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新聞資訊

聚焦“高質量發展” 成都出台十條政策措施助力產業建圈強鏈

2023年02月28日14:38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發布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發布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人民網成都2月28日電 (朱虹)2月28日,成都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發布會,解讀最新發布的《關於聚焦產業建圈強鏈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政策措施》。

產業強則實體經濟強、實體經濟強則城市興。成都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主動適應產業融合化、生態化、集群化發展趨勢,深入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以城市主導產業提質帶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出台了《關於聚焦產業建圈強鏈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政策措施》(以下簡稱《十條政策措施》)。

據了解,《十條政策措施》有3個方面主要考慮。一是注重重大決策落實和成都特色體現。堅決落實中央“注重利用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形成新的競爭優勢”等工作部署,抓好四川省《聚焦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若干政策措施》落地,系統梳理成都重點產業鏈的產業發展能級、市場主體梯隊結構、產業生態體系等情況,針對性出台政策,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創新創造活力。二是注重政策系統銜接和資源要素保障,順應經濟發展新形勢,全面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著力提振市場信心,與“助企30條”“穩增長40條”“紓困10條”等政策措施錯位發力,突出保障高質量發展所需的資源、要素和政策,既給優惠、也給機會,支持市場主體“強起來”。三是注重突出高質量發展導向和產業生態構建,針對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需求支持高能級“鏈主”企業引育、創新型企業集群打造、應用場景供給等,匹配重點專項政策,引導構建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的產業生態,破解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痛點堵點,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十條政策措施》聚焦“高質量發展”,著眼“有效市場+有為政府”,做好全生命周期服務、全要素覆蓋,推動實體經濟提質增效,從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第1—2條)、精准配置資源要素(第3—7條)、全力做優服務保障(第8—10條)三個方面,提出十條政策措施。

下一步,成都將組織各政策措施牽頭單位、責任單位,進一步加強宣傳解讀,協同各區(市)縣主動送政策送信息到企,主動幫助符合條件企業申報有關政策,推動政策匹配更精准、獲取更便捷﹔進一步加強組織實施,加快完善各項支持政策實施細則,推動政策在“蓉易享”平台應上盡上、在線申報和高效兌現﹔進一步加強跟蹤評估,“線上+線下”結合問需問效,及時協調解決政策落實中的難點堵點問題。

【關於政策措施中的主要創新內容】

“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板塊

第一條:支持鏈主企業四鏈融合發展。落實“四鏈融合”重大部署,著眼提高“鏈主”企業的帶動力,通過“鏈長”月調度、“一事一議”等方式,支持打造一批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的高能級“鏈主”,以“鏈主”做優做強帶動全鏈條發展。

第二條:支持創新型企業集群式發展。落實“要在各領域積極培育高精尖特企業,打造更多‘隱形冠軍’,形成科技創新體集群”要求,圍繞“鏈主”企業創新協同、生產配套等,推動“鏈主+配套”協同發展,支持企業“上規、上榜、上雲、上市”,增強產業鏈集群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精准配置資源要素”板塊

第三條:發揮科創平台強鏈聚鏈功能。落實“要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要求,充分吸收多家企業建議,緊密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精准化財政投向、優化科技創新券使用,支持打造一批新型創新平台並推動開放共享,培育一批技術轉移機構、技術經紀人,打通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難點、堵點。

第四條:強化重點產業資源能源保障。落實“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確保能源安全”等要求,回應企業電力安全可靠供應需求,大力實施“蓉耀工程”,增強極端情況下電網安全韌性。降低重點產業鏈優質項目用地成本。順應商業地產綜合運營、專業運營趨勢,允許產業園區內公開招拍挂的商業用地持有比例部分有條件整體轉讓。

第五條:增強人才供給支撐圈鏈升級。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突出企業在市場中的主體地位,將人才評價權賦予“鏈主”企業。推動產教深度融合,強化技能人才供給,支持市內高校及職業(技工)院校聚焦重點產業鏈新開設學科(專業),精准化、專業化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

第六條:財金互動賦能重點圈鏈發展。落實“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要求,發揮產業基金對做強主導產業、做大新興產業、捕捉未來產業的重要作用,支持市級產業基金聚焦產業鏈組建專業化子基金,優化基金評價體系和盡職免責機制,差異化設置風險容忍度。同時,推動直接融資、間接融資服務重點產業鏈發展,既支持企業上市融資,按照上市前不同階段精准給予支持,也探索創新貸款模式,降低企業現金流壓力。

第七條:支持數字經濟賦能圈鏈提質。落實“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部署,繼續做好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大力推動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和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支持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採取“揭榜挂帥”方式支持企業開展重大示范,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全力做優服務保障”板塊

第八條:支持提升供應鏈安全穩定性。落實“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部署,支持暢通各類供應鏈物流通道,強化應急物流保障能力。聚焦提升重點產業供應鏈專業化、一體化服務能力,推進集成研發設計、集中採購、組織生產等功能的供應鏈平台建設,降低企業成本。

第九條:打造應用場景支持市場拓展。落實“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要求,鼓勵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創造更多新技術、新產品,構建“0—100萬”各類應用場景,支持設立成都企業和產品推廣窗口,支持探索建立採購創新產品“合格免責”機制,破解首台套、首版次、首批次推廣難題,讓城市與企業共繁榮共成長。

第十條:增強園區專業支撐服務功能。落實“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部署,

著眼滿足企業多元復合需求,提高企業入駐效率和園區宜居宜業水平,鼓勵產業園區採用市場化機制壯大專業化招商引資隊伍,適度超前布局新基建,推動園區專業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