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科技

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航天员王亚平回复汶川小学生提问:

在太空,我们一天能看到 16 次日出

2021年12月10日07:23 | 来源:四川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在太空,我们一天能看到 16 次日出

  北京时间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此次太空授课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在中国科技馆设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分设4个地面分课堂,共142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现场活动。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汶川县第一小学校200多名师生参与了此次“天宫课堂”的天地互动。

  与航天员交流 汶川孩子抛出连串问题

  乒乓球在太空为何能停留在水中?太空中细胞有哪些神奇变化?空间站里能像在地面一样走路吗?泡腾片放入太空水球会怎样?如何减轻失重对身体的影响?……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当天,汶川县第一小学校六年级224名学生在学术报告厅参加“天宫课堂”,其中,何南霏等学生直接与航天员通话交流,12名学生进行同步实验。在太空授课的太空转身、水膜张力实验和泡腾片实验等精彩环节,师生们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声和热烈的掌声。

  在与航天员交流过程中,汶川分课堂的小朋友们好奇心爆棚。“你们在太空上看到的风景有什么不同吗?”“你们会看到星星眨眼吗?”“你们能看到UFO吗?”何南霏抛出一连串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王亚平回答:目前没有看到UFO;由于在大气层外,星星不会眨眼睛了;看到的天空不是蓝色,而是深邃的黑色;一天能看到16次日出,因为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

  “为了配合这次太空授课,我们还准备了地面实验。”汶川县第一小学校教师董平介绍,该校科学老师分别准备了浮力类实验和水的表面张力实验。“航天员们在轨实验都很顺利,我们准备的实验最终没派上用场。说明我们国家的科技实力非常强大,航天员们也准备得十分充分。”

  “在太空中挤一滴水会瞬间结成冰吗?”“金鱼的上升下潜是通过鳔来实现的,在太空失重的条件下,鳔会不会退化?”此前,“星辰大海——少年说”面向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征集问题,成都高新区银藤初中3名学生接受采访并向“天宫课堂”提问的视频,已于12月8日在央视新闻直播间播出。“我之前提了关于水的问题,今天王亚平老师做了关于水的浮力消失的实验,非常神奇,激起了我对物理和科学的兴趣。”收看“天宫课堂”后,该校八年级二班的李治说。

  除了科学知识这堂课还有感恩与励志

  “天宫课堂”结束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蒋林向现场学生介绍,王亚平于2008年驾驶直升机参与到“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这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高呼:“谢谢王亚平阿姨。”

  直播大家并不陌生,但太空上的“直播间”如何将内容从空间站传回地球呢?这就离不开成都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的智慧力量——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3星高速数传终端。在本次太空授课中,该终端负责“破译”空间站通过天链一号03星转发的下行的宽带视频信号,进行一番解调译码后,实时分发给中心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

  据中电十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共有4台高速数传终端参与此次任务,在整个任务期间,高速数传终端工作稳定,可靠保障了此次太空授课任务的顺利实施。

  此外,此次授课的3名航天员中,叶光富是四川成都人,这也在学生们中间引起了反响。学生王越嘉表示,他的理想是当一名航天员,也想将来像叶叔叔一样为国立功。“听说叶叔叔上学时不怕苦不怕累,成绩很优秀,性格也很沉稳,我要向他学习。”何南霏说。

  资料显示,叶光富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司令部作战训练股空战射击主任,安全飞行11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叶光富入选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乘组。

  技术解读

  “天宫课堂”是怎么传回地面的

  “天宫课堂”上,航天员们的在轨实验显示在现场设置的大屏幕上,视频画面清晰,传出的声音清脆响亮,这得益于极具科技含量的太空天路。

  完成天地通话,需要空间站、天链中继卫星和地面站三者的共同参与。约4万公里高空,由天链一号03星、04星,天链二号01星组成的天基测控网就像一个太空基站,将核心舱和地面站连接起来,建立起一条太空天路。空间站与地面之间的语音、视频、电子邮件数据,以及下行的科学实验数据都靠这条天路顺利传输。

  为保障此次“天宫课堂”在汶川顺利进行,负责录播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工作人员从11月29日就进驻汶川一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蒋林介绍,按照重大录播规格,此次准备了一主一副两台转播车,提前进行了两次演练。“分课堂的信号通过卫星传输到设在中国科技馆的转播系统,再由转播系统与空间站建立天地联络。”(王玥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登林徐莉莎 肖莹佩)

(责编:章华维、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