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今年第八次沙塵天氣影響多地 沙塵天為何卷“土”重來

2023年04月12日09:14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沙塵天為何卷“土”重來

  4月10日,市民在呼和浩特市街道上騎行。當日,我國北方多地出現沙塵天氣。新華社記者 劉磊/攝

  時隔半個多月,沙塵暴又來了。

  4月11日上午,北京城區黃沙漫天,不少行人戴上帽子、口罩、眼鏡,全副武裝仍難掩“吃土感”。當日8時,北京城六區PM10平均濃度1256微克/立方米,達到嚴重污染水平。

  根據中央氣象台消息,4月9日以來的大范圍沙塵天氣是今年我國遭遇的第八次沙塵天氣過程,強度弱於今年3月19日至24日的強沙塵暴過程。截至11日7時,本次沙塵天氣過程已經影響到我國山東北部到河南北部一帶,影響面積達到360萬平方公裡左右,預計在4月11日傍晚逐步結束,但在4月13日至14日還會再有一次沙塵天氣過程現身。

  近期沙塵暴頻發究竟為何?近年來公眾印象裡明顯減少的沙塵天氣如今卷“土”重來,是否意味著我國進入了新的沙塵活躍周期?如何更好地治理沙塵天氣?圍繞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氣象和環境專家。

  沙塵南下,本輪影響范圍近400萬平方公裡

  中央氣象台監測顯示,此次沙塵天氣過程,北方多地PM10峰值濃度超過2000微克/立方米。內蒙古中部部分地區出現了沙塵暴或強沙塵暴,最低能見度不足50米。

  這一次,沙塵天氣也不再是“北方專屬”。“此次沙塵天氣過程影響范圍大,南北方多地都出現了沙塵暴天氣。”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桂海林說。隨著冷空氣繼續南下,湖北、安徽、江蘇等省份也將遭遇沙塵影響,預計本輪沙塵天氣在我國影響范圍將達390萬到400萬平方公裡。

  桂海林解釋了沙塵南下的原因。在北方天氣系統很強的情況下,沙塵的爆發位置剛好在主要沙源地,沙塵強度會比較大,在高空偏北氣流的輸送下往往能達到遠距離輸送。

  “從監測數據來看,沙塵比較強時,甚至可以圍繞地球一圈。”桂海林說,曾經歐洲阿爾卑斯山上也發現了來自亞洲地區的沙塵粒子,說明沙塵存在遠距離輸送的現象,即使影響到一些南方地區也不是特別稀罕的事。

  桂海林介紹,今年3月以來的幾次沙塵過程大部分都波及長江以北地區。沙塵天氣影響范圍還與路徑有關,如果路徑偏西,可能會從甘肅、陝西跨過秦嶺,甚至會到達四川盆地,所以總體還得根據沙塵的強度和路徑來判斷。

  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此前表示,“今年是一個沙塵的大年”。他曾介紹,對北京而言,有兩股沙塵傳輸路徑,一股是我國西部,另一股是蒙古國的中南部。今年春季(4-5月)蒙古國南部至內蒙古中西部沙源地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且有蒙古氣旋階段性南下影響,利於形成沙塵天氣過程。

  這還不是今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沙塵天氣。桂海林解釋,從中央氣象台的標准來定義,3月19日到23日的沙塵過程達到了強沙塵暴的級別,目前這次過程只是達到沙塵暴的級別。他說:“總體來說,這次過程到11日夜間乃至12日就逐漸趨於減弱和結束。”

  我國是否進入新的沙塵活躍周期

  沙塵天氣接二連三來襲,引發人們的擔憂:我國是否進入了新的沙塵活躍周期?

  桂海林表示,是否進入沙塵活躍期要從更大的時間尺度去看:2000年以來,我國大范圍沙塵暴次數呈現降低趨勢。但近年有部分年段的沙塵次數要比常年同期略偏高。尤其是2018年以來,我國北方平均沙塵總次數和沙塵暴次數均高於2013-2017年的均值,表現出小幅上升。

  “不過,沙塵頻次的多寡除了與中高緯度大氣環流有直接聯系,還與地表植被、土壤水分、積雪覆蓋等因素有密切關系,因此每年沙塵的活動還會呈現出一定的年際變化特征。”桂海林說,目前的情況還不能意味著我國進入了新的沙塵活躍周期。

  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首席預報員、高級工程師邱啟鴻表示,從歷年北京沙塵天氣空氣質量監測數據看,近20年來北京市的沙塵天氣及其影響趨於減少。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和比較發現,2001年前后監測到沙塵對PM10年均濃度的影響為10%左右,隨后波動下降﹔到2013年僅為2%﹔2013-2020年監測到沙塵對PM10年均濃度的影響為2%-8%,較為穩定﹔但近兩年出現反彈,2021年沙塵貢獻15微克/立方米,佔PM10年均濃度的22%。

  那麼,今年春季北方沙塵天氣頻繁的原因是什麼?據邱啟鴻介紹,春季由於土壤解凍、降水稀少,如果出現回暖快、氣溫高而較大降水推遲的情形,土壤干燥疏鬆,遇到較頻繁的氣旋和鋒面系統活動,很容易給我國北方帶來沙塵並引起局地地面揚沙。

  中國天氣網統計了2000年至2019年的歷史數據,發現我國沙塵天氣過程一般首次出現在2月,3-5月進入高發期。從我國2000-2019年各月沙塵天氣過程的分布情況來看,3-5月的沙塵過程佔全年的80%,其中4月份沙塵天氣最為頻繁,常年平均達到4.5次,3月和5月分別為3.4次和3.1次。另外,4月的沙塵天氣過程有58.9%達到沙塵暴及以上級別。

  桂海林解釋,實際上每年的3-5月都是我國沙塵天氣的高發季,這與北方的地表條件以及天氣系統的氣霧態有密切聯系。他解釋道,沙塵天氣的成因主要在於動力因素與下墊面因素:動力方面,春季天氣漸暖,冷暖空氣活動頻繁且對峙劇烈,造成北方多大風天氣,有利於沙塵的起沙及向下游地區輸送﹔下墊面方面,春季升溫后地表解凍,地表疏鬆的浮土容易被大風卷揚到空中。此次沙塵天氣過程起源於蒙古國與我國內蒙古中西部,蒙古國南部的沙塵在途經我國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時,沿途沙塵得到補充,強度會進一步增強。

  “截至目前,今年沙塵天氣整體比常年同期偏多,這主要是由於受到頻繁的蒙古氣旋活動的影響。”桂海林說,在蒙古氣旋及其后部冷空氣共同作用下,會產生大范圍的強風,強風將沙塵從沙源地卷揚到空中,並一路向下游地區輸送﹔1-3月北方降水偏少、氣溫偏高,地表解凍后表層疏鬆,使得浮塵更易被大風卷揚。綜合這些因素來看,今年氣象條件有利於沙塵天氣出現。

  沙塵暴治理需要加強國際合作

  桂海林介紹,從沙塵源來看,今年的沙塵天氣基本都是蒙古氣旋大風導致,沙塵在途經我國的時候,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有沿途的沙塵補充。“可以說,沙塵源是蒙古國和我國的共同作用。”

  近年來,我國“三北”防護林工程、京津冀防沙工程等取得了不小成績。桂海林表示,沙塵暴現象是跨國界的,並不是隻有我國有沙源地,中亞地區的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以及蒙古國南部的戈壁沙漠都大范圍分布著沙源地。

  在他看來,要有效治理沙塵,除了我國在生態治理方面採取一些措施以外,還必須和周邊一些國家進行國際合作。通過一些監測來看,我國的防護林對治理沙塵已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發生了跨國界的沙塵現象,並不能否認我國生態防護林的作用。”桂海林說。

  中央氣象台預計,4月13日至16日期間,我國北方地區冷空氣及沙塵活動仍然較多,其中13日夜間至14日白天,預計除了對西北地區和華北其他地區帶來影響外,可能還會對京津冀地區帶來一些沙塵風險。

  桂海林提醒,未來一周北方地區多大風沙塵天氣,華北、黃淮和東北等地需注意沙塵低能見度影響交通出行,做好交通安全疏導和管理﹔同時,關注高濃度沙塵顆粒物對人體呼吸系統造成的健康風險。本報北京4月11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張藝)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