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四川实现“双碳”目标的科技路径

2021年09月22日06:58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2021年7月16日,西南石油大学校长赵金洲教授在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行暨碳达峰碳中和院士专题对接会上做主旨发言。曹正摄
2021年7月16日,西南石油大学校长赵金洲教授在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行暨碳达峰碳中和院士专题对接会上做主旨发言。曹正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实现可持续性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它既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更影响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四川作为经济、人口、资源大省,“双碳”行动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治蜀兴川上新台阶,更是响应党中央号召,实现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一、四川实现“双碳”目标的条件与基础

(一)四川具有能源低碳发展的良好基础

四川清洁低碳能源优势突出,具有天然气储量丰富、水电禀赋优异、新能源品种齐全的特点。同时,四川是能源生产大省、消费大省、装备制造大省和外输大省,是名副其实的清洁能源示范省。

(二)四川具备低水平碳排放的产业基础

“十三五”末,四川单位GDP碳排放约0.68吨二氧化碳当量/万元、人均碳排放3.3吨,在十个经济大省中分别排第6位和第10位,产业低碳发展成效显著。

(三)四川已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产消结构

目前四川正推进以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为重点的“三江”水电基地建设,甘孜、阿坝、凉山和攀枝花“三州一市”光伏基地建设,凉山州风电基地建设,聚焦天然气产量第一大省的中国“气大庆”建设。同时,全省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到53%以上,天然气消费占比超过17%,已形成以清洁低碳能源特色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四川已具备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优良条件和低碳转型的较大潜力。

二、四川实现“双碳”的主要举措

首先要观念创新,当代非化石能源的巨大进步正在推动人类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其次要节能提效,这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第三要树立新能源安全观,逐步倚重非化石能源;第四要重新认识四川能源禀赋,更多关注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资源,加大中国“气大庆”建设力度,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第五要科学设定碳减排目标,以全社会全系统最优原则制定行动方案。

三、四川实现“双碳”目标的科技路径

四川正加速推进“双碳”科技进步和项目落地,从产业需求出发,以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推动新能源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考虑四川省在减碳领域的现行产业政策和能源消费结构,按照“全系统最优”原则,制定四川“双碳”目标实现路径,打造全国“双碳”“先锋省”。

(一)持续优化能源与产业结构

第一,构建绿色产业和供给体系。建设中西部一流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遏制发展高耗能产业的冲动,做强低碳、高附加值、高技术的产业集群。以与时俱进的产业布局和低碳思路,使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同时不断降低能源强度和碳强度。

第二,着眼四川能源禀赋,把天然气资源优势转化为低碳能源优势和经济优势;推进前瞻性未来能源产业,加速氢能、储能与生物质能等零碳能源开发利用,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重大项目示范。

第三,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存量产能。引导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转型,严控“两高”项目准入与监管,严格要求“两高”行业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多维度实施低碳试点示范,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二)把“节能增效”贯穿始终

相比扩大能源供给、实施末端治理,全过程节能增效更具显著优势。要把“节能”作为第一清洁能源,并与能源革命、大气治理、绿色转型等统筹起来。

一是推动能源资源高效配置。围绕能源生产技术装备开展“卡脖子”领域攻坚,重点支持利用空气热化学技术实现剩余油气地下原位制氢技术推广,实现衰减油气井再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浪费。

二是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提升新基建能效水平,推动交通、建筑、冶金等高碳行业进入碳排放交易体系,探索建立政府、学校、企业、社区、园区业绩监测考核指标体系和全社会碳税制度,并落实到企业税费减免指标中。

三是完善节能制度和长效机制。合理控制能耗总量,严控能耗强度,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创新综合能源服务、用能权交易、产能置换交易等新机制,完善价格、税收、金融政策,持续释放节能市场潜能和活力。

四是实施全民节能行动。推动能效领跑者计划,促能源消费转型。

(三)加强能源技术创新

一是完善能源技术创新环境。构建智慧能源体系,推动传统能源技术装备升级,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推进氢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培育能源新技术新业态。

二是推进节能低碳技术研发。以市场为导向,围绕节能环保、绿色生产、清洁能源等领域布局一批前瞻性、战略性、颠覆性科技攻关项目,发展生物碳汇、森林碳汇、CCUS等各种碳移除和碳利用技术,加快研发零碳能源、储能系统、低碳生产等一批重大战略技术;推动数字化化技术的深度融合;采用政府基金引导、社会资本跟进的融资模式,重点探索油气地下原位制氢与高效应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液态有机氢载体以及光伏制氢等特色技术;加快二氧化碳驱替页岩气技术的研发进程,大幅提高页岩气开发效率,快速实现CO2新兴绿色应用,助力企业从减排到增效。

(四)推动金融绿色化布局

第一,搭建立足四川、辐射全国的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围绕绿色金融产品设计、金融科技应用、绿色融资、气候变化应对能力建设等领域,建立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和配套机制,融合全国绿色交易市场,发挥激励机制作用,激发“双碳”目标下的经济增长动力。

第二,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扩大开放合作,推动跨国绿色债券和绿色发展基金,实施绿色保险风险管理。

第三,完善碳交易市场,发挥激励与约束的“双机制”功能,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的方式优化能源结构和提升能源效率,助力绿色发展和环境治理。

(五)巩固提升生态碳汇能力

四川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位居我国第3位,在生态碳汇方面潜力巨大。四川应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与资源优势,依托自然生态保护修复,夯实生态系统固碳基础。

第一,完善森林保护制度。强化天然林保护和管护体系,严控林地“红线”,实施林地用途管制;强化森林资源监管体系,提升森林防火和防害能力,运用数字科技实时监管森林资源,实现林业产业健康发展,增强林业固碳能力。

第二,提高林地质量。利用现代林业科技加强丰产林、珍贵树种以及能源林等商品林建设,强化防护林以及水源涵养林等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营造;及时伐除过熟木、枯立木、病腐木,不让碳汇变碳源;对过密林分适时疏伐,减少树木自然枯死,实现“近自然育林”。

第三,科学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以“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为原则,避免过度人工干预,实施基于自然的生态修复。发展循环固碳农林业,减少化肥推行有机肥,降低碳投入,推进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还田还林,增强土地肥力,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作者为西南石油大学校长赵金洲、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张鹏)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