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育秧搶農時!四川德昌奏響糧食豐收“前奏曲”

眼下正值早稻育秧的關鍵時期,四川省德昌縣各地搶抓晴好天氣,緊鑼密鼓推進育秧工作,為全年糧食生產開好頭、起好步。近日,德昌糧經復合現代農業園區超級稻單季畝產1200公斤示范基地一派繁忙景象,20余名園區務工村民穿梭在田間,嫻熟地整理秧床、播撒稻種、搭建拱膜、覆泥壓邊……大家相互配合忙育秧、忙生產,一幅生機盎然的春耕畫卷在廣袤田野徐徐展開。
航怕德昌糧經復合現代農業園區超級稻單季畝產1200公斤示范基地。德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今天我們來到羅所關超高產公關試驗田育秧現場。今天採用水育秧的方式,主要是減少落地谷秧苗再生,同時我們在這邊還有20個新品種的篩選,就包括有紅米、優質稻、高產品種,總共是20個,大概在5月初進行大田移栽。”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基地管理部副部長匡應龍說。
近年來,國家雜交水稻成都分中心的研發重心從追求單位產量(畝產糧食)轉移到追求單位產值(畝產經濟價值),2024年在糧經復合現代農業園區,首次試驗種植了適宜高海拔種植的粳稻螺髻香2號品種。螺髻香2號品種具有米飯綿軟、香味濃郁的品質,在德昌生態大米品鑒會上,受到大眾評審的一致青睞。
“我們今年在德昌現代農業園區,進行大面積的示范種植。整種植面積是250畝,我們是3月1號進行的播種,預計在4月的中下旬進行移栽,8月15號進行水稻的收割。”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市場部部長湯濤介紹。
據了解,憑借著良好的氣候資源,德昌縣用好糧經復合現代農業園區,大力開發農旅融合示范項目,設計特色稻田景觀,點綴彩色樹種,搭建景觀步道環線,舉辦插秧節等農時活動,將農業和旅游進行結合發展,達到以旅興農、以農促旅的效果。同時,深挖種糧潛力,推廣“糧經輪作”種植模式,在時間上實現無縫銜接,可達到一地兩用、一年兩收,不斷釋放土地生產潛能,其中水稻+草莓、水稻+大蒜、水稻+中藥材輪作模式,成為農民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試驗田育秧現場。德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市場部部長湯濤說:“這一片我們打算種上水稻和草莓,然后另一片種上油菜花,把一產業和三產業結合起來,進行現場採摘,到時候歡迎廣大的市民朋友到我們鹿廠溝觀花嘗果。”
據悉,前期受低溫寒潮影響,德昌縣育秧工作進程緩慢,近期氣溫大幅回升,育秧工作全面鋪開、穩步推進。該縣將一如既往以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涼山片區為目標,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構建以糧為主、糧經統籌、種養循環、綠色生態、高質高效的現代農業體系,以規范高效的生產模式提高農民水稻耕種質量和收獲效益。(游敏、陳思成、張宇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