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元的價格十余年沒漲 有顧客在此理發近60年
理發84年 93歲老師傅二月二“封剪”

蔡其清為顧客剪頭發
3月1日,農歷二月二“龍抬頭”。按民間習俗,人們習慣在這一天理發,以迎接新一年的好運。當天,在四川攀枝花市,93歲的理發師蔡其清接待完來理發的老朋友后,正式“封剪”。
從9歲當學徒,蔡其清已在理發行業堅持了84年。“開店不為賺錢,隻為了打發時間,也為偶爾能看看這些老朋友。”蔡其清告訴記者,他從今年1月就暫停理發了。但他沒想到的是,在農歷二月初二這天,依然有老朋友找他理發。他說由於年事已高和其他原因,不得不與理發行業告別,“感謝老朋友們這麼多年的陪伴”。
蔡其清的理發室位於渡口街道光明社區金石巷小區邊緣一排老平房內,隻有10多平方米,沒有門頭,也沒有理發店標志性的彩燈。雖然時常有人進進出出,但很難看出這是一間理發室。理發室四周靠牆擺滿座椅,“隻要他開門營業,屋裡便坐滿了人”。78歲的小區居民方代榮說,理發室是大家聚會談天的場所,“如果他不來,大家感覺少了點什麼”。
蔡其清生於1932年,老家在四川廣安岳池縣農村。“我9歲就開始學理發了,以前剪一個頭發才兩分錢。”蔡其清說,1966年,他從老家來到攀枝花支援三線建設,成為原攀枝花運業公司的員工,主要任務就是為單位的人理發。
1995年,蔡其清退休后受單位返聘,繼續為同事們免費理發,並兼職燒水等后勤工作。
“那個時候,不僅單位同事理發不收費,連附近慕名而來的群眾理發也不收費,小小的理發室裡經常人滿為患。”攀枝花市運業公司退休干部賈衡國說,“他如今雖然年事已高,動作遲緩了些,但依舊眼不花手不抖。”
店裡有10多個老舊的熱水壺﹔幾張老式書桌上堆滿了理發工具,擺著各式電動推剪﹔兩張老式理發轉椅鏽跡斑斑,已陪伴他50多年。“這是我來攀枝花工作時親自選購的椅子。”蔡老自豪地說。
退休后,蔡其清把理發當成退休生活的一部分,在理發室和老同事、老朋友談天說地,讓他感到很充實、很快樂。后來,他在大家的建議下開始收費,但收得很便宜,從最初的2元,后來隨行就市漲到3元、5元,並且5元這個價格已經維持了10多年未變。理發收入主要用於工具更新,其余的用來買煙、茶及糖果飲料等,以招待前來的朋友和顧客。
“我從到攀枝花工作開始,就是蔡哥給我理發,算起來都快60年了。蔡哥人好、技術好,服務熱情周到,大家都喜歡找他理發、修面。”年逾八旬的陳元中老人說。還有老同事說,單位很多孩子從剃胎發開始,就一直找蔡師傅理發。
蔡其清告訴記者,老理發店代表的不僅僅是一門技藝,更是一段美好的回憶,是歷史的見証。他說,干了一輩子理發,告別最熱愛的事業很不舍,“以后如果有機會,會再為大家提供理發服務”。(劉靖 胡建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江龍 攝影報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