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成都式幸福”是一種獨特的存在

2023年02月22日16:56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成都式幸福”是一種獨特的存在

  訪談嘉賓

  戴聞名,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時政新聞部副主任、中國幸福城市論壇新聞發言人

  幸福成都的成色

  普通市民都能可感可及

  成都日報:2022年,成都連續14年位居“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在您的觀察中,成都榮獲這一殊榮背后,有哪些鮮活、生動的案例?幸福成都如何可感可及?

  戴聞名:“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是由入選城市的市民通過網絡和電話對自己城市進行投票后評選出來的。成都連續14年位居“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是非常不容易的,充分體現了成都市民對這座城市的高度認可,是久久為功、經受住了時間考驗的幸福感。

  我經常來成都採訪,有時自己也會來成都旅行。我曾在接受採訪時表達過一個觀點:“成都式幸福”是一種獨特的存在。

  比如,去年底今年初,我發現成都特別流行圍爐煮茶。圍爐煮茶,就是一種典型的“成都式幸福”。

  首先成都人煮的茶一般並不名貴,爐子上烤的食材也比較家常。在成都,圍爐煮茶的幸福,是人人都負擔得起、大家都觸手可及的幸福。

  在上海,大家更習慣約下午茶。如果說下午茶講究的是儀式感,成都人圍爐煮的更是“氛圍感”——那種和親人愛人共享一段美好時光的溫暖氛圍。

  “成都式幸福”的獨特性之一,就在於它是一種豐儉由人、沒有壓力、暖達人心的幸福。

  成都也是一座在施政中非常重視民生細節的城市。2022年,成都民生領域財政投入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68%。民生實事項目讓市民可感可及。我來成都時喜歡去看藝術展——我發現,成都幾乎所有的博物館,優質藝術大展都是免費的,由政府財政撥款支持,市民提前預約就可以去。這對於提升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藝術素養,非常有幫助。

  幸福成都的底色

  幸福是奮進出來的

  成都日報:成都近年來的經濟社會發展,給市民增添了哪些幸福感?

  戴聞名:去年兩會期間,我們在《瞭望東方周刊》推出了《奮進的成都正幸福》這樣的一組重磅封面報道。

  在採訪中,我們深切感受到,以“安逸”著稱的成都人,精神內核其實是奮進的——換句話說,成都人的幸福,是自己拼出來的。

  成都正站在一個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點上:常住人口超過2000萬,躋身超大城市行列﹔天府國際機場建成投運后,成為京滬之后中國內地第三座擁有雙國際機場的城市﹔GDP跨越2萬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速推進,全面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在國家戰略全局中的位勢能級加速提升。

  因此我們在報道中說,成都的運氣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幸福背后,是“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奮進勁頭,是“隻爭朝夕不負韶華”的從不懈怠,是“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的堅定信念。

  對這座城市未來發展的樂觀期待,也是成都市民幸福感的重要來源。

  幸福成都的亮色

  城市文化豐富多元

  成都日報: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成都市常住人口達到2093.8萬,較10年前增加了581.9萬人,平均每天有近1600人新進這裡工作生活。新增人口中年輕人比例很大。對於年輕人來說,成都這座城市能感知的幸福感有哪些?

  戴聞名:我覺得成都是一個特別適合年輕人發展的城市。

  我碰到過一些大學剛畢業正在找工作的年輕朋友,我有時會建議他們,不要光盯著北上廣深,可以去成都試一試。成都有幾個優勢:一是未來發展潛力大,二是城市文化越來越豐富多元,三是國際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

  成都是一座很“酷”的城市,對於多元文化非常包容,這對於年輕人的幸福感非常重要。在這裡,不但可以就業創業,還容易找到興趣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不管是愛漢服,還是愛戶外街頭運動。

  我們聽說,成都提出了一個口號:“‘蓉漂’之后再無漂泊。”無論是科學家、大學生,還是“新職業”快遞員、外賣小哥,都是寶貴的成都人,要與成都互相成就,彼此印証。這句話特別打動人。

  幸福成都的曙色

  高品質生活更可期

  成都日報:2022年,成都GDP跨越兩萬億元門檻。成都市委提出,將採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全面提質幸福城、提升幸福感。在您的觀察中,未來的幸福成都哪些更加可期?

  戴聞名:GDP跨越2萬億元,對成都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的跨越,我們今年會就此做一個深度的封面報道。

  邁入“2萬億”時代的成都,一方面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特別是硬核科技創新﹔另一方面在探索有別於其他先發城市的超大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徑。成都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之上,使命不隻於成都本身。

  這次採訪中,讓我印象深刻的另一點是,成都越來越大,使命越來越重,城市治理卻越來越精細。

  我舉兩個例子。一是共享單車。我住的酒店附近,共享單車總是在地鐵口擺放得整整齊齊,不像很多城市是非常無序的。后來問了成都的同事才知道,這是社區參與的功勞——社區安排了專門的人員,早上把單車擺放出來,供市民通勤時使用,高峰期用完以后拿去清潔,下午高峰期之前又送回到人流比較集中的地方。共享單車運營是企業行為,但成都的社區主動參與進來,讓市民生活更加方便。

  第二個例子是成都市12345熱線。這次在成都採訪才知道,成都市民、企業有事都願意打12345,每一個電話都會有回應,像企業客服一樣,其實背后的工作量很大,成都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制度機制來保障這個“必有回應”。

  我願意把這些稱為幸福的細節——期待后“2萬億”的成都,更加卓越,更加幸福,成為一座讓全世界的人來了都不想走的城市。(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陳偉)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