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博士團”+“土專家” 自貢富順念好“人才經”助力鄉村振興

2024年07月05日13:55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要提高鐵皮石斛的產量、提升品質,關鍵是解決濕度和施肥的問題。”日前,自貢市富順縣經濟作物站農技師林迅來到該縣琵琶鎮青山嶺森林公園,為鐵皮石斛種植基地“把脈問診”。

走進基地發現,這裡的鐵皮石斛“長”在鬆樹上,噴灌系統全方位覆蓋。“基地和四川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合作,利用活樹附生原生態栽培技術,減少人工干預,讓鐵皮石斛膠質多、渣少、多糖含量高。”琵琶鎮洞上村黨總支書記楊靈介紹。

琵琶鎮自2012年起發展石斛產業,全鎮種植面積已達1000余畝,每年可產鮮藥材200余噸、種苗2000余萬株,總產值達2000萬元,成為近年來帶動當地致富的重要產業之一。“現在看到的這片基地,是2020年村集體經濟和四川聯華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合作,推廣的林下種植石斛及中藥材,種植面積約500余畝。”楊靈說,以前都是大棚移栽,現在基地在自然林區採用仿野生種植技術種植石斛,產量上不來,讓她犯了難。

林迅在進行一番查看后,開出“良方”:“一是解決濕度問題,我建議將覆在鐵皮石斛上的黑色遮陽膜換成白色無紡布,因為黑色吸熱,水分蒸發快﹔二是可以嘗試用鬆針、鋸末等拌生物肥料自然發酵后,包裹種苗上樹,既控水保濕又利於走根。”他補充說,施肥建議採取葉面噴洒的形式,微量元素一定要給夠。

“提出困惑不到一周,專家就來解答了,現在茅塞頓開。”楊靈笑著說,這兩個問題能解決,產量就能上去,今年基地預計可採收中藥材5000公斤、產值近100萬元。

林迅是此次下鄉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成員之一。以他為代表的首批130余名專家已陸續到鄉鎮開展鄉村規劃、農業產業現代化、鄉村旅游等服務,專家隊伍分為專業技術人才、“銀齡計劃”、城市人才3類。

據了解,這是富順首次成體系地引導各類人才隊伍集中下鄉,是完善鄉村人才引育留用機制試點的重要舉措之一。

富順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楊建拿出一個本子,上面詳細記載了需求和對應人才:琵琶鎮艾家村需要水稻病虫害防治、高標准農田保水穩水指導,邀請富順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首席專家鐘順清﹔富世街道保家村、琵琶鎮金竹村有提高肉兔養殖效率的需求,邀請四川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胡劍鋒指導……“我們會根據203個行政村的需求,結合縣域中部古縣城鄉融合片區、東部稻粱科技發展片區、西部生態種養循環片區、南部文旅農經綜合片區的片區定位,精准安排三類人才答疑解惑。”楊建說。

富順還填補鄉村高層次人才空缺,配強“最強大腦”。去年10月,富順攜手四川輕化工大學啟動“一村一名博士”計劃。計劃開展以來,已新建2個博士站(驛站),通過產學研合作和科技聯合攻關等方式,建立富順縣稻粱現代農業園區綜合服務中心、川南稻粱產業科創中心等多個創新平台。該校生物工程學院副教授魏丕偉和他的科研團隊扎根代寺鎮李子村,已對60余個“中稻+再生稻”品種的糧食品種、綠色栽培、儲存加工等環節進行技術集成,實現水稻每畝增產8%﹔優選出一系列高抗、廣適應性的中稻再生稻品種,提升了四川稻粱品質品種培育水平。

為讓“最強大腦”更好服務鄉村振興,富順不斷創新人才入鄉激勵機制。出台“人才新政策二十條”,每年保障人才專項資金1000萬元﹔為鄉村“能人”進行人才認定,今年5月首次面向20名鄉村人才發放“新農人卡”,享受政務服務、醫療健康、安居保障、交通出行、參觀旅游、親屬就業、子女教育等方面“福利”。

目標已經定下,到2027年,富順農村實用人才增長15%以上,新引進專業技術人才不少於1000人,人才下鄉服務預計不少於4000人次。(行曉藝、羅偉、許鵬)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