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成都

“珠链锦绣” 串起新都乡村精彩场景

2021年09月24日08:01 | 来源:成都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珠链锦绣” 串起新都乡村精彩场景

  珠链锦绣

  【开栏语】

  散落在城市、乡村间的不同类型社区是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美学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社会价值等最直接的体现,它们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美丽。日前,由成都日报社联合成都各区(市)县委宣传部、区(市)县委社治委、区(市)县融媒体中心推出的“我拍我摄 晒出身边精彩画卷”大型系列活动举行,通过市民的热心推荐,选出了其中“精彩画卷”的代表,根据市民提供的照片、短视频等方式,成都日报锦观对这些“精彩画卷”代表进行了生动展示。

  日前,我们又派出记者直接走进这些“精彩画卷”里,全方位体验最美的社区示范,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精彩故事,以此看各区(市)县激发创新潜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城市韧性基底,努力探索现代城市治理新路径,开创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展现成都社治的生动实践和创新亮点。

  从新都区桂湖街道到新繁再到斑竹园,一路风光无限。河中碧波荡漾,路旁花团锦簇,民宿小院、特色餐饮、乡村酒店等生活消费场景星罗棋布。市民在这里散步、骑行、喝茶、聚会,享受着“乡村会客厅”的别样生活。

  这个美丽的“乡村会客厅”也有一个别致的名称:“珠链锦绣”。珠链锦绣最浓墨重彩的当属三河村——足球音乐特色村。

  前几天,三河村的足球队进入了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五人足球决赛,这让三河村的村民感到无比骄傲,“在全国人民面前亮相,把我们成都乡村的精气神展示了出来。”三河村党总支书记谭杰希望三河村的美丽变化能让更多人看见。

  多元场景营造

  三河村成了“香饽饽”

  每到周末,新都区斑竹园街道三河村都停满了车,游客络绎不绝。足球、音乐、咖啡、火锅……这些城市里常见的场景,如今也是村里的消费“标配”。

  村民王学光每逢村里有赛事,就充当义务交通组织员,引导车辆有序停放。王学光的家就在球场旁,这五六年见证着村子的变化,“过去家庭收入主要靠种柚子和外出打工。现在,村里引来了很多投资项目,在村里就能上班挣钱,家里的土地进入村上成立的合作社,有稳定的保底流转费,还能分享未来的分红,最关键的是,这几年村上人气特旺,柚子也越来越好卖,家家户户的收入都‘上了一层楼’。”

  三河村最初引入足球比赛,想法很单纯——聚集人气,扩大柚子销售。谭杰回忆,几年前的比赛奖品就是柚子。让村里人没想到的是,这一单纯的初衷激发了乡村发展巨变。不知不觉中树立的“成都足球第一村”品牌,让三河村由默默无闻一跃而成网红地。

  三河村成立了成都市首个农民健身足球俱乐部,先后举办各项足球比赛700多场,吸引10余万人次到场观看。足球场景的植入,带动了更多场景的营造。“民歌民乐赏析会”“星空音乐节”“古筝演奏”等户外音乐节,让村民在家门口聆听到音乐“好声音”。

  斯洛克冠军工作室来了;全国首个可口可乐乡村形象店“可乐时光里”入驻;上海乡伴的“理想村”落户……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融合,新业态和传统农业叠加,三河村的变化是全面的。

  人来了,投资合作也来了,三河村的资产被彻底激活。谭杰告诉记者,三河村现在就是“香饽饽”。

  公园城市乡村底色

  探索文创富民新路子

  “夏河溪乡野公园”醒目的矗立在北星大道一侧,1000亩的夏河溪乡野公园内绿意盎然,沿着开满鲜花的绿道前行,一幢幢川西民居掩映在林盘间,世外桃源般的乡野气息扑面而来。

  作为川西林盘修复改造的代表性工程,公园充分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实施“整田、护林、理水、改院、植业、串绿”行动,将夏河溪乡野公园打造成为集草坪、溪流、林盘、农家院落等自然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景观集群。

  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公园内的另一大亮点便是园内文创产业的引进和发展。目前,公园里已引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编织艺术中心、思庵书院、小雅、久森等多个文创、休闲、农业项目,使古朴的乡村绽放出文创之美。同时,公园推出茶艺、花艺、工艺编制、蜀绣等非遗文化体验展示,辅以精品民宿、餐饮娱乐、定制体验、农产品展销等休闲配套服务,展现了“产业融入、公园融合”的美丽乡村新景象。

  新繁棕编传承人刘俊英介绍,2017年,她入驻夏河溪乡野公园,在此处成立棕编大师工作室,除了肩负着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和传播的重任,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带动当地农民再就业,提升农民收入。三年来,刘俊英免费为当地村民开设棕编课程,带动农民再就业。就这样,村民在农闲时节编织的棕编工艺品,不仅为他们每个月创造两三千元的额外收入,还通过棕编大师工作室这个平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村民就是股东

  宜居乡村成为产业引擎

  李宗莉家住新繁街道汪家村,这几年汪家村的变化,让她无论走到哪儿,都会夸夸自己的家乡美。“像我们汪家村拾里庭院,很多乡村消费的新场景,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体验,环境美,村民富,这就是我们梦想的‘乡村振兴’。”李宗莉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经过风貌统一打造的村庄,白墙青瓦,朴素清新。在青翠的川西林盘掩映中,共享书吧、田园火锅、咖啡茶院、文创伴手礼等多个特色产业院落错落有致的分布,拾里庭院游客中心里,显示屏上经营大数据上线显示,不仅能方便游客了解停车场信息,而且村民“股东”们随时可以看见各个产业项目的人流和经营收入。

  外来投资者在这里被亲切地称为“新村民”,而土生土长的“老村民”则有着多重身份:业主、股东、服务员……拾里庭院,就是新老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家园。近日,“拾里庭院”上榜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这里既是创新诠释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也是促进生态价值转化,推动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项目区域覆盖新都区的桂湖、新繁、斑竹园三个街道,根据项目规划,新都区将通过构建100公里的乡村绿道慢行系统,串联芳华微马公园、尖锋运动公园、夏河溪乡野公园等八大特色片区,并初步形成“一轴一带八景区,绿道环廊串美景”的空间结构。

  珠链锦绣,构建了一条田园风光与现代生活交相融合的乡村绿色经济活力带,打造出一个有特色有内涵有故事的农商文旅综合体,使其成为具有高颜值、生活味、国际范、归属感的新都乡村会客厅。

  【延伸阅读】

  社区治理的新都实践

  新都区坚持“小阵地大党建、小平台大服务、小社区大社会”“三小三大”理念,以深化城乡社区治理为牵引,以“绣花”功夫深入推进社区发展治理,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变化和实惠。

  完成老旧院落改造92个、背街小巷整治163条、特色街区建设7条,新建“小游园微绿地”28个、新改建绿道225公里、“上班的路(回家的路)”80条,完成全区180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完成整合提升服务社区综合体12个、新建社区综合体11个。以美空间植入和新场景营造为着力点,推进“一线两廊五片”等30余个社治重点项目,建设新桂东片区、正因国际化社区和五龙山国际化社区,打造沸腾乡野、珠链锦绣、超线公园等一批社治重点项目。高标准推进示范创建,实施“治·在新”双示范建设行动,建设市级示范社区21个、示范小区20个,创建市级百佳社区12个、百佳小区8个。

  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向居民小区延伸,创新党建引领居民小区发展治理“五步工作法”和老旧小区治理“五小工作法”,深化“丰行侠”城市治理微循环机制,为多元共治持续赋能。

  (成都日报记者 洪继东)

(责编:罗昱、章华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