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都線上消費活力報告》發布
成都線上消費活力居全國第四

1月23日,京東攜手成都市電子商務企業協會發布了《2024年成都線上消費活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經過多年高速成長,電子商務已全面滲透到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重塑了傳統的交易模式,更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動力。
《報告》顯示,成都在全國城市線上消費活力指數中排名第四,緊隨北京、上海和深圳之后。
成都作為中國首批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城市,電子商務蓬勃有力。數據顯示,2024年,成都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327.1億元,比上年增長3.3%。限額以上單位通過互聯網實現商品零售額1603.6億元,增長9.8%。
名列前茅 反映成都消費者多樣化的生活追求
拿起手機,將衣服、米面糧油、零食、水果放入“購物車”,然后點擊“確定付款”,足不出戶等待物品送上門,這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消費選擇。
根據《報告》,成都的線上消費活力指數在全國名列前茅,排名第四。尤其在手機、大家電、電腦組件等品類上表現亮眼。部分商品如涼席、調味品、收藏酒等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10倍,擺件、孕產營養、裝飾畫等產品成交額增長超3倍。
通過細分指標,成都在健康消費、智能消費、國貨消費等領域均表現亮眼。
根據《報告》,成都健康消費活力排名全國第五,母嬰營養品、益生菌產品和醫療器械的熱銷體現了市民對健康的高度重視﹔智能消費方面,成都位居第三,智能浴室櫃與智能健康設備等產品的銷售額翻倍增長﹔在國貨消費方面,成都同樣位列第三,國貨美妝和護膚品如面膜、香皂等銷售火爆,增幅顯著。這些數據共同反映了成都消費者多樣化且高品質的生活追求。
在成都市電子商務企業協會秘書長吳蕾看來,消費者對於健康用品、國貨品牌的青睞,有助於成都電商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市場熱度將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這將進一步促使電商企業加大在智能產品、健康用品研發和生產方面的投入,推動相關產業的技術創新和升級。”吳蕾說,產業升級反過來在促進消費升級,“新技術、新產品滿足了消費者對高品質、個性化、智能化產品的需求,引導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和行為向更高層次轉變,促進了消費升級。”
追求“新趨勢” 運動消費活力指數全國排名第五
記者注意到,運動和新品,也是成都人消費習慣的顯著特征。
《報告》顯示,成都是一個充滿體育活力的城市,運動消費活力指數全國排名第五,僅次於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健身、騎行及網球相關產品銷售額顯著增長,小型健身器械和騎行裝備尤為受歡迎。值得關注的是,體育賽事帶動網球運動熱潮,甚至與網球相似的新晉“網紅”運動項目匹克球也受到追捧,網球服增長269%,匹克球拍增長超10倍。
這背后是各種密集的國際賽事和大會在蓉舉辦,掀起了一波波消費熱潮。
過去一年,成都接連舉辦了湯尤杯、國際乒聯混合團體世界杯等,今年還將舉辦世界運動會,國際賽會精彩不斷。2024年,成都全年體育產業總規模預計突破1300億元。
同時,成都消費者偏好嘗試新趨勢產品,新品消費活力指數全國排第五位,僅次於北京、上海、深圳、廣州。京東數據顯示,以3C趨勢新品為例,成都消費者購買WiFi 7路由器、AI手機成交額同比增長均超10倍,開放式耳機成交額增長4.3倍,3D打印機增長216%。
成都消費者對“新趨勢”的追求不僅體現在線上,還延伸到了線下,極大地豐富了消費的新場景和新業態。
例如,春熙路商圈和交子公園商圈引入了裸眼3D、5G示范街區等智慧化應用場景,眾多商家配備了虛擬試妝鏡、智能導購和雲貨架等設備。此外,智慧家居店、智能送餐和外賣機器人等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AI和科技產品的需求增長、消費者對產品情感價值的需求發生變化、生活方式的變化影響消費選擇、特定細分市場的需求增長,這些都會對電商行業產生影響。”寧波大學教授、全國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創業”三創賽競組委專家孫建紅說。
需求多樣化 成都針對不同消費群體推出促消費措施
不同年齡段的消費人群購物偏好也呈現出顯著的差異,根據《報告》顯示的成都線上消費人群特征,“00后”消費者更偏好購置數碼電子產品,熱衷購買的TOP5品類分別為游戲耳機、游戲本、藍牙耳機、鍵盤、有線耳機﹔“80后”消費者主要是為孩子買單,他們購買最多的產品主要是立式護眼燈、小學二年級教輔、電子詞典、7-10歲童書、兒童足球鞋﹔值得一提的是,銀發族不僅關注適老,而且非常注重健康,偏好購買安全扶手、適老馬桶、中老年牛奶粉、膏貼(器械)、藥食同源產品。
針對不同年齡的消費群體,成都也採取了不同的促消費措施。比如,針對銀發族,成都開展“健康敬老消費券”活動﹔針對偏愛購買數碼電子產品的年輕人,成都開展“蓉城智享”3C數碼產品消費券發放活動﹔針對購車需求的消費者,開展“蓉城智享”活動……記者了解到,這三輪線上活動發放消費券金額超4000萬元,直接拉動消費超3.5億元。
此外,農產品消費彰顯地域特色。《報告》顯示,成渝地標農產品受到全國各地消費者青睞。京東數據顯示,愛媛果凍橙、四川紅心獼猴桃、大涼山草莓、四川臘腸、四川臘肉佔據成交額TOP5。
其中,外地消費者貢獻了成都地標農產品成交額的92.4%,北京、上海等地成為主要購買力來源。
近年來,成都持續發展農村電商賦能鄉村振興,大力推動鄉村產品通過電商“出川”。比如,“雙十一”期間正逢農產品金秋豐收之際,成都市商務局聯合頭部電商平台、本土農產品品牌企業等,開展三場數字興農系列活動,聯動重慶、德陽、眉山、各區(市)縣等,搭建跨區域直播電商選品平台,從選品到運輸再到宣傳,多方渠道直通消費群體,全環節提升農產品上行力度。“雙十一”期間,成都農村網絡零售同比增長12.1%、農產品網絡零售同比增長11.38%。(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彭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