑)”特色劳务品牌以来,累计培训蚕桑产业从业人员119232人次。其中,2022年已开展劳务培训325场次34287人次,实现创业就业31658人。
提升品牌“广度” 搭建平台助力跟踪服务提档升级
高县出台《高县培育创建地方特色劳务品牌的实施方案》,整合县级部门资源,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宣传阵地,积极搭建宣传展示平台和劳务品牌信息化平台。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确立服务和质量的诚信机制。积极建立政策支撑平台,落实稳岗返还、就业补贴、培训补贴等政策,支持建设单位与用工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特色劳务从业人员培训输出机制,提供“培育—推荐就业—跟踪服务”的一条龙服务体系。另一方面,组织推荐“高州巧手(蚕桑)”特色劳务品牌参加全国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务品牌推介活动,鼓励劳务品牌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大赛,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劳务品牌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加速了劳务品牌提档升级。
据统计,自2019年高县创建“高州巧手(蚕桑)”特色劳务品牌以来,通过线上线下各种形式对品牌的宣传推广上100场次,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率90%以上,户均年实现蚕桑种养收入27698元,人均7913元,均高于同期农村人均收入水平。
“‘高州巧手(蚕桑)’特色劳务品牌依托地方特色产业,发挥培训劳务输出优势,助力农民创业就业致富增收,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积极努力。我们将充分发挥‘高州巧手(蚕桑)’特色劳务品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把这一品牌举得更高、擦得更亮,让品牌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高州巧手(蚕桑)’特色劳务品牌不仅成为高县人的特色品牌,更要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蚕桑特色劳务品牌。”高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王宗强 余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