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西南最大獼猴桃花粉生產基地

5月的都江堰,獼猴桃園子裡,果子已經有雞蛋大小,距離成熟還有好幾個月。與此同時,園子裡另一種特殊的植物已經到了採收期。
每一顆獼猴桃都必須經過雄花授粉后才能結果,作為四川獼猴桃主產區之一的都江堰,花粉年生產量達到3000公斤,已經成為西南片區最大的花粉生產基地。
計劃創建全國第一套獼猴桃花粉生產標准
5月24日,都江堰市龍池鎮望江社區種植戶鄒華春的獼猴桃園裡,5畝雄株正在開花。
一朵獼猴桃雌花能否坐果,坐果后果實形態如何,雄花粉活性非常重要。經過多年的摸索,都江堰正在從品種、採摘、生產、提純、脫毒等環節,形成一套標准的雄花粉生產技術。
鄒華春栽種的,是這幾年都江堰廣泛推廣的優質雄株品種“唐木李”。花期,他需要每天早上4點開工,這個時間段的雄花含苞待放,正是採摘時候。到了上午9、10點,雄花就會完全開花,花粉逐漸掉落。為了保証花粉活性,採摘后的雄花需要在24小時之內完成加工。
天賜獼源農業有限公司是都江堰一家花粉生產企業,這裡有一條雄花粉的完整生產線,每天可以生產20公斤花粉。在這條生產線上,經過晾晒后的雄花被送到破碎機,花瓣破碎后,分離出花藥。隨后,花藥被送到烘烤箱,烘干后的花藥再被送入花藥脫離機,花藥和花粉就此分離,進入最后的脫毒環節。
“經過這一套標准的生產工藝,最終獲得的雄花粉,已經超過行業一級標准。”公司負責人、都江堰市獼猴桃協會會長晏志強介紹。
現在,都江堰的花粉生產企業都配備花藥脫離機、爆粉櫃、花粉添加劑等專用生產設備和材料。生產工藝已經成熟,在省農科院專家團隊的指導下,都江堰計劃在今年創建全國第一套獼猴桃花粉生產標准。
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獼猴桃行業內,一個共識是,商品花粉的推廣,對獼猴桃產業發展尤為關鍵。
以被列入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都江堰獼猴桃為例,多年來,大多數種植戶偏愛花對花的授粉方式,花粉來源於自家園區或者周邊園區。不少從業人員認為,這種授粉方式對於都江堰獼猴桃產業存在威脅。
“獼猴桃潰瘍病曾經危害了四川產區的大片園子,這種授粉方式,花粉來源不明,更是提高了潰瘍病的感染風險。”省農科院園藝研究所研究員涂美艷說。而商品花粉的雄花,來源於集中栽培的雄株園,或者未發病的園區收集,經過實驗室檢測不攜帶潰瘍病菌后才上市,減少了潰瘍病傳播的風險。
另外,商品花粉的規模化生產和應用,可以降低種植園區內雄株配置比例,實現雌雄株分園管理,節約20%左右土地用於雌株種植,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農戶也能實現增收。今年,鄒華春種的5畝獼猴桃雄株預計收入在3萬元左右。同時進行獼猴桃種植和花粉生產的都江堰果美滋農場負責人邱津成說,今年3月和4月的銷售旺季,農場花粉銷售量有200多公斤,銷售額達400萬元。
“今年全市獼猴桃雄株園有2700畝,雄花粉的年產量預計有3000公斤,不僅滿足省內產區需求,還能外銷。我們計劃,在兩年之內,新增和改良約2000畝雄花基地,實現雄花粉年產量5噸以上。”晏志強介紹。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闞瑩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