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喬軍:默默扎根基層一線 守望社區“煙火氣”

一首《成都》吸引著人們來感受這座城的煙火氣,而一首《留在成都》則唱出了“蓉漂”的心聲,記錄了他們在成都的歡笑、淚水、拼搏、奮斗。
在成都市公安局錦江區分局東湖派出所轄區,有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身份閱歷不同、愛好習俗各異、口音南腔北調……但他們有著同一個身份標簽——“蓉漂”,他們中很多是獨自來蓉闖蕩、白手起家的年輕人,渴望以自己不懈的努力融入這座充滿機遇的大都市。為了兼顧工作和生活,許多人把家安在了距離錦華萬達較近、交通便利的東怡社區。
東怡社區屬於成都市公安局錦江區分局東湖派出所管轄,有著多年警營閱歷的喬軍是服務於此的社區民警。
正在工作的民警喬軍。成都市公安局錦江區分局供圖
心系社區的“大管家” 以真抓實干為經
“第一次見到喬哥,是2017年12月我剛到東湖派出所,在一次安排歲末年初的安全防范工作的早會上,他接到一通群眾求助電話后,便匆忙離開了會議室,飛速趕往事發地……”一位年輕民警回憶道:“每次有事時都能看到他走路帶著一陣風,后來才了解到他負責那片區域有許多事要操心。”
喬軍用3個字概括了對工作的切身感受:“雜、碎、多”。他說:“轄區的流動人口是常住人口的5至7倍,要管好這個外來人口多、流動性強的社區不容易。”但喬軍從容不迫地專心細研,將警務端口前移,主動對接社區、巡邏隊、網格員、出租房等群防群治力量,創建微信工作群,隨時通知、逐級反饋,第一時間掌握社情民意,服務好轄區治安防控。
正在轄區巡邏的民警喬軍。成都市公安局錦江區分局供圖
百姓和睦的“壓艙石” 奔波一線解民憂
在社區工作中,喬軍也是調解鄰裡糾紛的一把好手,實現了“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社區一居民將房屋長期出租給一名外地“蓉漂”年輕人,因為工作原因經常很晚才回家,吵到樓下居住的林阿姨,她多次與租戶理論,甚至與租戶發生爭吵,派出所民警曾多次上門處理,但雙方依舊針鋒相對。
喬軍針對這一情況,利用老熟人的優勢先與林阿姨溝通交流,安撫好她的情緒,同時對租戶進行宣傳教育,引導兩家人交換場景彼此感受噪音帶來的危害。最后,租戶表示理解林阿姨的感受,願意與其握手言和。為了從硬件上解決住戶之間存在的問題,在喬軍的積極協調下,房東表示會加強管理並做好房屋隔音處理。
正在幫助市民的民警喬軍。成都市公安局錦江區分局供圖
蓉漂群體的“服務生” 事無巨細顯關愛
“以前覺得這裡情況復雜,時常有些擔心管理不好,但看到這些為夢想奮斗的年輕人,我就覺得這些工作特別有意義。”喬軍在深入社區警務工作的過程中深切感悟到,這片社區每天都上演著為這座城市快速發展貢獻力量的“蓉漂奮斗故事”。盡管條件有限、生活簡單,但這些外地年輕人朴實、樂觀、堅韌,每次見到有親和力的社區民警喬軍,他們都樂呵呵地相互打招呼。
前些日子,喬軍在一老小區走訪時,一名來成都打拼的年輕人攔下了他:“喬警官,好久不見,謝謝您幫助了我。”原來年初的時候,這名年輕人把居住証丟失了,恰逢腿在上班途中受傷了,無法親自辦理業務。喬軍得知后立馬回到派出所聯系辦証的同事,上門給這位居民補辦了居住証。喬軍關心起年輕人的近況,在得知他通過努力收入越來越高,生活也越來越好后,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打開喬軍的工作筆記,上面記錄著很多生活困難群眾的故事。喬軍在社區走訪時遇到設施簡陋、居住條件較差的房屋,總會不由自主地往裡面多瞅幾眼。“有些人收入不穩定,舍不得租較貴的房子,就會選擇住在這裡過渡。”喬軍說:“‘蓉漂’的日子裡,他們的租房史,也是他們的奮斗史,要多給予這個群體一些力所能及的關心與幫助。”
沒有聲名遠揚的事跡,他好似一頭永不知疲倦的“老黃牛”,默默扎根在基層一線,扎根在人民心中。喬軍和東湖派出所的同事們將繼續發揮好“小巷舵手”作用,大力推動警務工作融入社區治理,延續社區最可貴的“煙火氣”,譜寫公安服務民生的平安樂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