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舉行
中國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 |
觀眾在株洲國際會展中心參觀第四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 |
![]() |
在株洲國際會展中心,工作人員(左三)在介紹一台對地觀測衛星。 |
近日,第四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在湖南株洲舉行,全面展示了北斗產業發展的最新成就與未來圖景。
從深空到地面,從產業鏈到生活圈,北斗正快速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亮眼數據折射出產業的堅實躍升,創新成果展示了技術的勃勃生機,國際合作描繪著開放共享的新圖景——今天的北斗,不僅是定位導航的“中國名片”,更是推動經濟發展、改善民生、促進合作的全球公共產品。
產業鏈條日益完整
峰會期間,《北斗產業發展藍皮書(2025年)》和《北斗應用十大領域典型場景案例集(2025年)》正式發布。藍皮書顯示,2024年我國以北斗為核心的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5758億元,同比增長7.39%,產業規模保持穩步增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校長李建成說,從早期北斗一號的雙星區域試驗,到如今北斗三號服務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北斗導航的精度從十米級躍升至亞米級,時間同步能力進入納秒時代,既賦能千行百業,也走進千家萬戶。
數據顯示,北斗產業鏈條日益完整,涵蓋上游的芯片、模塊、天線等基礎元器件,中游的終端設備和系統集成以及下游的運營服務等,從業人員近百萬,企事業單位數量約2萬家。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黨委書記李冠宇表示,北斗產業正在進入規模化應用與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產業鏈條更加完善,應用場景持續拓展。北斗已經從建成、好用,走向用好、用廣。
北斗創新成果集中亮相是一大亮點,峰會集中發布了33項北斗創新成果,覆蓋高精度芯片、低空經濟操作系統、消費級高精度定位終端、北斗語音消息應用等多個方向,並通過路演展示了六大典型案例,凸顯“北斗+”和“+北斗”的融合創新趨勢。例如華大北斗的北斗三號短報文通信SoC芯片,首次捕獲衛星信號的時間不超過兩秒﹔武漢大學和中國聯通智能城市研究院的低空經濟·天鑒操作系統,實現空域的集約化利用,銜接空管、通信等系統,建立安全預警與沖突規避機制,讓低空飛行從“無路可循”轉向“有路可走”。
為推動成果落地,峰會期間還舉行了22個重大項目集中簽約,涵蓋產業園建設、海外應用推廣、無人裝備研發、終端生產基地等多個方向。此外,北斗實驗室聯盟也正式成立,聯盟採用“1+6+N”建設模式,即一個總部、六個分支基地和若干聯合實驗室,共同推動北斗關鍵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
規模應用走進千家萬戶
北斗的規模應用不僅體現在產業鏈的不斷完善,也深入到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本屆峰會期間,多個論壇與展覽集中展示了北斗“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生動場景。
走在街頭,掃掃二維碼騎走共享單車,抬手看看運動手環上的步數,或是使用無人機拍攝,這些司空見慣的場景都依賴著北斗的定位信號。目前,全國已有22個省份的39個城市(區)成為北斗示范城市。2025年上半年,新增北斗設備超200萬台套,有效帶動北斗應用規模化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熊繼軍介紹,這些示范城市累計推廣的北斗獨立定位應用已超過623萬台套,其中共享兩輪車、穿戴設備、汽車、船舶、無人機等領域的應用數量大幅上升,已經成為北斗規模應用的新名片。
藍皮書顯示,2024年全年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2.94億部,同比增長6.5%,其中約2.88億部智能手機支持北斗定位功能,北斗安裝率接近98%,智能手機出貨量和北斗安裝率均有所提升,成為北斗在大眾消費領域最大的應用載體。高德地圖董事長劉振飛說,現在全球用戶都能通過高德體驗到“中國精度”。今年“五一”當天,高德收到和處理的北斗信號超過9000億次,這體現出北斗在大眾出行服務中的規模化應用與穩定供給。
目前,可穿戴設備已躍升為北斗應用的第二大市場。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測,2028年,全國支持北斗的可穿戴設備年出貨量將增長到4795萬台,可穿戴設備北斗安裝率將逐步增長至74%以上。此次峰會上,華為與中時空合作的北斗語音消息技術首次應用到大眾消費終端,可以讓用戶在緊急情況下快速語音求救。據了解,華為即將推出的智能手表,將首次支持北斗衛星語音消息。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北斗三號衛星副總設計師鄭晉軍指出,北斗系統具有“通導融合”的鮮明特色,既能提供導航定位,又支持短報文通信,這使其在移動通信無法覆蓋的應急場景中能夠直連衛星,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表示,短報文功能正加速向大眾消費領域延伸,與智能手機等終端結合,將為未來的應用生態帶來更多想象空間。
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北斗不僅是中國的北斗,也已成為世界的北斗。本屆峰會上,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代表匯聚一堂,圍繞北斗的合作實踐與未來前景展開交流。
藍皮書顯示,在國際合作方面,北斗系統服務能力已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其中的140余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北斗系統相關服務及產品。
在沙特、阿聯酋,農田裝上北斗終端后,實現了精准灌溉和自動施肥,農作物增產、成本下降﹔在迪拜港口,北斗定位用於集裝箱裝卸和運輸調度,提升了效率,縮短了貨物周轉時間……阿拉伯國家聯盟秘書處參會代表團團長艾哈邁德·穆斯塔法·法赫米·哈菲茲介紹,北斗已在阿拉伯國家落地多個應用案例。同時,中國還為阿拉伯國家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幫助其建立本地化的北斗技術團隊。
此次峰會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與阿拉伯國家聯盟秘書處聯合發布聲明,提出將圍繞北斗應用,加強政策對話、經驗分享、能力建設和務實合作,共同研究面向阿拉伯國家的北斗應用解決方案和應用推廣計劃,促進中阿共建“一帶一路”合作邁上新台階。
老撾技術與通訊部副部長賽薩納·西提蓬介紹,北斗正為老撾交通和農業提供支撐。在中老鐵路,北斗用於運輸調度和跨境物流管理,讓列車運行更高效﹔在農業和災害防控方面,北斗賦能智能灌溉和災害預警,為民生提供了實實在在的保障。
“北斗不僅是一個導航系統,更是一條連接科技與民生的紐帶,一座跨越國界的友誼之橋。”西提蓬說,北斗之光不僅會照亮老撾的發展之路,也會溫暖更多發展中國家的前行腳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