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两张照片讲述四川书画“春风苏醒”时

2021年08月13日09:36 | 来源:四川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两张照片讲述四川书画“春风苏醒”时

  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壮丽史诗 伟大飞跃”——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上,两张有关我省书画艺术的照片引起不少艺术爱好者的关注:一张是罗中立创作的油画《父亲》,一张是1982年在成都召开的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的会场照。

  这两张照片,展示了新时期四川书画发展开启序章。

  “乡土”中春风已苏醒

  《父亲》是当代画家罗中立于1980年创作完成的大幅画布油画。从照片可以看出,该画用浓厚的油彩,精微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位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农民形象。背景运用土地原色呈现出的金黄,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体现了人物形象外在的质朴美和内在的高尚美。这件作品,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深深打动了无数中国人。而画中“父亲”人物原型,则源于罗中立下乡到四川大巴山看到的一位农民。

  罗中立创作完成这幅油画时才32岁。1981年1月,《父亲》荣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随后轰动全国,受到广泛关注,并被视为“乡土现实主义美术”的开篇之作。此后,一批艺术家将目光投向自然、质朴的乡村世界,客观真实地描绘乡村世界,表达乡土情怀,在回归乡土的历程中找到了艺术表现的突破口。

  《父亲》之所以具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就在于这一形象不仅表现了一位普通农民的命运和生存境遇,而且折射出时代变迁。正如罗中立所言:“农民是这个国家最大的主体,他们的命运实际上是这个民族和这个国家的命运。”如今该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成为“镇馆之宝”级别的藏品。

  除了罗中立的《父亲》,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周春芽的《剪羊毛》、程丛林的《同学》也都是在1981年创作完成的,这些作品风格不同,但却同样地表达了对历史的反省、对自然的真实情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关怀。

  此前,四川的“伤痕美术”因高小华的《为什么》、程丛林的《1968年×月×日雪》而闻名全国,不少作品已经体现出回归人性思考。而他们的作品,也都被作为“伤痕美术”和“乡土美术”的代表作写进了美术史。

  “巴蜀书风”其来有自

  展览上,“1982年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成都召开”的黑白照片,反映的是书法人围坐讨论的情景,实则是记录着四川书法新风的到来。

  会上,中国书协主席舒同作了题为《书法艺术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贡献》的讲话。就在会议召开的同一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川分会成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代跃回忆,到了199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川分会更名“四川省书法家协会”。

  依托于新成立的省书法家协会,余中英、刘东父、冯建吴、陈无垢等一批书法名家承前启后、薪火相传。而后,徐无闻、李半黎、何应辉、刘正成、刘云泉等优秀书法家,在全国形成影响。篆刻名家郭强,年轻一代的杨江帆、谢兴华、龚小膑、王堂兵、李在兵等则在全国展览中卓有成绩。

  代跃说,如今,四川的书法发展依托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承发展基础,形成强烈的地域特色——“巴蜀书风”。作为中国书法最具特色的地域风格形式之一,“巴蜀书风”在南北兼收、碑帖交汇的基础上,形成多元化的创作风格。(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边钰)

(责编:袁菡苓、章华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