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军绿满乡野

——复员干部蒋乙嘉返乡投身乡村振兴侧记

2021年09月22日11:48 |
小字号

盛夏的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青山环绕,花果飘香,水渠交错,一个个农家小院连着一个个产业园。村民们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在村庄里转悠,豆大的汗珠随着矫健的步伐滴进田地。他就是村里的“领头雁”蒋乙嘉,带领乡亲们让这片土地一次次焕发生机。

59岁的蒋乙嘉是返乡10年的“归雁”,当前正忙着两件事情:实训基地9月份投入使用,可带动320名退役军人就业;相邻的生态果蔬集配中心10月份投入使用,村里的农副产品可错峰销售增收。军人骨子里的那股拼劲,催动着他不断前行。

复员后两次创业

用“牢记”和“忘记”开启新征程

“19岁入伍,39岁复员,在部队整整锻炼了20年。”蒋乙嘉翻看着年轻时的戎装照片,又回忆起部队里的日子:入伍当年荣获三等功,次年入党,又一年提干……

相比部队里的成长,蒋乙嘉对复员前后那段时间的迷茫尤为深刻,“去哪儿?做什么?怎么做?”3个月的深夜思考,他终于找到了答案:“牢记部队的培养,忘记个人的荣誉。”

此后10年,蒋乙嘉当过火车搬运工、做过小买卖、开过洗煤场、经营过食品和物流配送,积累了千万家产。“2006年夏天返乡探亲,看到缺水的农田裂出一道道拳头宽的口子,乡亲们依旧过着靠天吃饭、肩挑背扛的日子,我决定要回来干!”

蒋乙嘉心里,最亮丽的一抹色彩就是回乡发展——2007年回到拱市村后,他从最初拿出100万元将泥巴路修成水泥路,再到出人出资修建村道、大规模水利改造、改造2000多亩撂荒地、建设4000平方米的村文体活动综合楼……总共投入了2000万元,甚至卖掉了在北京和东北的两套房。

“经历了自主择业到创业再到返乡再创业,我这20年不变的还是那股拼劲。”在部队磨炼出的“不怕苦不服输”精神,支撑着蒋乙嘉度过了最初村民对他“有了钱,图出名”的质疑、亲人们对他动用积蓄用于家乡建设的不解,并以实干和真心换来信任和支持。

探索1 3模式

10年时间让乡亲收入增长5倍多

“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建设在各个产业链上,发挥带头作用和凝聚作用,并服务于产业发展。”2012年4月,蒋乙嘉被任命为拱市村第一书记,后来又当选拱市村党支部书记,并探索出“1 3”模式,即用基层党组织“1”带动“3”个产业项目发展。2015年7月,拱市村和周边5个村联合成立联村党委,蒋乙嘉经民主推选成为拱市联村党委书记。

请来专家把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殖:三七、千叶佛莲、桃子、柑橘、生态黑猪、稻田鱼蟹……逐渐以绿色品牌形成高、中、低端水产品规模养殖。“拱市村就是一个集中的实验基地,择优选出最适合联村种植的产业,扩大规模发展。”蒋乙嘉说。

“要让鲜花开满村庄,让乡亲们过上城里人羡慕的生活。”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蒋乙嘉在十九大后更加坚定了这个梦想。建佛莲艺术馆、打造民间艺术文化馆、举办佛莲艺术节,加上近年成立的佛莲文化艺术团等文化项目,让这片村庄更热闹了。

通过农副产品、乡村旅游、文化产业“三驾马车”领路,拱市村从蓬溪县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县首批小康村、四川百强名村。去年,村集体收入94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5000元,较2007年的2300元增长5倍多。眼下,蒋乙嘉打算以实训基地进一步促进乡村发展,“这样就成为‘1 4’模式,今后模式还将不断优化变为‘1 N’”。

发挥“头雁”效应

带领63名退役军人建设乡村

2014年底,辽宁的刘奎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蒋乙嘉的新闻,同为复员干部的他当即决定来四川。“自己单干不如跟着战友一起干。”此前,他与蒋乙嘉同属一个部队,但彼此并不认识。3年多来,刘奎跟着蒋乙嘉扎根拱市联村,负责农机设备的管护维修。

“头雁”带着“群雁”飞,刘奎仅是雁阵里的一员。2014年底,复员返乡的朱洪波也找到新方向。“返乡探亲时就看到村庄的变化,蒋书记这些年的努力让我感慨良多。”朱洪波现在已是拱市村支部书记,正着手调整村里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村文化产业:去年下半年发展了3000亩清脆李、举办首届千叶佛莲文化节、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区……参与的一件件大小事,都让他充满了活力。

随着越来越多退役军人加入,蒋乙嘉也有了新动作,“退役军人创业带动退役军人就业。” 今年3月,蒋乙嘉通过资源合作,启动“拱市戎华实训基地”项目。目前团队人数63人,既有亲属又有朋友,远至黑龙江近至蓬溪县。

“基地的办公室、宿舍区域、训练场地初步完工,预计9月份投入使用,可带动320名退役军人就业。”蒋乙嘉表示,基地将以遂宁为中心辐射全省,瞄准学校和企事业机关单位开展拓展培训,教官既可走出去拓展就业渠道,又可将参训学员引进来实训,也可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中,“三条腿”走路持续带动乡村发展。

来源:遂宁新闻网

(责编:袁菡苓、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