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产业,成长在阳光下(一线行走)
平时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执纪执法才能有的放矢、不偏不倚,确保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巴山深处,冬意渐浓。天刚蒙蒙亮,新一天的督查工作就开始了。我和督查组从恩阳城区出发,汽车行驶在蜿蜒曲折的乡间小路上,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才抵达目的地——下八庙镇岳王村。
每次走进田间地头、老乡家中,都会有意外收获,这次也不例外。
刚到村委会门口,就听到两位老乡的“问候”——“我们有件事想反映。”老乡语气焦急,眼神里写满了期待。
我赶紧请他们到办公室,引导他们说出事情原委。原来,有10多名老乡在村里的沃柑种植基地务工,本想着离家近,又能有稳定收入。没承想,承诺的工资一直没能兑现。一旁的村干部解释,当初村里为了发展富民产业,把部分扶持资金投入“岳王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沃柑产业。项目刚上马,由于资金周转紧张,发工资遇到困难。
发展扶贫产业并非一蹴而就,偶遇困难也是常事,但若处理不好,很容易引发矛盾纠纷。合作社资金紧张,可以多方筹措,不能漠视群众利益。老乡的工资,毕竟连着多个家庭的希望。于是,我把乡镇分管产业扶持项目的负责人、岳王村党支部班子和合作社负责人叫到一起商讨。后经多方协调,合作社支付了欠薪。
扶贫产业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其间出现的问题如何有效预防和解决?如何保障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的根本利益?这些问题都不容忽视。
事前预防总比事后修补更有价值。作为一名纪检干部,我深感责任重大。今年4月以来,我们建立“反馈+提醒”“督导+回访”以及黄橙红“三牌”预警问责等工作机制,同时开展护航脱贫攻坚“分区分级、联督联查、清仓清源”专项行动,深入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让扶贫产业成长在阳光下。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平时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执纪执法才能有的放矢,不偏不倚,确保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作者为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纪委干部)
栏目投稿邮箱:yxxz8494@163.com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17日 11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