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從車等人到人等車

成都熊貓爬牆下,游客長隊排起來

2023年03月15日09:03 | 來源:華西都市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成都熊貓爬牆下,游客長隊排起來

清早的陽光穿過玻璃幕牆,照在IFS努力爬牆的“大熊貓”背影上時,熊貓直通車司機黃沂開啟了新一天的忙碌。

  這個春天,和氣溫一同按下“快進鍵”的,還有景區、商圈、交通樞紐涌動的人流車流。

  戴著熊貓頭飾追隨“頂流”花花的游客、拖著行李箱行色匆匆的旅人……成都市中心地標IFS的“大熊貓屁股”下面,許久不見的景象回來啦。

  全國各地來蓉旅客排起候車長隊,他們的身影融進城市脈絡中,實現著與春暖花開的雙向奔赴。

  熊貓直通車司機黃沂:

  鬧熱的生活,有奔頭

  3月10日上午9點,紅星路步行街IFS“大熊貓屁股”下面,一輛熊貓直通車即將發車,車上47個座位坐得滿滿當當。站台上,等候乘車的乘客排起了長龍。“坐不上的坐下一輛,10分鐘就發車了。”順著黃沂手指的方向,另一輛熊貓直通車已經就位。

  黃沂是該線路的駕駛員,是個土生土長的成都人。過去三年,感受過城市“冷清”一面的他,更加珍惜眼前的鬧熱。“那時一天跑兩趟,幾乎沒什麼乘客。”班車站站停,但鮮有乘客上下車,如今,就在始發站,車內游客已滿員。

  10日當天,由於黃沂車內乘客的目的地都是熊貓基地,他也按照要求,靈活地調整了線路,舍棄了寬窄巷子、文殊院等中途站點,從春熙路直達熊貓基地。這樣的調整,對黃沂來說也輕鬆不少:“高峰期騾馬市、市三醫院那裡特別堵,直達的話可以避開。”即便如此,這趟行程還是比疫情期間多花了近10分鐘。

  滿滿的一車游客在終點站——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下車后,黃沂的忙碌才剛剛開始,“去熊貓基地的高峰從早上8點就開始了,返程高峰從下午2點一直持續到6點。”

  對於黃沂來說,乘客的多與少,跟收入並不直接挂鉤,但他卻格外喜歡眼前的這番熱鬧。“看著滿車的乘客,給他們推薦成都好耍的、好吃的,我覺得很有意思。”在這個熱情又開朗的老成都人心中,鬧熱的生活,才有奔頭。

  東北游客祝女士:

  一拖再拖的四川游,終於奔現

  即便路上擁堵了不少,車上乘客的心卻很舒暢。

  “3年前就准備好的成都攻略,終於可以派上用場了。”坐在黃沂的車上,從東北來成都游玩的祝女士難掩興奮,曾經一拖再拖的旅行,如今終於可以說走就走。

  戴著熊貓發箍的妙妙和姐姐一路聊天,4歲的她並不知道這場旅行的意義。這是她人生的第一次旅行,今年,媽媽還計劃帶著她自駕去一趟西藏,“現在出行方便了,可以多出去走走。”

  10日上午9點40分,當車輛穩穩停靠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西門的車站,車上的乘客們有說有笑地下了車,期待著與大熊貓界“頂流”花花的“奔現”。

  新機場大巴駕駛員楊聰:

  流動的面孔,帶來踏實的忙碌

  去年底,楊聰換了新工作。當時,開旅游大巴的他,已半年沒跑車了。車停在停車場裡,人待在家裡,就拿著基本工資,楊聰的心情從最開始的閑適,到逐漸焦慮。“總要另找出路。”擁有一技之長的他,在去年底成為天府國際機場專線1號線的一名駕駛員。

  剛到新崗位,楊聰的心裡還是沒底。安靜的車廂帶來的“孤獨感”,讓他不適應,也讓他更懷念熱鬧,“熱熱鬧鬧,才能紅紅火火嘛”。

  仿佛一夜間,這種“孤獨感”消失了。

  3月10日上午9點,楊聰駕駛的天府國際機場專線1號線車輛從春熙路出發,在成都東客站上客后,車內已座無虛席。沒有座位的乘客,隻能等待15分鐘后的下一趟車。

  從八方而來,又要奔赴各地的乘客,為車廂點亮了流動的色彩。

  新疆的文先生和妻子剛結束了成都的兩天之旅。他們將前往安徽,隨后還要去廣州和馬來西亞。這是兩人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后的第一次旅行,也是遲來的蜜月旅行。

  上海的文先生低頭處理著手頭的項目。做國際教育的他,終於完成了擱淺半年的計劃,來成都拜訪了客戶。今年,他往來成都將更加頻繁。

  北京的李女士則是首次來成都出差。在成都商場裡交流學習,在大源中央公園、鏜鈀街的小店裡找靈感,這趟成都行讓她“收獲很大”。

  這些故事,與楊聰“擦肩而過”。在駕駛室這方小天地裡,他也有自己的小確幸:車上的人多起來了,路上的車多起來了,路邊的景也多起來了,雖然早晚高峰讓駕駛不再那麼順暢,但他的心卻感到踏實。(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吳冰清 於婷)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