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卫生

一些街边鼻炎馆无行医资质,动辄上千元的高价药竟是消毒品……

2021年11月24日08:52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原标题:一些街边鼻炎馆无行医资质,动辄上千元的高价药竟是消毒品……

  冬季是鼻炎高发期。不少饱受鼻炎困扰的患者,被宣传广告吸引,到街边的鼻炎馆就诊或求助线上问诊。在社交平台上,许多网民写下了自己的“看病”经历,称“花了上千元没治好”。“大街小巷的鼻炎馆安全吗”“网上卖的鼻炎药是骗局吗”等话题引发网民热烈讨论。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采访发现,不少鼻炎馆无行医资质,有些患者为花样百出的诊疗手段花费上万元,但实际疗效甚微。一些所谓“神药”实为消毒品或普通食品,还有不法分子借鼻炎药实施电信诈骗。

  一个疗程动辄上千元,工作人员无行医资质

  在重庆主城区打开一款导航软件,输入“鼻炎馆”三字便能看到周边分布着数家店面,其中不少是连锁店。记者来到其中一家进行体验。

  该店面积约20平方米,店内张贴着“鼻炎不再犯”“专治各种急慢性鼻炎”“传承600年”等字样的宣传广告。3名中老年患者坐在椅子上,鼻腔内插着棉签,正在接受治疗。

  记者向店内一位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咨询。这名工作人员用鼻镜查看记者鼻腔后表示,基本判断有鼻炎,可以免费体验一次治疗。

  据其介绍,治疗过程是将专用“药膏”涂抹在棉签上插入鼻腔,中途会更换两次,全程持续约一个半小时。药膏是由中草药构成的特效药,一个疗程收费1988元,根据个体差异,想要根治鼻炎一般需经过多个疗程。

  诊疗中,这名工作人员用棉签从一个白色塑料瓶中取出药膏,给患者上药,全程未佩戴口罩与手套。当记者询问其是否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医师执业证书时,对方表示没有。

  “我们最近正在招聘员工,踏实、肯干、识字就行,不需要具备医学相关背景,经过理论学习和培训即可上岗。”她说。

  在重庆市主城区另一家连锁鼻炎馆内,身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正在给患者诊疗。其方式是将一种粉末状“药物”喷进鼻腔中,刺激患者打喷嚏排出异物。“我们用的是中药材配的秘方,纯天然绿色安全,一般1至2瓶就能根治,价格每瓶3000元,年龄最小的患者只有两个月。”一位工作人员说。

  据其介绍,该款药物还具备诊断功能。记者尝试喷过后,工作人员根据喷嚏数量和肉眼观察鼻腔即“诊断”记者患有慢性鼻炎。这家鼻炎馆除营业执照外,并未悬挂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医师执业证书。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今年8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明确,未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一名曾参与查处某连锁鼻炎馆的执法人员指出,鼻炎馆“诊断”和给消费者鼻腔“上药”的行为已经属于诊疗范畴,未取得医疗资质擅自执业涉嫌违法。

  高价药竟是消毒产品,“老中医”实为诈骗团伙

  重庆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第一次在鼻炎馆免费体验后,感觉鼻子通畅不少,店员多次推荐后买了产品,可几个疗程下来,症状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加剧了。网民“一潭爱历史”称,自己在号称“百年老店”的某鼻炎馆先后花费4000多元没有效果,后来发现上药的员工无医疗资格,提出退钱但遭拒绝。

  一些鼻炎馆所谓的高价“特效药”竟是普通消毒品。

  去年6月,重庆市渝北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干警经过摸排发现,当地某连锁品牌鼻炎馆以多种方式宣称具有医疗功效的“抑菌膏”实为消毒产品。

  渝北区检察院检察官沙宁远告诉记者,接到群众举报后走访了辖区内多家鼻炎馆,发现号称特效药的“抑菌膏”每疗程近2000元。然而,产品的批准文号却显示,该“抑菌膏”只是消毒产品,仅有杀菌作用。

  “该连锁品牌鼻炎馆违反消毒管理办法第31条‘消毒产品的标签(含说明书)和宣传内容必须真实,不得出现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的规定,其行为易造成误诊、延误病情、引起疾病传染,损害了患者权益。”沙宁远说。

  更有甚者,还有不法分子打着专治鼻炎的旗号冒充“老中医”实施诈骗、牟取暴利。

  今年1月,重庆市万州区法院公开宣判一起线上销售假冒鼻炎药电信诈骗案。2018年底至2020年6月期间,7名主犯利用网络通讯工具,开设4家公司组织人员冒充“老中医”销售鼻炎药,累计诈骗金额2865万余元,受骗人数达1.1万余人,涉及全国多个省份。

  该案审判长、万州区法院法官宋驰说,此案中售价达数百元一瓶的“特效药”实为成本16元一瓶的普通膏状食品。犯罪分子首先组织人员搭建中医馆场景,聘请人员冒充“老中医”拍摄宣传照片,制作虚假锦旗,并在一些社交平台大量投放宣传广告。然后以“老中医”开展线上一对一诊疗为名,运用事先设置的诈骗话术模板,向被害人销售“一人一方”单独配制的“鼻炎药”。

  据该案主犯交代,其公司一开始做的是减肥、生发项目,后来发现鼻炎药市场需求大,是一个新的“风口”,遂转向该领域。

  2019年10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警方抓获一个销售“祖传鼻炎药”的诈骗团伙,收缴“祖传鼻炎通”4273包,涉及全国22个省市。警方调查发现,犯罪嫌疑人宣称通过蜂蜜、蜂巢和多种中药加工而成的“祖传鼻炎通”实际是委托一位调料师傅,以薄荷配合地塞米松、扑尔敏加工而成。

  多地曾大力查处为何屡禁不绝?

  鼻炎是生活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细菌、病毒、过敏原、各类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炎症。重庆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吴俊慧说,由于有些类型的鼻炎治疗周期较长,难以完全根治,一些患者在正规医院短期治疗效果不佳,遂选择鼻炎馆或其他就诊途径治疗。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针对鼻炎诊疗中的无行医资质、虚假宣传等问题,多地曾开展查处。据了解,整治鼻炎馆违规诊疗、诈骗犯罪等问题涉及卫健、市场监管、公安等多个部门,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缺乏合力等情况。有些鼻炎馆被查处后改头换面,躲过风头换地方营业。

  宋驰介绍,鼻炎诊疗类型电信诈骗频发,打击难度大,与受害群众报警意愿不高、线上交易金额难以确定、广告精准投放等有关。“案件多位受害人反映,此前曾在网上浏览有关鼻炎的内容,随后便收到推送广告,点开链接后就上了套。”

  专家提醒,鼻炎成因复杂,不规范的诊疗会加剧病情。应注重“防”“治”结合,在生活中尽量远离过敏原,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抵抗力;加大鼻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力度,引导患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选择成熟常用药治疗。(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周闻韬 参与采写:肖瑜媛)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