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文化

端午 粽子飘香艾草芳 龙舟争渡忙

2022年06月01日08:03 | 来源:华西都市报
小字号

原标题:端午 粽子飘香艾草芳 龙舟争渡忙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当用丝线捆好的粽子被悬挂在当街的展示台上,商户们吆喝着将包装精美的礼盒介绍给顾客……寓示着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近在眼前了。

  6月3日是端午节,这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为一体的中国传统民俗节日。

  “昔日成都的端午节,大街小巷弥漫着陈艾的药香与粽子的香味。”民俗专家刘孝昌说。身为地道的成都人,他至今能够回忆起数十年前的端午在望江楼观看划龙舟、抢鸭子的热闹场景,“那个时候,锣鼓声、号子声、鞭炮声、欢呼声响彻锦江两岸。”

  五黄“杀”五毒 菖蒲家家挂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端午节,除了粽子这一最具代表性的食物,家家户户还会准备菖蒲或艾草。古籍《荆楚岁时记》中有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因艾草有着特殊香味,人们用其来驱病、防蚊、辟邪。

  “将菖蒲、艾叶插于门楣,悬挂堂中,在以前是家家户户的惯例。特别是菖蒲,像一把把悬挂在门上的利剑,古人认为有挡鬼怪的作用。”刘孝昌说,旧时成都大街小巷沿街叫卖纸质蚊香,陈艾是祛除蚊虫的主要药用成分之一,“端午节前后,年轻妈妈们和心灵手巧的姑娘们还时兴缝制布香包。布香包是用各色花布缝成菱形、圆形、心形,里面装着各种香料的小布袋。娃娃们把布香包挂在胸前有驱虫避暑的作用。”

  古代把农历五月称为“毒月”,五日叫“毒日”,五日的中午又叫“毒时”,居三毒之首。古人认为此时阳气极盛,湿热之“毒”达到顶点,并且伴随着虫蚁出现。在医疗条件不发达的农耕时代,湿热的天气还容易滋生各种疾病。而成都平原温暖湿润,端午前后正是“五毒”出没的时候。“成都人口中的五毒,是蛇、蝎子、蜈蚣、癞蛤蟆、壁虎的统称。”刘孝昌说。

  怎样能够避免“五毒”的侵扰呢?于是,端午节就有一项独特的食俗,那就是吃“五黄”来驱“五毒”。刘孝昌解释,“五黄”分别是:雄黄、黄瓜、韭黄、黄鳝、黄心盐鸭蛋。“雄黄有驱邪、去毒的功效,黄瓜可以解暑热,炒韭黄是成都人在端午节的一道佳肴。”此时,在城外稻田可捕捞黄鳝,成都人常用郫县豆瓣和温江大蒜烹饪成红烧家常鳝鱼,“黄心盐鸭蛋是端午的时令食物。这些‘五黄’,也是古人平时不轻易吃到的蔬菜肉类,算在端午打牙祭了。”

  赛龙舟抢鸭子两岸人山人海

  “说起老成都端午时最热闹的场景,肯定要数赛龙舟。我觉得一句话就可以描述——落霞与麻鸭齐飞,锦水共健儿一色。”早前接受采访时,民俗专家帅培业曾改用了《滕王阁序》中的传世名句,描述自己幼时在望江楼公园看赛龙舟时的场景。他回忆说,上世纪50年代初以前,“从成都九眼桥而下至望江楼公园这一段水面极其宽阔,水势也平缓,特别适合举行划龙舟的比赛。”

  这样的记忆,也存在于刘孝昌的脑海之中,至今他仍能清晰地描述端午时节划龙舟比赛时游人如织的场面,“当天,成都人倾家出动,或步行,或从东门大桥、老南门大桥乘船到九眼桥看划龙舟、抢鸭子。”

  彼时,锦江沿河两岸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从邻县远道而来的观众不计其数,通往城里的条条大路人流络绎不绝。“旧时除了在河两岸踮脚围观的普通民众,也有财大气粗的商贾乘坐花船,近距离欣赏精彩的竞技。”刘孝昌说,划龙舟比赛关乎行业荣誉,比赛队伍往往以各行业商号来进行对决,所以各行各业十分重视,“要是谁在当年的龙舟赛上夺了第一名,能被业内和邻里乡亲吹捧一年。相当于变相地给行业打了广告。”

  此后举行的抢鸭子活动更接地气。载有鸭子的渔船行至河中心,一声令下,渔夫从船舱里把鸭子一只只甩到水中,各位健儿从江中龙船上跳入水中争抢鸭子。“为了增加抢鸭子的难度,事前组织者还在鸭子身上动了点小手脚,让鸭子到处乱飞,那场面真的精彩得不得了。”刘孝昌说。活动一直要举行到下午四五点,两岸的观者才乘兴而归,回家吃丰盛的节日晚饭。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端午节不仅承载着后人对贤者的追思,更寄托着人们祈福辟邪、欢庆娱乐的美好希望。在热闹的民俗活动中,人们亲近传统,亲近历史,代代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责编:章华维、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