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出台12条举措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19日,记者从成都海关获悉,为全面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海关总署出台了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12条举措。
从提升通道效能到推动开放平台建设,再到促进外贸新业态发展、提升监管执法水平、加强海关国际合作五个方面,海关总署出台的12条支持举措涉及范围较广,支持力度也较大,覆盖了物流通道、开放平台、外贸新业态、营商环境、区域和国际合作等有利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面。
提升通道效能
支持成渝两地中欧班列开展内外贸货物混编运输,降低物流成本,支持成渝地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推广实施铁路快速通关模式,支持开展邮件、跨境电商进出口运输业务。
在疫情防控允许条件下,支持国际航线开行“通程航班”,实现国际国内中转航班“通程联运、行李直挂”。支持开通更多进出境全货机境内续驶段混载航线。推进“航空+陆运”业务发展,促进现有航线与口岸资源共享互通。支持“沪渝直达快线”开行。
支持在成渝关区试行上海—重庆水水联运中转业务“离港确认”模式。支持沿海港口在双城经济圈设立无水港。
推动开放平台建设
海关支持成渝地区综合保税区错位发展、联动发展,支持确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地区申建综合保税区、开放口岸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
对随整机进境未独立申报的零配件实施便捷进出综合保税区的监管模式,支持企业开展设备零配件调拨、退换、维修等业务。支持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建设口岸免税店。
促进外贸新业态发展
海关积极支持成渝地区建设“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支持成渝地区符合条件的展示交易中心升级为“一带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并按规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创新开展跨境电商“前店后仓”“快速提离”业务。
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B2B)出口等贸易新业态高质量发展。探索开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跨境电商担保业务。
支持会展经济发展,允许重要展会、赛事由办展方统一提供符合海关规定的担保,减轻参展企业负担。
提升监管执法水平
支持成渝两地海关共建国家级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重庆),共建一级风险监测点,提升商品质量安全监控能力。
推进成渝地区跨境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信息共享。
支持成渝两地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支持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和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创建国际卫生机场。
加强海关国际合作
支持深化重庆海关与新加坡海关、波兰卢布林海关,成都海关与波兰罗兹海关的关际合作,推动“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建设。
运营者说:
将为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1月1日,成都和重庆两地铁路港同时始发首个中欧班列(成渝)号,今年以来中欧班列(成渝)号开行数量超过3500列,成为行业“领头羊”。
“中欧班列(成渝)号开行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一体化方面的新突破,而海关总署出台的12条支持举措,将为成渝两地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昨日,在看了海关总署的12条支持举措后,成都国际铁路班列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泽军如是说。
海关总署的支持举措中明确提到:支持成渝两地中欧班列开展内外贸货物混编运输,降低物流成本,支持成渝地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同时,还提出推广实施铁路快速通关模式,支持开展邮件、跨境电商进出口运输业务。陈泽军表示,海关总署的这些支持举措,有利于推动成渝两地中欧班列在提升通道效能、推动开放平台建设、促进外贸新业态发展、加强海关国际合作等方面高质量发展,“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集中对接中欧班列干线运力资源,推动成渝地区共同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努力扩大成渝地区在国际供应链体系中的竞争优势,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专家说:
有利于提升国际枢纽通道辐射带动能效
昨日,四川物流研究院院长王智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关总署出台的12条支持举措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如同一场“及时雨”。
他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强化多式联运衔接,探索国际贸易新规则,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这将有助于我国第四增长极加速打造西向开放前沿高地,紧密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快构建陆空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12条支持举措中提出:对随整机进境未独立申报的零配件实施便捷进出综合保税区的监管模式,支持企业开展设备零配件调拨、退换、维修等业务。对此,王智超认为,在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加速融合的今天,“随整机进境零配件”新监管模式将有利于填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维修与保养、技术指导等售后服务业态的空白,可为企业极大降低维修、资金占压等运营成本和节省通关时间,将加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国际一站式维修全产业链开放新平台。
最后,王智超认为,海关总署出台的12条支持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际枢纽通道辐射带动能效,加快建设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五流合一”的国际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加强现代物流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流通业、现代服务业的四业互动融合,推动产业链协作、要素链聚集、供应链集成、价值链增值和创新链共享的“五链”协同发展。(成都日报记者 杨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