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當天四川A級景區接待游客625.72萬人次,文旅融合織就賞月經濟

金秋送爽,皓月當空。10月6日,中秋佳節,全省文旅市場延續火熱態勢,截至當日15時,全省納入統計的A級景區接待游客625.72萬 人 次 、門 票 收 入6491.73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4.68%、16.95%。
從李白故裡的詩詞吟誦到峨眉山巔的賞月直播,從非遺市集的匠心傳承到數字文創的次元碰撞,四川以“月”為媒,用一場場有溫度、有創意的文旅盛宴,讓傳統佳節煥發時代新韻。
古韻今風交相輝映
多彩活動“點亮”中秋氛圍
國慶假日恰逢中秋佳節,四川用多彩活動“點亮”中秋氛圍。
中秋之夜,劍門關景區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氛圍。在不夜三國城的國潮舞台上,一場精心編排的《但願人長久》主題演出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觀賞。演出過程中,景區工作人員向現場游客分發了1000多個月餅,與八方來客共慶溫馨團圓佳節。
而在綿陽江油市青蓮鎮太白碑林廣場,時光裡嘉年華文創集市同樣人氣爆棚。71個文創非遺展位上,德陽竹編、涼山彝繡與江油草編等亮相,詩意繡香囊等文創產品成為游客爭相購買的伴手禮。“我們特意推出消費券和文旅體驗券,游客憑券可免費游覽李白故居、竇圌山等景區。”綿陽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樂山世豪廣場上演著另一番熱鬧景象。“我心向往 樂山樂山”中秋主題活動以“聞者向往”“來者依戀”“居者自豪”為主線,將《峨眉山月歌》的悠揚、小涼山民族服飾的絢麗與張公橋夜市的煙火氣巧妙融合。來自天津的游客孫先生帶著女兒體驗桂花香囊縫制,他說:“原本隻為大佛而來,卻被這場文化盛宴圈粉,孩子玩得都不想走了。”
放眼全省,各地“月主題”活動好戲連台:成都夜游錦江項目推出雙場景沉浸式體驗,春熙路的“哪吒”與“王者榮耀”英雄巡游,讓Z世代游客大呼“次元破壁”﹔峨眉山洗象池的“象池夜月”拜月儀式吸引游客駐足……
文旅消費熱力迸發
多元融合將流量變“留量”
中秋佳節的文旅盛宴,正持續轉化為消費動能。今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四川“文旅+”特征愈發顯著——線路串聯、政策激勵、業態創新,一系列舉措將流量變“留量”。
德陽依托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秋晚會IP,推出4條“秋晚+”主題線路,主題巴士從文廟廣場出發,串聯玄珠湖晚會主會場、三星堆博物館等景點﹔推出“三免四優”寵客計劃,憑外地身份証就能免費領門票和月餅,讓眾多外地游客收獲賓至如歸的體驗。
在“美食+文旅”賽道,各地紛紛端出“中秋菜單”。綿陽江油肥腸美食節帶動周邊餐飲消費顯著增加﹔樂山張公橋夜市推出“中秋限定”蹺腳牛肉套餐,日均接待游客超萬人次﹔閬中古城將張飛牛肉、保寧醋融入“中秋宴”,搭配“文創即門票”模式,讓古城門票成為可收藏的“三國文化明信片”。
“影視+文旅”“音樂+文旅”等新業態添消費活力。因電影《羅目的黃昏》取景而走紅的樂山羅目古鎮,國慶假期第四天游客量同比增長超20%﹔峨眉山與天涯海角聯合發起的“山盟海誓”抖音打卡活動,間接拉動兩地景區文創銷售額增長。
從城市到鄉村,從非遺展示到科技互動,四川正以多元活動編織賞月經濟網絡。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傳統佳節正成為促進消費、賦能地方經濟發展的綜合載體,讓“錦繡天府·安逸四川”的品牌影響力持續升溫。(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晉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