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細胞在哪裡?四川首家細胞科學館等你探尋生命之源

細胞,長什麼樣子?
你見過會發光的細胞嗎?
看過干細胞分化的璀璨瞬間嗎?
“之前我在生物課上見過洋蔥表皮細胞,它像一個個的格子,顏色並沒有這麼鮮艷。”12歲的龔卿指著身旁一幅形似翩翩起舞的彩色水母的醫學攝影作品說,“今天最讓我感興趣的是這一幅,因為我覺得它的顏色最絢麗多彩,周圍的物質就像藍色火焰一樣,沒想到在我們平凡的身體裡居然有如此美麗的景象。”
如水母般翩翩起舞的彩色巨噬細胞,宛如朵朵淡藍色雛菊的黑曲霉菌,仿佛神秘星河的白色成熟脂肪細胞,相互依偎、形似一顆心的血管內皮細胞與平滑肌細胞……
這些照片都是“微觀世界:細胞之美”醫學攝影大賽的獲獎作品,攝影作者是來自全國部分醫學院、醫院、醫療機構及企業的科研人員、醫務工作者、醫學專業學生等。11幅獲獎作品被陳列在位於成都前沿醫學中心的細胞科學館外。
“微觀世界:細胞之美”醫學攝影大賽作品展。實習生 張思男攝
3月29日,細胞科學館正式開館揭幕。該館是由四川省干細胞技術與細胞治療協會建設的面向公眾開放的科普教育平台,是四川省內首家細胞科學館。
“細胞科學館將致力於打造集科普教育、產業展示、學術交流於一體的綜合性平台,將前沿干細胞技術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知識體系,助力干細胞研究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社會應用,為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創新動能。”四川省干細胞技術與細胞治療協會會長、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首席專家田衛東這樣說。
位於成都前沿醫學中心的細胞科學館。人民網 彭茜攝
一走進細胞科學館,仿佛進入了一個神秘世界。從微小細胞的奇妙旅程到復雜生命的宏偉藍圖,這裡都有。細胞科學館以“小細胞·大健康”為主題,通過豐富的圖文展品和專業講解向公眾展示了生命現象、細胞知識、研究成果、應用和產業現狀等方面的科普知識,分為“細胞、干細胞、干細胞的應用、免疫細胞、再生醫學與細胞產業的發展趨勢”五大主題內容。
“例如干細胞這個概念,在醫學界很熱,但是很多老百姓對它不是很了解,所以建立細胞科學館,開展科普活動,是很有必要的,要讓更多人知道什麼叫干細胞、細胞治療,生物醫學新技術有哪些。”四川省干細胞技術與細胞治療協會副會長、四川大學華西樂城醫院院長劉毅表示。
干細胞怎麼提純?干細胞怎麼治病?為什麼能抗衰老?為什麼還能夠美容?為什麼可能再生?
劉毅說,這些問題在細胞科學館裡都能夠尋找到答案。“干細胞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活得久、活得好,更多的是可以治病。對於一些神經退行性疾病,比如阿爾茨海默病,還有糖尿病、關節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當然生物技術不僅僅限於干細胞,這是最基本的。”
市民在細胞科學館內參觀。受訪者供圖
在免疫細胞主題版塊上,寫著這樣一句話:“未來癌症是可以攻克的!”上面舉的例子是,2012年,第一位接受“CAR-T細胞免疫療法”的兒童——曾患白血病的Emily Whitehead,至2023年已實現無癌生存13年,開啟了新的生命旅程。
這部分內容讓馮彥予感到很震撼。馮彥予是成都七中育才中學的一名初二學生,從小就對生物、醫學感興趣,他興奮地說:“免疫細胞治療能夠調節機體的免疫系統,使其變得更加強大,從而自主抵抗癌細胞,這令我很驚訝。我覺得現在生物科技發展得越來越快了,很多威脅到人類生命的疾病以后都會被一個個解決。”
細胞科學館開館當天,四川省干細胞技術與細胞治療協會還聯合多方單位開展了干細胞科普系列活動——舉辦“微觀世界:細胞之美”醫學攝影大賽作品展,以藝術化視角展現細胞微觀結構的獨特美學﹔舉辦干細胞技術主題壁報展,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集中呈現干細胞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還有“科學家講干細胞”科普講座,參觀成都前沿醫學中心及四川省細胞庫……
“科學家講干細胞”科普講座。實習生 張思男攝
在科普講座上,200多名“科學粉”與科學家們來了一次零距離接觸。來自口腔醫學、干細胞研究等領域的3位權威專家圍繞《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的辯証關系》《干細胞技術在抗衰老領域的創新應用》《形態發生的分子調控機制》等前沿課題,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了干細胞技術在疾病治療、健康管理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
馮彥予說,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干細胞用於器官再生”的內容。“就像蜥蜴斷尾之后可以重新生長出來,六角恐龍的四肢截斷之后依然可以恢復如初,未來,人類身上也可以實現。”
據悉,開展此次科普講座的專家都是四川省干細胞技術與細胞治療協會會員。該協會成立於2021年,是經四川省民政廳批復,由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挂靠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地方性、專業性、非營利性社會團體。
四川省干細胞技術與細胞治療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任李箭介紹,協會協助政府進行行業管理、制定行業標准,例如今年2月四川首次發布干細胞領域的兩項地方標准——《人牙來源間充質干細胞質量規范》和《人源干細胞庫建設與管理規范》,就是由協會牽頭起草的。
組織會員開展干細胞技術及細胞治療學術活動、進行理論研究,培養相關領域人才,依法依規推動干細胞技術與細胞治療成熟技術和產品在全省推廣應用,為大眾普及干細胞、免疫細胞等基礎科學知識與細胞基因治療、器官再造等前沿領域的最新成果,提高公眾科學素養……這些,也都是該協會所要承擔的職責。
“就是要把科學技術進行傳播交流,推動大家都來參與,做創新的研究,創新的東西經過實踐以后,就可以轉化成生產力。”李箭說。
市民在細胞科學館內參觀。實習生 張思男攝
如今,隨著生命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細胞研究已經成為引領現代醫療科技前沿的核心,也為人類健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成都在生物醫學技術和干細胞技術、細胞制藥領域還是走在前面的,有的企業自主創新的細胞治療技術已經拿到了相關許可,可以去開展臨床研究。”談及未來,四川省干細胞技術與細胞治療協會副會長、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血液內科主任牛挺信心滿滿,“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優質醫療成果能夠實現大量海外輸出,幫助到全世界的病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