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成人糖尿病食養指南發布

科學控糖,這些食養建議請記下(健康直通車(第112站))

本報記者 王美華
2023年03月24日07:0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成人糖尿病患者食養原則和建議。
  圖片來源:《成人糖尿病食養指南(2023年版)》

  要控制血糖,應該吃什麼?怎麼吃才科學?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成人糖尿病食養指南(2023年版)》。該指南充分發揮現代營養學和傳統食養的中西醫各方優勢,將食藥物質融入合理膳食中,輔助預防和改善糖尿病。

  

  糖尿病多與不合理膳食相關

  “沒想到我這個歲數,就得了糖尿病。”35歲的小張前不久體檢時查出糖尿病。他告訴記者,由於平時工作忙且加班頻繁,他的飲食非常不規律,加上喜食高油高糖、辛辣甜膩等重口味食物,他2年內胖了30斤。“我也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很不健康,但一直抱有僥幸心理。”小張說,這次的體檢給他敲響了警鐘,他痛下決心,一定要糾正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好血糖。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為11.9%,糖尿病前期檢出率為35.2%,其中2型糖尿病是主要類型,50歲以上成年人患病率更高。長期慢性的高血糖,可導致眼、神經、腎臟和心血管等組織和器官的損害而出現一系列並發症,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為輔助預防和控制中國人群糖尿病的發生發展,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編制了《成人糖尿病食養指南(2023年版)》(以下簡稱《指南》)。指南主要面向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及基層衛生工作者(包括營養指導人員),為糖尿病輔助預防與改善提供食養指導。指南強調,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多與不合理膳食相關,包括長期高糖、高脂肪、高能量膳食等。糾正不良生活方式,踐行合理膳食和積極運動,一直是預防和控制糖尿病發生、發展的有效手段。

  針對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食養,指南提出8條原則和建議:食物多樣,養成和建立合理膳食習慣﹔能量適宜,控制超重肥胖和預防消瘦﹔主食定量,優選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數食物﹔積極運動,改善體質和胰島素敏感性﹔清淡飲食,限制飲酒,預防和延緩並發症﹔食養有道,合理選擇應用食藥物質﹔規律進餐,合理加餐,促進餐后血糖穩定﹔自我管理,定期營養咨詢,提高血糖控制能力。

  低GI食物應佔主食1/3以上

  膳食管理和治療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核心。指南建議,糖尿病患者應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則,做到食物多樣、主食定量、蔬果奶豆豐富、少油、少鹽、少糖,在控制血糖的同時,保証每日能量適宜和營養素攝入充足。

  如何做到食物多樣?指南介紹,種類多樣的膳食應由五大類食物組成:谷薯類(包括谷類、薯類與雜豆),蔬菜和水果,動物性食物(包括畜、禽、魚、蛋、奶),大豆類和堅果,烹調油和鹽。指南建議,糖尿病患者的主食要定量,碳水化合物主要來源以全谷物、各種豆類、蔬菜等為好,水果要限量﹔餐餐都應有蔬菜,每天應達500克,其中深色蔬菜佔一半以上﹔天天有奶類和大豆,常吃魚、禽,適量吃蛋和畜肉,這些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減少肥肉攝入,少吃煙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類制品,控制鹽、糖和油的使用量。

  主食多富含碳水化合物,是影響餐后血糖水平的核心因素。指南介紹,血糖生成指數(GI)是衡量食物對血糖影響的相對指標,選擇低GI食物有利於餐后血糖控制。低GI的食物在胃腸內停留時間長,吸收率低,葡萄糖釋放緩慢,葡萄糖進入血液后的峰值低、下降速度也慢,引起的餐后血糖波動比較小,有助於血糖控制。

  指南建議,糖尿病患者的主食定量、不宜過多,多選全谷物和低GI食物,其中全谷物和雜豆類等低GI食物應佔主食的1/3以上。合並胃腸道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以及消化功能較差的老年患者可適當減少粗雜糧的比例﹔合並超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應減少能量的攝入,增加活動促進能量的消耗﹔合並肌肉衰減、消瘦或營養不良的患者,應增加膳食能量及蛋白質的供給,結合抗阻運動,增加體重。

  膳食能量是體重管理也是血糖控制的核心。指南建議,推薦糖尿病患者膳食能量的宏量營養素佔總能量比分別為:蛋白質15%—20%、碳水化合物45%—60%、脂肪20%—35%。此外,調整進餐順序有利於控制血糖。指南建議,糖尿病患者養成先吃菜、最后吃主食的習慣。同時,建議糖尿病患者培養清淡口味。每日烹調油使用量宜控制在25克以內,食鹽用量每日不宜超過5克,注意限制醬油、雞精、味精、咸菜、咸肉、醬菜等含鹽量較高的調味品和食物的攝入,不推薦任何形式的飲酒。

  辨証施膳,合理選擇食物

  除了日常膳食建議,指南還提到了以“辨証施膳”為核心的中醫食養原則。針對不同體質糖尿病患者,選取不同特性的食物或食藥物質食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

  中醫認為食物具有“四氣”“五味”“歸經”和“升降沉浮”等屬性。“四氣”是指食物具有寒、熱、溫、涼4種不同的性質,寒涼食物可以清熱,但易傷陽﹔溫熱食物可以祛寒,但易傷陰,強調寒熱溫涼陰陽平衡。“五味”包括酸味、苦味、甘味、辛味、咸味,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腎,在食養之時,要五味調和。

  中醫學自古以來就有“藥食同源”的理論。指南介紹,按照中醫辨証論治原則,陰虛熱盛証採用具有養陰清熱作用的食藥物質,如桑葉、決明子、蓮子等﹔氣陰兩虛証採用具有益氣養陰作用的食藥物質,如桑葚、枸杞子、葛根等﹔陰陽兩虛証可選用山藥、茯苓、肉桂等。成人糖尿病患者可把日常膳食和傳統中醫養生食譜相結合。此外,已知對某種食藥物質過敏者、正在服用藥物可能與食藥物質有禁忌時,應在醫師、執業藥師及營養指導人員等專業人員指導下食用。

  有效管理和控制血糖平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指南強調,糖尿病患者需要切實重視、學習糖尿病知識和自我管理技能,包括膳食調理、規律運動、監測血糖、遵醫囑用藥、胰島素注射技術以及低血糖預防和處理等。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選擇適合的食物,規律進食也很重要。指南強調,進餐規律、定時定量是維持血糖平穩的基礎。規律進餐指一日三餐及加餐的時間相對固定,定時定量進餐,可避免過度飢餓引起的飽食中樞反應遲鈍而導致的進食過量。指南提醒,糖尿病患者勿暴飲暴食,不隨意進食零食、飲料,不過多聚餐,減少餐次。不論在家或在外就餐,根據個人的生理條件和身體活動量,應該飲食有節、科學配置,進行標准化、定量的營養配餐,合理計劃餐次和能量分配來安排全天膳食,吃飯宜細嚼慢咽,形成良好飲食習慣。

  至於是否需要加餐、什麼時間加餐以及選擇何種零食,指南建議,應根據患者具體血糖波動的特點來決定。對於病程長、血糖控制不佳、注射胰島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1型糖尿病患者,應進行血糖監測,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加餐,以預防低血糖的發生。對於消瘦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也可適當安排加餐或零食,以預防低血糖的發生,增加能量攝入,增加體重。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