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新闻资讯

【我为群众办实事】

稻花又香了 长乐村的村民乐了

刘海天
2021年07月20日09:47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村支书杨帮武和村民文尤宣站在田边,看着长势喜人的稻子,心里像饱满的稻粒一样饱含着希望。只有当地人,才能理解这个收获的来之不易——因受到污水之害,这块稻田已经多年没有丰收过了。

村支书杨帮武和村民文尤宣查看稻田。人民网 刘海天摄

这里是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庙坝镇长乐村,可这里的人们过去却经常不快乐。因为村中污水排放问题,村民之间互相斗气,干群之间气氛紧张。蚊蝇身前舞,臭气满村庄,东邻和西舍,心隔门与窗……村民们已经忘了自己的村庄叫作“长乐村”。更突出的问题是,那些污水最终流向了一些村民的稻田,造成八九个农户的粮食减产。种田户去找排水户理论、索赔,结果就是吵架、生气,排水户也没办法不排水。“我要堵你的排水渠!”“你堵一个试试!”矛盾经常激化到紧张对立的程度,很多村民见面都不说话。接到投诉的村干部顶多只能协调疏通沟渠和涵洞,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于是,村民对干部也不满意。

“村民互相推脱责任,干部也说没有办法。这个问题我关注了十多年,都没有解决。直到去年底开展这个活动。”文尤宣口中的活动,指的是达州市开展的“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整治工作。

活动中,村民们提的100多条“不满意”里有30多条是针对污水问题的。组织经研究决定,筹措资金处理这个困扰多年、影响重大的问题。

说干就干,今年1月项目开始动工,3月就完工了,长乐村的快乐开始回归:从镇上的排污管道接出来的几十条小管道,直通很多村民家门口的地下化粪池。这样,污水不再明排,臭味没了、蚊虫少了,稻花香了,村民之间的心结也打开了,村风逐渐好转起来。

村民抱着孙儿在门口玩。人民网 刘海天摄

一层层稻浪漾碧波,一阵阵花香暖心窝,一缕缕清风吹叶动,一个个籽粒满稻棵。村民黄大姐抱着一岁多的孙儿,在门前站着,脸上带着微笑。她以前可不敢经常这样。由于位置关系,她家曾深受污水之害,众多明排的污水汇聚在家门口,让一家人苦不堪言。现在,污水都从地下排走了,明渠里只在雨天流一些雨水。这些干净的雨水,流进郁郁葱葱的稻田,再也不会危害稻子的生长了。农民的丰收有了希望,邻里关系也不紧张了。

村民李如琼家里被水淹过,至今都记忆犹新。“虽然没淹到多少东西,但是满地都是泥浆,打扫起来很费劲。”李如琼回忆,以前村里的涵洞堵塞,走在路上泥水会没过小腿,而现在修了污水管道,下雨天走路脚面都不会湿。“改得好多了,肯定满意!”她说。

村路下铺设了污水管道,路面干净了。人民网 刘海天摄

改善的不只是环境,不只是收成,还有人们的积极性。“过去喊大家搞公益,经常没人理。”杨帮武说,群众的诉求解决不了,心里有怨言,就不会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污水问题解决以后,村民们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明显增加,对工作的满意度一下提升了好几十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开院坝会,村民们气氛很好,整治办测评满意度达到百分之百,以前最多百分之四五十。”杨帮武表示。

据了解,杨帮武在2001年就总结出了一套工作方法,后来被当地组织部门命名为“杨帮武工作法”。这套方法分为五点,核心精神就是“干实事,不说假话”。他说,干部不干实事,群众没人在乎你。按照“不满意”的思路为群众干事,能把实事干得更好。

达州市委目标绩效办副主任王宏介绍,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达州市委、市政府开展了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该活动从2019年开始按年度常态化开展,主要目的是补齐民生短板,让群众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

“用‘不满意’督促干部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最终的结果是干部做了好事,群众有了满意。”整治办工作人员雷恒说,这个活动按年度进行结果结算、按季度细化诉求办理目标任务,分期分批不断地补足短板、解决“不满意”,从而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提升社会发展水平。村民院坝会也是一季度一次,像质量跟踪体系一样,让群众评价干部工作成果,看看群众到底有没有从“不满意”变成“满意”。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