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雁江:產業興 鄉村旺 村民日子有奔頭

深冬時節,資陽市雁江區中和鎮高字村的田間地頭一片翠綠,再過20余天,這裡種植的榨菜就要進入採收期了。通過無人機俯瞰,連片種植的榨菜生機勃勃,成片長勢喜人的綠色,在霧氣彌漫的坡地上十分顯眼。
高字村6組村民李揚學是榨菜種植戶之一,今年,他一共種植了8畝多榨菜。“去年種了4畝多榨菜,根本不愁銷售,於是今年又新增了幾畝。”
在中和鎮,各村一直都有利用冬季土地輪作榨菜的傳統,以高字村為例,目前該村已累計發展榨菜種植面積3000畝以上,全村長期在家村民有700余戶,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種植榨菜,全村榨菜總產量能達到5000噸。
“盡管每年市場行情有所波動,但我們村近幾年種植的榨菜平均每畝收益1200元左右,這也是村民們積極參與榨菜種植的主要原因。”高字村村委會副主任尹顯亮說。
高字村榨菜產業的蓬勃發展,一方面得益於中和工業園區內有榨菜企業入駐,村民種植的榨菜不再擔心銷路問題﹔另一方面就是企業與村建立了合作關系,在收購、選料、種植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合作。
據介紹,2022年,落戶中和工業園區的桃屋(四川)食品有限公司與高字村達成合作。企業為高字村提供榨菜品種,進行種植技術指導,並與村集體經濟簽訂保護價收購協議,而高字村則以村集體經濟為引領,帶動村民種植符合企業生產標准的榨菜品種,實施訂單農業生產。
“通過村企合作,我們幫助企業解決了生產原料問題,企業幫助我們解決了銷路問題,尤其是有保護價收購后,能夠最大程度保障村民種植榨菜的收益。”尹顯亮告訴記者,每年單靠種植一季榨菜,種植榨菜的村民就可每戶均實現增收5000元左右。
尹顯亮提到與高字村合作的桃屋(四川)食品有限公司,距離村上不到10分鐘車程,是一家採用“傳統風干技藝+現代生產線裝瓶”的榨菜生產企業,目前其產品全部銷往日本市場。
走進企業生產車間參觀通道,一股濃郁的榨菜香味扑面而來。由於生產車間與參觀通道存在溫度差,透明的參觀玻璃上已經布滿了一層細細的水珠。雖然透過帶水珠的玻璃望進生產車間會影響視線,但是車間裡面幾十名身著統一白色工作服的工人忙碌的身影卻非常清晰。
“去年生產成品榨菜達到了700噸,產值也超過了2000萬元。”桃屋(四川)食品有限公司綜合業務部經理朱獻忠介紹,自入駐中和工業園區進行生產以來,公司每年的產值都保持著小幅增長的一種向好狀態。
“往年這個時候,工廠的榨菜自然風干區是非常忙碌的,同時前來銷售新鮮榨菜的村民也是絡繹不絕。”朱獻忠表示,由於受去年天氣影響,周邊村民播種榨菜的時間往后延遲20天左右,“大概在春節之后就會開始大量收購新鮮榨菜,到時我們還會臨時雇用幾十名甚至上百名周邊村民前來務工。”
據了解,桃屋(四川)食品有限公司共有固定員工80余人,除管理、后勤以及技術人員外,有一線固定工人50名左右,他們均是來自中和鎮的場鎮居民及附近村民。
中和村3組的村民鄢俊清,已在這裡上班三年,他主要負責企業的門衛工作,對於這裡的待遇他也十分滿意。“除開購買保險,每個月到手工資有2000多元。”鄢俊清告訴記者,他現在也算是有固定工作和收入的工人了。
村企合作,讓村民不再擔心銷售問題,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近年來,雁江區大力實施“三化聯動”發展戰略,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推動中和工業園區快速發展,園區的企業數量從2022年的7戶增長到2024年的46戶,其中不乏有桃屋榨菜這樣的食品企業。越來越多的企業入駐和投產,需要的生產原材料以及提供的工作崗位也越來越多,當地村民有的“靠山吃山”,有的成為了有穩定收入的工人,生活越過越好。
全媒體記者 朱濤 王仲杰 張蓉蓉
來源:雁江融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