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耿福能:振興實體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
日前,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集團董事長耿福能在全國兩會上提出振興全國實體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耿福能在全國兩會現場。受訪者供圖
耿福能表示,實體經濟對提供就業崗位、改善人民生活、實現經濟持續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有重要意義。然而,實體經濟發展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三年疫情,讓實體經濟陷入困境。主要表現為:
一、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對傳統產業形成巨大沖擊,部分實體企業沒有做好應對准備,缺乏競爭優勢,陷於被動﹔
二、實體經濟發展成本高、營商環境不理想等不利因素,導致實體經濟資本回報率低,投資回報時間長、風險大,一部分企業家“脫實向虛”,實體經濟發展缺乏內在驅動力﹔
三、資本對金融、房地產等虛擬經濟的過度投資行為,抽空了實體經濟的資金和發展基礎,實體經濟面臨融資困難,資金困難進一步導致人才、創新等發展受限,特別是產業升級和科技型企業面臨發展的瓶頸。
對此,耿福能提出了四點建議:
一、提升實體經濟資本回報率,從根本解決“脫實向虛”問題。具體措施包括:一方面發揮金融政策功效,比如銀行放寬政策貸款給企業,為企業發展添動能,為創新注入資金的潤滑油,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加企業收益﹔另一方面,降低實體經濟發展成本,如土地租賃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給企業謀求長遠發展的時間和空間,能夠負擔創新失敗成本。企業得以良好發展進而帶動就業帶動消費,促進整體經濟的良性發展。
二、完善科技創新的激勵制度設計,加強監管,推動企業技術設備升級,淘汰落后產能,並通過減稅、上市等方式,促進“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目前,一部分產業正處在向更高水平的技術創新、原發性技術發明、尖端科技邁進的階段。通過創新激勵機制,聚集科技人才,激發創新動力、降低創新成本,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還有一些企業在自主科技創新方面,面臨著缺乏政策資源的支持、創新動力不足、社會中介服務體系不完善、創新成果缺乏保護、科研成果轉化難等問題,一方面需要加快突破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瓶頸,提升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程度及市場佔有率,推動科研機構、院校、企業三方的合作,加快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和規模﹔另一方面需要優化科技創新環境,持續激發科技人才的活力。
三、深化服務業改革,優化服務業制度環境。服務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佔有較大比重,能夠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率,吸納大量就業人口。建議適當放鬆部分服務業行業管制,營造法治環境,打破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行業壟斷、行政壁壘﹔應對消費升級的變化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提升服務業價值鏈,提升服務業國際競爭力。
四、抓住數字經濟機遇,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互聯網的發展給部分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影響,但是也帶來了數字經濟的機遇。建議促進實體經濟的創新與變革,順應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潮流,加快實體產業互聯網建設,為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與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劉海天 實習生顧一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