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收割機挑燈“夜戰” 與華西秋雨和農時賽跑

2025年10月06日08:19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收割機挑燈“夜戰” 與秋雨和農時賽跑

秋收遇到秋雨怎麼辦?白天下雨晚上搶收。近日,眉山市洪雅縣柳江鎮黃龍村,趁著國慶中秋假期前的氣象窗口期,6台收割機挑燈“夜戰”,在種糧大戶的田地裡搶收水稻。農機轟鳴聲中,四川邦力達樂天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鄧鵬飛一邊緊盯收獲進展,一邊用手機催促糧車加快轉運。

今年華西秋雨較常年偏早到達,降雨強度也較同期偏大。為搶抓農時,連日來,鄧鵬飛所在公司的16台收割機,持續轉戰洪雅、夾江周邊200多戶種糧大戶的田間,最高峰時日收割600余畝。然而,面對10月初前完成5萬畝的總任務,團隊依然倍感壓力。

鄧鵬飛的急迫,源於眾多種植戶的現實需求——大家盼著盡快完成水稻收割,騰出田地及時種上中藥材。

向秋雨搶時

開啟夜間搶收模式

“只要開始飄雨,我們的田間作業就會全部暫停。”鄧鵬飛站在田坎上,指著正在作業的收割機說。雨水不僅會讓收割機履帶陷入泥沼,還會導致稻谷與秸稈粘連,雜質增多,這也是今年秋收啟動雖早、進度卻不快的主要原因。

為搶回被天氣耽誤的時間,鄧鵬飛和團隊調整節奏,把收割作業延伸到夜晚。“雨一停,只要條件允許我們就立即下田。”他補充說,雨停后地表積水和作物表面的水汽會逐漸消散,正是連夜搶收的寶貴窗口期。

不過,“夜戰”並不輕鬆——光線不足、濕氣導致機械下陷風險增加、人員疲勞導致判斷力下降,以及機械突發故障維修不便等。為此,鄧鵬飛准備了一套夜間預案。

首先是補充應急照明車。鄧鵬飛想出了一個就地取材的辦法:運糧車和協調人員的車輛就停在田埂旁,一旦需要,便一起打開車燈作為臨時光源,為收割作業提供燈光支援。

在收割機下地作業前,檢修人員還會對農機進行檢查。鄧鵬飛說,如果出現突發情況,大家攜帶的常用工具一般也能排查檢修,現場處理好后繼續收割。

夜間作業通常從晚上8點多開始,次日凌晨2點前收工,避免露水生成后造成稻谷與秸稈粘連。夜間作業的效率是否會受影響?鄧鵬飛介紹,收割機的行駛速度與小轎車相比要慢得多,只要燈光、車輛不出岔子,就不會影響駕駛速度。

每次收割結束后,鄧鵬飛都要根據當日田塊的收割進度和種糧大戶的需求,協調農機次日的作業區域和時間,讓農機和農機手盡量減少路上奔波,把更多時間用在收割水稻上。

用機器提效

稻谷4小時內送至烘干廠

國慶中秋假期前,公司16台收割機全部在外作業。“每天大概能收400噸稻谷。”鄧鵬飛說,稻谷會在4小時內被送至公司的烘干廠房。

目前,烘干廠房的日均烘干能力為500噸。不過,由於還需服務周邊多家種糧大戶,烘干設備常常滿負荷運轉,烘干稻谷往往需排隊等待。

潮濕稻谷若不能及時處理,極易出現發霉或變質,鄧鵬飛的日常協調工作因此又增加了一項——實時跟蹤烘干進度,統籌安排不同農戶的烘干順序,盡量讓稻谷第一時間得到烘干,這樣不僅稻谷品質更有保障,儲存穩定性也會顯著提升。

對於已完成收割的田塊,鄧鵬飛還要及時協調旋耕機進行深翻作業,將水稻秸稈與根茬均勻翻埋至土壤中,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強地力,為后續作物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

“下一季主要種植中藥材和油菜。”鄧鵬飛介紹,從整地、播種到田間管理,整個種植流程都依托現代化農機高效推進。特別是秧苗移栽環節,智能化插秧機的應用大幅提升了效率,“一台機器每小時可完成4至5畝的插秧作業,而且精准度和成活率更高。”

除了機械化支持,該公司還為合作種糧大戶提供貫穿農作物生長全周期的免費技術指導。鄧鵬飛說,等洪雅、夾江周邊的收割與備耕工作完成后,他還將統籌調度公司的農機設備前往成都崇州市、新津區等地開展跨區域協作,支持周邊地區農業生產。(李菲菲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成棟)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