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黨建引領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工作共同體”系列報道(一百二十三)
定點幫扶 用心用情繪就營山鄉村全面振興新畫卷

村民在三官村裡閱讀村規民約。郭明攝
2023年,南充市營山縣被確定為全省39個欠發達縣域之一后,該縣隨即建立托底性幫扶縣級工作推進機制,借助聯系幫扶、定點幫扶、結對幫扶和國企“三級聯幫”等幫扶力量開展托底性幫扶,加快營山擺脫欠發達縣域處境的步伐。
次年,由省委社會工作部牽頭,聯合四川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南充文化旅游職業學院、興業銀行成都分行,分別定點幫扶營山縣老林鎮龍躍村、淥井鎮淥井村、東升鎮三官村、回龍鎮龍壩村,通過定點幫扶,幫助鄉村補齊短板弱項,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奮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黨建引領 博士書記填補村級集體經濟空白
近日,老林鎮羊肚菌示范基地20多個種植棚裡,羊肚菌就像一把把未撐開的小傘,密密麻麻地布滿了整個廂垅﹔村民們正小心翼翼地採收羊肚菌,挑選、過秤后的羊肚菌裝滿了大大小小的菌筐,整齊地擺放在基地內產業路上。
“個頭大、品相好,可以賣個好價錢。”老林鎮龍躍村黨支部副書記朱紹波說,去年種植的羊肚菌喜獲豐收,採摘后的羊肚菌銷售額近10萬元。
“這是肖書記給我們村帶來的新產業,填補了村集體經濟的空白。”朱紹波說。
朱紹波口中的肖書記名叫肖建,是西南財經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曾在省農業農村廳工作,去年被省委社會工作部委派到老林鎮龍躍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肖建上任不久,朱紹波向他表達想要種植羊肚菌作為村集體經濟的想法,但苦於沒有技術和資金支持,該事項一直未能實現。
“不急不急,慢慢來。”深諳農村工作的肖建心裡有本賬:涉足新型產業不能急功近利,一旦失敗將血本無歸。他一邊平復朱紹波急切的心情,一邊邀請省農科院的專家現場踏勘,經過反復論証,認為該村海拔、溫度、濕度等條件都比較適合種植羊肚菌。
專家的結論給肖建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全力支持村上發展羊肚菌產業,大家不要耽誤產業發展的進度。”沈三是龍躍村的一位老黨員,他聽說這件事后,便主動化身“宣傳員”,給涉及征地的村民做起了思想工作。
干群同心,征地、基地建設工作推進迅速。去年9月,一個佔地10多畝的老林鎮羊肚菌示范基地建設落成﹔10月,肖建成功在省農科院、省食用菌研究所協調到羊肚菌種和營養袋價值共計2.5萬元,隨后在基地開展播種工作。
“我們制定了‘三個一’的羊肚菌產業發展計劃。”肖建說,聯系一名省食用菌研究所的種植專家到村開展手把手技術指導﹔聘請一名營山縣內羊肚菌種植技術能手到村跟蹤管理﹔村內培養一名羊肚菌種植技術能手,“朱紹波熱愛羊肚菌事業,且有一定的種植經驗,我們要把他培養成為羊肚菌種植的‘土專家’。”
“我們採用了‘721’的利益分配模式,7成收益歸村集體經濟所有,2成收益給日常管理的合作社,除去土地租金外還將1成收益分配給這些出讓土地的村民。”肖建介紹。
“聯農帶農的利益分配機制大大提高了村民產業發展的信心,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強化黨建引領作用,秉承慢步穩進策略,加快培育羊肚菌栽培技術人才,把龍躍村打造成老林鎮羊肚菌種植技術能手的孵化中心。”肖建信心滿滿。
文化浸潤 打造宜居和美鄉村
傍晚時分,行走在東升鎮三官村的鄉間小路,太陽能路燈把整個村道公路映照得燈火通明。
該村黨支部書記羅建全介紹,這是去年南充文化旅游職業學院到村開展定點幫扶工作時,捐贈了50多盞太陽能路燈,打造的3公裡“習語長廊”,每盞路燈上都挂有2塊習近平總書記的名言金句展示牌,“鄉親們足不出村,就能感受到總書記對農村工作和農民朋友的殷殷囑托。”
3月21日,南充文化旅游職業學院圖書館三官村分館裡聚集了不少村民,大家圍坐在一起,或靜靜翻閱各類書籍、報紙,或低聲交流談論。
“每逢周末,來圖書館的人特別多,時政要聞、種養技術、育兒技巧方面的書籍最受人追捧。”南充文化旅游職業學院派駐該村的駐村第一書記羅濤說,去年10月,南充文化旅游職業學院在三官村成立圖書分館后,每天都對外開放,村民們絡繹不絕地來到這裡,除查閱資料外,還可以加強學習、相互交流、增進感情。
據駐村第一書記羅濤介紹,定點幫扶工作開展不久,南充文化旅游職業學院的師生多次來到村裡舉辦文藝活動。除精心籌備文藝演出,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外,還圍繞農事、節慶,組織村民參與趣味運動會、農民豐收節等特色活動,進一步拉近了和村民間的距離,營造出歡樂、和諧的鄉村氛圍。
“這些活動非常有意義,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文化氣息。”村民李愛國說,以前很少有機會看到文藝表演,更別說參加這些活動,希望類似的活動越辦越多,開闊大家的視野。
鄉村振興,文化先行。羅濤說,半年多來,南充文化旅游職業學院斥資12萬余元,加強了三官村的文化陣地建設,規范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成“倡導文明新風 共建美麗鄉村”的精神堡壘,同時改建了黨群服務中心,建立了院校黨外知識分子助力鄉村振興共建示范點。
去年年底,南充文化旅游職業學院與三官村聯合開展星級文明戶評選暨鄉風文明家庭表彰活動,一批美麗庭院治理能手、賢德孝道好媳婦等分別獲得表揚。“我們就是要樹立榜樣,形成示范效應,對全體村民進行精神文明熏陶,切實提高鄉村治理水平。”羅濤說,學院將持續提供高校的智力支撐和人才支持,發揮自身優勢,整合各類資源,在文化旅游方面幫助三官村培養更多人才,借助鄰村“雙實”基地進一步提升文旅品牌影響力。
“我們學院竭盡全力開展幫扶工作,如今,村子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的精神面貌大為改觀,文化生活愈發豐富多彩,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有滋味。”羅濤表示。
為民服務 把實事辦在百姓心坎上
營山縣淥井鎮淥井村山丘地貌特點顯著,村道公路依山而建,崎嶇狹窄陡峭,去年8月,該村8組與9組間的公路多處路基塌方,存在嚴重的交通安全隱患。
四川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委派到該村的駐村工作隊員王海濱了解這一情況后寢食難安,考慮到春節期間,返鄉省親人員增多,便向派員單位反饋,派員單位立即協調資金8萬元,隨即啟動路基夯實、混凝土護坡澆筑、波形護欄安裝等工作。春節前夕,該路段除險加固工程全部完成,“焦心路”變成了“放心路”。
“險除了、路暢了,出行也更方便,切實為我們解決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困難。”村民趙豐武說。
剛60歲出頭的老龔是王海濱開展定點幫扶工作的結對幫扶對象,30多歲時就喪失了部分勞動能力,重活干不了,輕活沒門路,成了村裡的一名特困戶。
“村上給你安排一個村道公路保潔的活兒,活路輕巧,掙點錢改善一下生活嘛。” 在入戶走訪時,王海濱勸老龔。
“活路輕巧還能掙錢?”老龔很疑惑,半信半疑接下了活,沒想到還准時兌了現。自那以后,老龔干勁十足,打掃的那段公路總是干干淨淨,見不到半點垃圾。
去年王海濱自掏腰包1000元,幫助老龔蓋起了羊圈和雞舍。“目前養了4隻山羊和10隻雞,后面還要養30隻雞。”老龔說。
在王海濱的帶領下,村內的20多戶村民都不同程度地擴大了家禽養殖規模,“這些地道的農副產品,我們單位都悉數回購。”王海濱說。春節期間,四川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陸續回購了淥井村3萬多元的農副產品,在村內掀起了發展養殖業的熱潮。
去年,興業銀行成都分行派駐回龍鎮龍壩村的駐村工作隊員黃文奇,聚焦村民的“急難愁盼”,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力爭把每件事情都辦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件件實事都看得見、摸得著。
現年60多歲的唐素碧是該村二組村民,以前,她家用水全靠擔,隨著年齡增加,挑水倍感力不從心。得知此事,黃文奇主動聯系打井隊伍為她家打了井,解決吃水難的問題。
打好了井,安裝好抽水機,接通了水管,看到汩汩清水流進了水缸,唐素碧笑得合不攏嘴,“解決了吃水難題,再也不用費時費力挑水,打心底感謝他們。”
在工作隊員黃文奇的協調下,去年,興業銀行成都分行還為部分村民新建廁所,向脫貧戶發放了近2000隻的青腳麻雞雞苗,“下一步,我們還將協調大春生產物資到村,開展就業推薦、養殖技術人員培訓等活動。”黃文奇說。
自去年定點幫扶工作以來,省委社會工作部為龍躍村爭取資金將通村路口從原來的2.5米拓寬至4.5米,部分村道公路升級為瀝青路面,多次舉辦文藝關愛服務活動,借力“三區計劃”針對性建立慈善基金,目前基金規模已達9萬元﹔四川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為淥井鎮淥井村安裝了60多盞太陽能路燈﹔南充文化旅游職業學院協同三官村村民開展為民辦實事活動,為去年考上大學本科、研究生等的三官村學子發放了助學金﹔興業銀行成都分行正在協調1.7億元項目貸款用於優化和改造營山縣公墓。
半年多來,各定點幫扶單位都以強烈的責任感,派出精兵強將開展定點幫扶工作。定點幫扶的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們都任勞任怨,他們以村為家,發揮主人翁意識,在工作中與村民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留下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為營山縣鄉村振興事業貢獻了無悔的青春力量。(司偉正、郭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