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成都人的冬天在大邑

2021年12月09日15:29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西岭雪山景区。黄跃供图

纵观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几乎没有一个地方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还能像成都一样闲适安逸,对“耍”仍然乐此不疲。

对成都人来说,没有什么是一顿热辣的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成都人的社交方式也很多,喝茶、打麻将、约小酒馆,或是在IFS熊猫下对一个暗号,去太古里“血拼”。

就连成都人对时空和四季的感知都是趣味的,晴天能高兴得上热搜,一不小心下点小雪又上了热搜。

成都的春天属于东面的龙泉山,“桃”之夭夭,漫山遍野。

成都的夏天藏在都江堰,踩水、漂流、打麻将,清凉惬意。

成都的秋天有些争议,琴台路的桂花、华西坝的银杏,或是远行至川西的彩林,看一看那被打翻的大自然的调色板……

但成都的冬天,只有一个答案——西岭雪山。

2000多年前,唐代诗人杜甫寓居成都草堂,写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千古绝句。

成都的温度

西岭雪山对成都人来说有多重要?

那是2000万成都人对冷暖变化、四季交替最直观的感知。

它位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的盆西区,夏爽秋凉,冬暖春早。因地形高差大,西岭雪山气候垂直分布明显,每年10月或11月,成都的第一场雪总是像永远不会失约的恋人,在西岭雪山与人们相见。雪花自空中飘落,染白了山头,100公里外的城区便感觉到寒意,正式开启过冬模式。

每年的11月底至3月底是西岭雪山的积雪期。从城区出发驱车1小时便到达雪山脚下,再乘坐索道,登上海拔2000多米的半山腰,便能体验目前西部最大、设施最好的高山滑雪场之一——西岭雪山滑雪场,这里被人们称作“南国西岭雪”。

花水湾汤池。黄跃供图

面积8平方公里、积雪厚度60厘米以上的滑雪场,2500多套进口滑雪器具,19台移动造雪机和中国唯一的顶级法国约克地下管网造雪系统,7条标准国际雪道,以及雪地摩托车、热气球、雪上飞碟、雪上飞片、蛇形雪橇、狗拉雪橇等20多个雪地游乐项目,承包着成都人冬天的快乐。

山上积雪齐膝,下了山便是暖意融融的温泉疗养基地——花水湾。雪山与温泉,一冷一热,冷得凌冽,热得舒畅,这便是成都的温度。

成都的高度

位于成都平原与西北部龙门山构连带交界过渡部位的西岭雪山,为中高山区,山高谷深、怪石林立。

西岭雪山前山最高峰红石尖3310m,河流近南北向急剧下切,山高坡陡谷深,山势险峻磅礴。区域内,主河道和两侧支谷分布众多瀑布群和多级跃水,共计30余处,最高的有数十米。

西岭雪山后山最高峰大雪山海拔高达5364m,这是成都第一峰,是成都的天际线,被誉为“东方的阿尔卑斯”。

“窗含西岭千秋雪。”成都,这个中国唯一一座2000多年城址未变、城名未改的省会城市,如今作为全球唯一能看见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万级人口城市,西岭雪山是成都的天际线这一事实从未改变。

每到晴天,摄影爱好者们纷纷登上楼顶,选一处开阔地,捕捉雪山与城市的同框瞬间。若是视野良好,即便是行色匆匆的都市人,也能够在抬头西眺的不经意间,收获这独一无二的风景。

如今,在以“雪山下的公园城市”为城市定位的成都,西岭雪山被赋予更多意义。

空气质量、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发展理念,在成都人眼里,仅需要一张晴空之下西岭雪山与城市同框的高清照片,便足以说明一切。

西岭雪山的滑雪运动。黄跃供图

成都的快乐

成都富庶,自古被称为天府之国,这是几千年来成都人快乐的源泉。

文化源远流长,生物多样,变化万千。长期以来,“窗含西岭千秋雪”让西岭声名鹊起,人们惊艳于它的巍峨,难免忽略雪山下那些灵动的生命与绚丽的人文。

景区游览范围之外的西岭雪山,大部分是渺无人烟的原始森林,植被覆盖面积达96%以上,原始森林面积约40余万亩。你可能无法想象,这个距离成都——20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仅不足百公里的地方,藏着3000余种植物和300多种动物。

这里被称为“川西植物王国”。珍稀植物有数百亩成片的原始珙桐林、为数众多的白果树、干余亩的原始桂花林;30余种杜鹃绵延数十公里,花色各异,花开持续5月之久;中药植物资源300余种;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200余种。

原始森林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该区动物约有300余种,珍稀动物有40余种,其中有大熊猫、金丝猴、岩牛、扭角羚、红腹角雉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l2种。该区是保存完好的生物基因库,也是大熊猫栖息地。

由于该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致使有众多奇观出没,增添了神秘气氛。自山脚至山顶,垂直距离不足20公里内,山、水、林、石、生物、气、天等各景自成一体,又互为添色,组成了3大景观区:峡谷瀑布、原始森林和亚高山大观景观区。

滑翔运动。黄跃供图

西岭雪山风景区的特色是原始、古朴和神秘。终年积雪的山峰、变幻莫测的高山气候、茫茫的原始林海、无数奇花异草、罕见的珍禽异兽和常年不断的激流飞瀑,组成了一个壮观的高山自然景观区。

成都平原上,突兀着冷峻的西岭雪山。此间的山民,世代受到大山的哺育和眷顾,他们用熟悉的方言和山歌传情达意。一首《西岭背二哥》,把西岭雪山延续千年的背山工生活勾勒地活灵活现:“西岭汉子名字多,有个名字叫背二哥。背粪上山忙农活,背粮上山去挖药。背煤炭又背木货,翻夹金山还是当背二哥。”西岭山歌中融入了大量当地方言,传情更富有地域特色。离开了方言的语境,山歌也将失去本来的泥土气息。有一首《递点子》这样唱:“妹在园中讨菜薹,有人甩块石头来。究竟递的啥点子,我没心思犯疑猜。不要逗来别装怪,砸住脚杆咋下台。要吃嫩菜就过来讨,是人是鬼你现出来。”西岭山歌传人张道深将400多首西岭山歌和许多山歌的传奇故事收录为山歌专著《山魂之声》。张道深自豪地说:“你知道吗,西岭山歌是有味道的!它有泥土味、汗水味、人情味、山味、野味,原汁原味!”2014年,西岭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志维)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