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紅外相機頻繁監測到大熊貓的蹤跡,野生大熊貓活動范圍也逐漸擴大

在這裡,大熊貓和它的朋友越來越多了

2023年02月21日07:34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在這裡,大熊貓和它的朋友越來越多了

  付明霞在工作中。她說,在大熊貓國家公園裡工作,很辛苦,但也很快樂。 受訪者供圖

  大熊貓國家公園龍蒼溝金山入口。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盧春陽 攝

  2月10日,寶興縣蜂桶寨中心管護站的巡護員正在處理大熊貓糞便。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盧春陽 攝

  “又是它!”2月9日15時24分,在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縣管護總站,科研監測負責人付明霞望向顯示屏,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野外實時監控的攝像鏡頭中。畫面上,是一隻大熊貓的背影。“3日,我們在同一區域也監測到它的蹤跡。”付明霞說。

  在雅安,隨著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建設,野生大熊貓活動范圍也逐漸擴大。分布在野外的紅外相機不僅頻繁監測到大熊貓的蹤跡,還有更多珍稀動物走入鏡頭。

  視野放大,大熊貓國家公園橫跨四川、陝西、甘肅三省,棲息著全國總量8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生活著雪豹、川金絲猴、綠尾虹雉、朱鹮、珙桐、紅豆杉等8000多種野生動植物。

  大熊貓國家公園,已經成為大熊貓和它的朋友們的家園。保護生物多樣性,“大熊貓王國”裡生機盎然。

  撿到新鮮大熊貓糞便成為“撿屎官”的收獲

  2月,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的滎經縣龍蒼溝鎮,鴿子花大道兩側的草木開始吐露新芽。沿路繼續向大相嶺自然保護區前行,汽車在盤山道上行駛近一個半小時后,人類活動的痕跡逐漸褪去,樹林則愈發茂密,雪也越來越厚。

  一塊紅色牌子出現在記者眼前,上面寫著“核心保護區”,旁邊有一隻大熊貓的剪影以及大熊貓國家公園的英文縮寫“GPNP”。再向前,就進入大熊貓國家公園的核心保護區。這裡嚴格控制人類活動,而這片區域就是付明霞和同事們工作的地方。

  2017年,四川啟動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研究生專業為“動物學”的付明霞,作為專業技術人員被引進到當時的大相嶺自然保護區,此后又成為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縣管護總站的工作人員。

  雖然和大熊貓算是隔屏相見的老朋友了,但在近5年的野外監測中,付明霞還未遇到過野生大熊貓。

  “大相嶺山系面積6000多平方公裡,根據2015年公布的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以下簡稱‘四調’)結果,隻有38隻大熊貓活動,種群密度低,偶遇概率太小了。”付明霞說,現在更多是根據大熊貓的糞便、活動痕跡以及視頻監控等來監測大熊貓的數量和種群結構等信息。

  糞便檢驗是主要手段。採訪中,自稱“撿屎官”的付明霞從實驗室的冰櫃中拿出一份大熊貓糞便,這是她的同事去年11月撿到的。

  “呈紡錘狀,一頭較圓鈍,一頭較尖,很像烤紅薯。”付明霞說,工作人員在野外遇到大熊貓糞便時,首先通過糞便表面的光澤度、完整度,再結合當時的天氣、氣溫、濕度等辨別它的新鮮程度。一般3天內的大熊貓糞便可以視作新鮮糞便,冬季可將時間延長至7天以內。

  新鮮的大熊貓糞便撿回來后,要按照規定的程序提取樣本,記錄撿到的時間、地點、海拔、經緯度等信息,再送去專門機構進行檢測,通過提取DNA分析棲息地大熊貓的性別、年齡、種群、親緣關系等信息。

  “在山上這麼長時間,一年裡也隻能撿拾到一兩次新鮮的大熊貓糞便。因為少,這些糞便我們也不舍得扔,都暫時凍在冰櫃裡。”付明霞有些羨慕地說,“寶興縣的同行,遇到大熊貓、撿到糞便,是常事。”

  正如付明霞所說,2月10日下午5時左右,記者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寶興片區採訪時,正趕上大熊貓國家公園寶興縣蜂桶寨中心管護站的巡護員張玉兵和兩位同事下山,他們手裡拿著的是當天最大的收獲——兩份大熊貓剛排泄不久的糞便。“還很新鮮,是竹葉便,你們聞聞,沒有異味,還有一點竹葉的味道。”張玉兵根據糞便的大小初步判斷,這是一大一小兩隻大熊貓留下的。

  “最近幾年,我們小組基本每月都能撿到一份新鮮的大熊貓糞便。”巡山20余年,張玉兵眼見著大熊貓種群數量顯著增加。數據顯示,寶興縣野生大熊貓數量從第三次調查的143隻增加到“四調”時的181隻,在大熊貓的縣域分布中居全國第二。

  打通“熊貓孤島”讓大熊貓“跨區交友”

  全國野生大熊貓主要分布在秦嶺、岷山、邛崍山、涼山、大相嶺、小相嶺六大山系。由於大江大河、深溝絕壁等自然因素以及人類活動的影響,大熊貓棲息地被分割成許多“孤島”,大熊貓種群也被局限在小面積的棲息地中,進而導致近親繁殖概率增加。

  付明霞介紹,大相嶺山系的野生大熊貓分為新廟、泡草灣、二峨山3個局域種群,其中泡草灣和新廟被國道108線分割,一度導致這兩個局域種群的大熊貓“無法交流”。為此,四川在108國道兩側規劃修建了泥巴山大熊貓廊道。

  什麼是大熊貓廊道?“是指大熊貓在兩個適宜生活環境中往返活動需要經過的區域。”付明霞說,“通過科學手段對廊道地帶的植被進行修復和改造,從而讓相互隔離的棲息地連通,實現隔離種群之間的基因交流。”

  效果很快顯現。2019年秋季,安置在泥巴山廊道的紅外相機首次拍到大熊貓幼崽,此后又多次拍到大熊貓在此活動的影像。

  事實上,泥巴山廊道不僅連接大相嶺山系內部的大熊貓棲息地,也是連接大相嶺山系和邛崍山系大熊貓種群的重要通道。“四調”結果顯示,邛崍山系野生大熊貓數量為528隻,在六大山系中排名第二。而寶興縣就是邛崍山系大熊貓數量最多的區域。

  大熊貓國家公園建立的意義在於能夠增強大熊貓棲息地的連通性、協調性和完整性,實現大熊貓種群穩定繁衍。目前,大熊貓國家公園內已完成9條大熊貓廊道建設,以解決大熊貓棲息地破碎化問題,讓大熊貓的家園盡可能地連接起來。

  大熊貓國家公園保護的不僅是大熊貓

  目前,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片區內有19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81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其中最為知名的是有著“植物界大熊貓”之稱的珙桐,滎經境內生長著世界最大的30萬畝野生珙桐林群落。

  在寶興縣,“鳥中大熊貓”綠尾虹雉也享受著和大熊貓相似的保護待遇。四川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自然教育師何冬蘭介紹,綠尾虹雉是中國特有的高寒地區分布的大型鳥類,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世界性易危物種。它和大熊貓一樣,都是在寶興縣鄧池溝被發現並命名的。

  1992年,我國首個綠尾虹雉保護研究中心在寶興縣蜂桶寨鄉設立,正式開始綠尾虹雉的人工繁育研究,目前已形成國內唯一的人工圈養種群。

  “2012年我們曾放歸3隻,目前中心還有17隻綠尾虹雉,它的人工繁育比大熊貓還要難。”何冬蘭介紹,接下來,中心將參照大熊貓人工繁育經驗,對科研項目進行系統梳理和提升。

  寶興,取自《禮記·中庸》中的“寶藏興焉”。在寶興縣林業局副局長熊平看來,寶興最大的寶藏就是境內分布的1083種野生動物、1837種植物,其中模式動植物602種。也就是說,有602種動植物(及亞種)是在寶興境內“首次發現且被描述並發表”。

  “近幾年,通過保護旗艦物種大熊貓,國家公園內的生物多樣性得到充分體現。”熊平說,大熊貓國家公園是2021年10月12日中國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一階段會議上宣布正式設立的,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的應有之義。(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鵬王懷 王國平 薛維睿特約記者 熊蕊)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