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影視賦能文旅 深度融合發展

成都持續推動“文旅+”賽道“立園滿園”

2025年07月11日08:39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成都持續推動“文旅+”賽道“立園滿園”

  當游客涌入煥然新生的工業遺址,在紅磚牆前定格成都時刻﹔當一個個數字文創企業扎根園區,孕育出叫好又叫座的精品佳作……培育壯大文旅主體、探索建設文化和科技產業融合發展試驗區、深化推進文化事業單位和國有景區管理體制改革,成都以文旅融合重點改革為舉措,助推“文旅+”賽道“立園滿園”。

  跟著影視去旅行

  劇中“名場面”成游客“打卡點”

  在成都平樂古鎮微短劇《龍門茶館》拍攝現場,八仙桌、蓋碗茶、算盤等道具一應俱全。劇組工作人員正緊張有序地進行拍攝工作。

  《龍門茶館》出品方成都文旅集團旗下成都天府寬窄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趙斌表示,該劇嘗試融入平樂古鎮的非遺特色,為當地的農創、文創提供一個展示平台,讓觀眾能“跟著影視去旅行”,通過微短劇為景區文旅賦能。

  以影帶旅,以旅促影。近年來,《哪吒》系列電影、《故鄉,別來無恙》《愛很美味》《小小的我》《白色橄欖樹》等“成都造”或是在成都取景拍攝的影視作品持續走熱。從雪山、大熊貓等自然元素,到潮流街區、生態公園、特色小店等多元城市街景,劇中的一幕幕“名場面”變成游客們旅行攻略中的“打卡點”。影視IP的火熱為文旅融合和文旅企業發展注入了活力。

  向改革要動力

  文旅交融提升流量與“留量”

  “快來,給我和‘成都’拍一張照。”天南海北的游客會聚在東郊記憶“成都牆”前,感受歷史與現代的交匯,工業遺存與潮流時尚的融合。

  近年來,成都加快建設“三城三都”,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在此背景下,成都傳媒集團東郊記憶園區依托獨具特色的工業遺址,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效益。

  從“工業鏽帶”蝶變為“文創秀帶”的東郊記憶,園區入駐商企超300家,其中引入超80家首店,包括20家全國首店和21家西南首店。成都傳媒文化投資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2024年東郊記憶舉辦各類活動超2500場,吸引游客近1800萬人次,整體營收超30億元。

  改革煥新的不止東郊記憶。今年6月,懸疑劇《遺忘的時光》在成都傳媒集團(成都傳媒產業集團)運營的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開機。該劇在成都全程取景拍攝,非遺博覽園是重要取景地。依托“非遺+”,非遺博覽園積極探索融合發展路徑。據相關統計數據,園區已累計接洽客戶300余家,同時還計劃引入頂流明星戶外演唱會、多功能劇場等多元業態提升“留量”。

  培育“鎮園之寶”

  助推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

  位於郫都區的成都影視城熱火朝天,多個劇組在進行拍攝工作。作為成都影視城入駐企業之一,天府寬窄的辦公室裡同樣繁忙火熱,工作人員正在有條不紊對接各個項目。

  據了解,天府寬窄在入駐成都影視城后,實現了規模化發展,有望成為又一個“鎮園之寶”。近年來,該公司不僅接連推出多部高品質影視劇,還打造“中國喜劇夢工廠”品牌,連續推出爆款綜藝產品。趙斌告訴記者:“我們正在加速推進《蒼穹以北》《我們的1977年》《熊貓超人》等標杆影視項目的研發與制作,持續輸出‘成都出品’精品文藝作品,重點培育彰顯四川元素、成都特質的‘中國故事村’品牌,打造集文學IP孵化、劇本創作、版權交易、人才培訓等為一體的內容孵化平台,夯實影視產業鏈內容源頭。”

  《中共四川省委關於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做大做強文化旅游業的決定》就“園區”建設提出,“做強成都核心承載地,推進天府長島數字文創園、天府國際動漫城、成都影視城、峨影1958等產業園區建設。”

  培育各具特色的“鎮園之寶”,以改革之力推動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成都影視城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已匯聚500余家影視文創企業,壹同制作、靈河文化、鼎盛佳和等8家行業頭部企業作為“鎮園之寶”扎根於此。“未來,園區將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向影視文旅、影視科技、影視裝備制造等領域拓展,全年計劃新招引企業120家以上。”(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吳雅婷 王茹懿)

(責編:李強強、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