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育才造士 四川为提升高校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能力贡献智慧力量

朱虹 郭莹 王波
2021年12月19日09:04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近年来,四川省加强“双一流”建设,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引导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建立高校与所在区域创新要素资源、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发展及技术创新需求等对接的长效机制,切实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育人为本、坚持学科为重、坚持科研强校、坚持统筹谋划。据了解,力争到2025年,四川将基本建成规模与结构更加合理、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总体实力明显增强、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的高等教育体系。

讲好思政课 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过去5年来,全国各地各高校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践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

如何讲好思政课,是高校面临的共性问题。四川省内高校通过创新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在“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其中,四川大学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牵引,多措并举、改革创新,努力打造思政“金课”。尤其是充分发挥学校特色优势,深挖校园红色资源,积极创新载体形式,全力打造“中国共产党在川大”红色教育品牌。

不仅如此,为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四川大学充分挖掘校内外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传承弘扬江姐精神,做新时代红色传人”主题教育活动,打造“江姐纪念馆”、创作《江姐颂》舞台剧、建设“江姐荣誉班”,弘扬革命先烈精神;与建川博物馆、朱德故居、邓小平故里等合作,建设大学生红色教育基地。

深挖党史“富矿”,西南财经大学也不断建设党史育人资源库。

据了解,2018年以来,西南财经大学党委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责单位,组建20余人专业团队,先后完成“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彝海结盟”“翻雪山草地”4个实验项目创作。其中,“飞夺泸定桥”项目率先获批省教育厅立项重点建设,学校正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建设。

谈及“长征系列”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诞生的初衷,西南财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唐晓勇教授说,用信仰引领教学,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思想的力量,进而坚定理想信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的是可塑性最强、处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生。在实践作品呈现方式上,西南科技大学充分考虑了新时代学生的特点,以多种呈现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可能性。

“开学之初,任课教师在集中讲解实践教学内容后,就开始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据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黎万和介绍,在实践作品呈现上,学生可在文艺、宣讲、科技、心得四个类别中,选择任一一种呈现方式。

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经过多种形式的呈现后变得生动起来。更重要的是,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们增强了代入感,成为“主角”。每年,学校都会依据教学大纲,结合年度热点时政话题,列出时政专题学习目录,再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邀请相关专业教师参加专题学习教学团。这样既解决了学校专业思政教师不足的问题,也让思政课内容更加丰富、鲜活。

深化产教融合 让学生“毕业即就业”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当前,四川正积极打造“5+1”现代产业体系、“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4+6”现代服务业体系战略布局,培养一批学以致用的高端人才势在必行。

为此,全省相继出台一系列举措,推动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学校与企业协同发展。产教研部门壁垒被打破,人才培养创新机制逐步建立起来。

2020年底,四川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经信厅和省科技厅联合公布“2020年四川省产教融合示范项目”立项建设名单,计划每年投入资金2.5亿元,支持首批立项的15个项目。这是四川首次跨部门联合实施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其目的在于建设省内产教融合样板标杆。西南交通大学与九洲电子信息装备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就位列其中。该项目以企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和交大智能制造成果转化等为载体,旨在培养出既符合产业需求,又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研发型、技术性及技能型人才。

据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沈火明介绍,近年来,学校积极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包括与成都携手创办智慧城市与交通学院,与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培养微电子领域人才等。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实现理论、实践“双丰收”,有力地推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为了让学生拥有与行业一线接轨的实训实践平台,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四川电影电视学院自筹资金10亿元,打造占地200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国内首个大学内的影视实训平台。该平台吸引了国内多部电影、电视剧剧组来此取景拍摄,给学校学生实践提供了多样演练机会。

在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了加快学生从“新手”到“熟手”的转化速度,学校投资近2亿元,打造酒城文化创意美食街、建设泸菜博物馆。其中,美食街兼具教学和经营双重属性,由学校烹饪系老师带领学生经营管理,定期邀请国家级烹饪大师亲临指导,真正实现“课堂进基地、大师当老师”。

“现在,我们美食街日均营业额在3万元左右,最高的时候单日营业额可以达到6万元。”学院党委书记何杰表示,持续不断的盈利提升了学生的就业创业信心,也让学校和企业携手,共同实现行业标准、品牌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提升和完善。

据了解,此前,该校已投资1.2亿元建成占地23亩、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区域共享型产学研用一体化实训基地,面向川南渝西提供酿酒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应用、智能制造、电气装置、汽车维修、育婴员、茶艺师等10个以上工种的师资培训、职业技能训练、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技能大赛比赛场地。毕业生在拥有学历证书、技能证书的基础上,还同时拥有了职业资格证书,真正实现与职业岗位深度融合,课岗证赛相融通。

加快创新改革 构建“政产学研用投”协同发展

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政府“掌舵者”的职能尤为重要。在蓉高校院所开展的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就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推动。

据了解,成都以实际行动,推动西南交大“早确权、早分割、共享制”的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作为全国率先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高校,西南交大的这一改革被称为“科技界小岗村”。

以“同相供电”为核心内容的轨道交通新一代牵引供电系统理论与技术体系,是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李群湛教授团队潜心研究30多年的重要成果。借助学校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该团队已有70多项专利分割确权,成功转化了“同相供电技术”“牵引网分段测控技术与保护技术”等一系列科技成果。其中,“组合式同相供电装置”已在重载铁路、高速铁路及市域铁路实现了首次工程化应用,2019年与广州地铁2条线签订同相供电装置的销售合同。

近年来,成都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混改的政策文件,在蓉高校也相继出台了支持混改的校级改革文件。目前,在蓉高校已完成400余项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近1000项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作价入股创办企业60余家。

川大教授、企业创始人、诸葛人才计划专家……这些年,李建树的身份多了起来。他带领团队研发的医用高分子材料产品,获得华西口腔医院等国内知名医疗机构的青睐,在实现商业利益的同时,技术也在行业中处于头部位置。

其实,在四川大学,高校教师自主创业已经不算新鲜事。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都市武侯区与四川大学共建“环川大知识城”,通过创新“政府+高校+平台公司”的模式,每年四川大学有超过40项科技成果优先在武侯区落地转化。

“指导科研工作和推动产业化其实是相互融合的,因为科技研发的目的就是要落地成为产品。”李建树表示,在高校自主创业,知识产权的运用方式非常灵活。“环川大知识城”改变了科研的方式,不再局限于实验室,与市场对接越来越紧密,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高校教师参与到成果转化项目中。

不仅如此,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为牵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构建“政产学研用投”协同发展体系,全力构筑校地协同发展体系,打造创新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西部科学城、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