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聚焦四川加快建設教育強省系列訪談⑦
林子杰:致力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展現四川全面落實全國教育大會部署要求,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推進教育強省建設,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撐的生動實踐,從2024年12月2日起,四川省委教育工委與人民網四川頻道聯合推出“人民網聚焦四川加快建設教育強省系列訪談”。敬請關注!
人民網成都1月22日電 (記者劉海天)近日,瀘州市職業技術學校黨委書記林子杰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分享了瀘州市職業技術學校以“一核四極六維”發展戰略為引領,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推動中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成就和願景。
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努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推動中職教育高質量發展
人民網記者: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進行了部署。請您談談這方面的情況,有哪些建議和意見?
林子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提出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明確要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這為教育綜合改革指明了方向。
中職教育改革的建議和意見
優化教育結構
專業設置:依據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趨勢,動態調整專業設置,如結合當地新興產業,增設新能源汽車維修、智能制造等專業,淘汰或改造就業前景不佳的專業。
層次銜接:加強中職與高職、本科的銜接,拓寬學生升學渠道,建立課程銜接體系和學分互認機制,如開展 “3+2”“3+4” 等中高職、中本貫通培養模式。
新建實訓基地-瀘盼文化餐廳。瀘州市職業技術學校供圖
深化產教融合
校企合作: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建設實訓基地、開展師資培訓等,企業為學校提供實習崗位、實踐項目和技術指導,學校為企業輸送高素質技能人才,實現互利共贏。
產業學院建設:聯合行業領軍企業共建產業學院,如與當地大型制造企業共建智能制造產業學院,開展訂單式培養,共同開展技術研發和社會服務。
定期開展骨干教師隊伍外出輪訓工作。瀘州市職業技術學校供圖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人才引進:制定優惠政策,吸引企業技術骨干、高技能人才到校任教,充實教師隊伍,改善師資結構。
教師培訓: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專業培訓和實踐鍛煉,提高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如安排教師到企業挂職鍛煉、參加行業培訓和技能競賽。
推進教育評價改革
評價體系完善: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綜合考量學生的學業成績、實踐技能、職業素養等,如採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學校評價與企業評價相結合的方式。
評價結果應用:將評價結果與學生的畢業、升學、就業推薦挂鉤,激勵學生全面發展,同時為教學改進和專業調整提供依據。
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職業培訓:面向社會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就業能力,如開展農村轉移勞動力培訓、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培訓等。
技術服務:發揮學校專業優勢,為企業提供技術咨詢、產品研發、工藝改進等服務,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如與企業合作開展技術攻關項目。
落實與展望
作為中職學校黨委書記,將帶領學校積極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努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推動中職教育高質量發展。
以“一核四極六維”發展戰略為引領,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人民網記者:請您給我們分享一下瀘州市職業技術學校貫徹全國及全省教育大會的情況。
林子杰:在全國及全省教育大會精神的指引下,瀘州市職業技術學校以“一核四極六維”發展戰略為引領,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學生全面成長護航”核心使命,精准靶向“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匠培養+技能大賽”“職業培訓+社會培訓”“升學教育+就業教育”四極持續發力,篤定“學生向往、家長滿意、教師榮耀、企業稱道、政府放心、社會贊譽”六維發展願景,深入貫徹落實。
黨建引領,強化思想根基。學校黨委高度重視大會精神的學習傳達,通過組織全體教職工開展專題學習會、研討會等形式,確保每位教師深刻領會教育大會的核心要義。黨員干部率先垂范,積極參與學習討論,並將大會精神融入日常工作與教學管理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堅實的政治保障。
“四史”教育。瀘州市職業技術學校供圖
立德樹人,培育時代新人。一方面,打造多維度思政育人環境。將“四史”教育、“德育活動課程”等融入大思政教育,再通過各類社團、校園電視台、校園廣播站、《韶華》校報、校本課程等載體,多維度打造思政教育良好生態。另一方面,注重道德品質培養的有效性。不僅將學生道德品質教育融入學習和生活中,更以全校教職工、家長們的示范引領,注重細節、強調環境沁潤,著力培養陽光自信、充滿正能量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師資建設,提升教育質量。積極響應大會對教師隊伍建設的要求。加大教師培訓力度,通過選派教師參加國家級、省級骨干教師培訓,邀請教育專家來校講學等方式,不斷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同時,建立健全教師激勵機制,鼓勵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和改革創新,在職稱評定、績效考核等方面給予傾斜,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產教融合,服務地方發展。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學校主動對接地方產業需求,與多家知名企業建立深度合作關系,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准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通過訂單式培養、現代學徒制等模式,為企業輸送大量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有效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在促進就業創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總之,瀘州市職業技術學校在貫徹全國及全省教育大會精神方面做出了諸多努力並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我們也深知,教育改革發展永遠在路上,我們將繼續砥礪前行,不斷探索創新,為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致力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
人民網記者:站在新起點上,瀘州市職業技術學校如何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學生全面成長護航”?
林子杰:在新時代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的浪潮中,瀘州市職業技術學校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學生全面成長護航”的核心使命,踏上新征程,展現新作為。站在新起點,我校積極探索創新,多維度發力,致力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
黨建引領,鑄魂育人。我校黨委高度重視黨建工作,將黨的領導貫穿辦學治校全過程。培育“川江魂·鑄匠心”黨建品牌,探索“黨建+思政”模式,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通過開展 “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活動,強化黨員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建立黨員教師與學生“一對一”幫扶機制,從學業、生活、心理等多方面給予學生關懷與指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確保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生產性實訓基地-京東養車。瀘州市職業技術學校供圖
產教融合,提升技能。積極對接地方產業需求,通過學校自建、引企入校、辦學入園三種模式,打造生產性實訓“金基地”。引入企業真實項目進課堂,開展“項目制、案例式”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前沿技術與工藝。近年來,我校學生在各級技能大賽中屢獲佳績,在省級職業技能大賽中獲獎人數連續三年增長10%,充分彰顯了我校在技能人才培養方面的突出成效。
師資建設,夯實根基。學校大力實施師資隊伍提升工程,一方面,通過“內培外引”,組織教師參加各類培訓、教研活動,鼓勵教師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另一方面,積極引進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充實教師隊伍。目前,我校“雙師型”教師佔比達到60%,擁有省級教學名師3人、市級學科帶頭人20人,為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了堅實保障。
文藝表演活動。瀘州市職業技術學校供圖
德育創新,全面發展。構建“參與·示范·實踐”三位一體德育體系,將德育融入課堂教學、校園文化、社會實踐等各個環節。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文化節、體育比賽等,為學生搭建發展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近年來,學校先后獲評四川省職業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學校、四川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四川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學校﹔累計72名學生獲得國家獎學金,3人榮登《人民日報》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代表名錄。
瀘職校教師團隊榮獲2024年四川省中職思政課程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瀘州市職業技術學校供圖
通過以上工作的扎實推進,我校在多個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近三年,學校開門辦學,先后承擔各級各類社會培訓達1.8萬余人次。師生在全國或省級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獎總成績名列全省前三名,多項指標名列全省第一名。2024年,學生對口單招考試,升學率達98%以上﹔對口高考,本科升學人數居全省前茅。學校先后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四川省首屆美麗校園” 等多項榮譽稱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站在新起點,瀘州市職業技術學校將繼續堅守辦學宗旨,砥礪前行,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為黨和國家培養更多棟梁之材而努力奮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