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時政

“信”成為2023“一帶一路”年度漢字

2023年05月30日08:44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信”成為2023“一帶一路”年度漢字

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2023年的“一帶一路”,你會選擇哪個字?5月22日上午,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和漢中市人民政府在陝西漢中共同主辦,中國青年報社等單位協辦的2023“一帶一路”年度漢字發布活動宣布,“信”字為2023“一帶一路”年度漢字。記者在中國青年報“溫暖一平方”直播間對活動主辦方進行了採訪。

中國公共關系協會會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副主任郭衛民表示,漢字作為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日益成為國際社會了解中國、讀懂中國的一個窗口。要繼續創新開展“一帶一路”年度漢字發布等特色活動,用漢字構筑起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文交流的橋梁和紐帶,不斷增進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教授、博導黃天樹對“信”字進行了解讀:“《說文解字》中,‘信,誠也。’本義為言語真實,引申指誠實,不欺,信用。一個人不管做什麼事情,真實可靠、守信用是基礎。”他表示,“一帶一路”是一條互尊互信之路,一條合作共贏之路,一條文明互鑒之路,“共建‘一帶一路’更需要誠實守信,相互信任,增強信心”。

2023年適逢“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選擇在漢中舉辦本屆發布活動,是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的結果。“陝西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孕育了古絲綢之路文明,見証了古絲綢之路的輝煌。”政協陝西省十二屆委員會副主席魏增軍說,在漢中舉辦發布活動,是以漢字文化和漢風古韻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的碰撞融合,是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鑒,對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義。

漢中地處陝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嶺,南屏巴山,是漢文化的發源地之一。2000多年前,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開拓了絲綢之路,在人類文明交流史上留下華美篇章,而張騫正是漢中郡城固人﹔東漢時期,受封漢中洋縣“龍亭侯”的“紙聖”蔡倫也是在這裡發現了造紙的合適材料——構樹皮,他不斷改良造紙技術,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而在漢中褒斜道,無數文人墨客留下百余處摩崖石刻,尤以“石門十三品”著稱,這是“書”和“刻”兩者的藝術結晶,是漢字演變演化活的“博物館”,更是名副其實的“國之瑰寶”。

當漢中獨特的地理環境、生態環境、人文環境,和“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相遇,擦出了絢麗的“火花”。

“漢中市是西部陸海新通道上的樞紐。”漢中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屈佔權介紹,陝西通向西亞、南亞、中亞的人字形走廊通過漢中連在一起,涵蓋中國西部12省和中亞、西亞加中南半島,重要的貿易區共覆蓋9億人口。他表示,在這裡舉辦年度漢字發布活動,充分體現了我國國際人文交流的融合、合作、開放、包容的理念。

漢中市委書記張燁說,漢中市將以此次“一帶一路”年度漢字發布活動為契機,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外傳播,切實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推進高質量發展勝勢,在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中貢獻更多力量。

截至今年,“一帶一路”年度漢字發布活動已成功舉辦七屆,為弘揚漢字文化、推動中華文化國際傳播、促進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文明互鑒發揮了積極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和傳播效果。

據活動主辦方介紹,選出“一帶一路”年度漢字並不簡單,既要能夠民心相通,又要契合“一帶一路”發展的現狀和美好祝願。2021年“一帶一路”年度漢字為“互”,本意是指一種絞繩子的工具,引申為交錯,觀字形,似兩手相握﹔2022年“一帶一路”年度漢字“通”,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內核,意在傳承“絲路精神”。

今年4月20日,2023“一帶一路”年度候選漢字正式揭曉。經過前期相關領域權威專家學者推薦,結合媒體發布的征集信息反饋結果,聯、拓、益、信、長、開、建、成、鑿等9個漢字脫穎而出。而后,主辦方收集公眾對候選漢字的評價反饋,對不同媒體平台推送的瀏覽、評論、投票、點贊等進行量化統計,為發布2023“一帶一路”年度漢字提供參考,最終組織專家評選出一個年度漢字。

“漢字在中華文化的傳播方面是非常重要的。”黃天樹表示,漢字既使用意符也使用音符,“漢字結構中的意符,就是我們一般用的部首,常常使用日月、山水、草木、牛羊等穩定性強的事物,變化較少﹔而音符沒過幾百年甚至到了幾百裡外的另一個地方就變了。”他認為,在漢字變與不變相互制約,有利於中華文明的傳承和傳播。一個漢字就是一部精彩的歷史,當它和主題、核心、關鍵詞、空間和場景呼應起來時,就會有說不完的故事。他希望通過文化交流和文明共建,來傳播絲路精神,講好中國故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丹萍)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