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新聞資訊

記者走基層:3個村子看振興

朱虹
2023年02月09日08:30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新春伊始,開局爭先。春節前后,我們走進四川省3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示范村,一窺四川鄉村振興新樣貌。

引人才  大專家成為“新村民”

春節前,成都市溫江區萬春鎮高山村忙著准備一台小型晚會。

“既為了迎接新年,也為分享豐收的喜悅。”高山村黨委書記顏澤菊是一位重慶妹子,多年前選擇扎根溫江,帶領這個曾經默默無聞的小山村,一步步成為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示范村。

“高山村產業單一,2018年我們去拜訪了四川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的周倫理院長,請他支招。”顏澤菊說,高山村距離川農大車程10分鐘,“怎麼把高校的專家請到村裡?當時有一個‘暢想’:讓專家到田裡帶著村民一起干。”

高山村與川農大共建的川農牛科創農庄。人民網 朱虹攝

有了這個“暢想”,加上顏澤菊多次邀請,周倫理和他的團隊調研走訪高山村,雙方逐步建立了合作意向。2018年,在萬春鎮和相關部門的幫助下,高山村村“兩委”將村裡廢棄的養豬場資源盤活,與川農大共建校地深度合作的載體——川農牛科創農庄,這也是四川農業大學以科創賦能鄉村振興與現代農業的重要陣地。

2021年9月,川農牛科創農庄投入運行,圍繞鄉村振興科創研訓、領軍人才特訓、高端論壇等開展集中集成服務。這裡有科創雲課堂、科創雲超市、鄉村振興領軍人才特訓中心,還吸引了成渝地區的專家學者、業界大咖匯聚高山村學習交流。

“最重要的是,所有川農大和全國各地最新的農業技術成果和信息都在這裡得以匯集,有的是實體呈現,有的是相關信息上傳到雲平台,農人、專家、農企共享。通過鄉村振興雲課堂、雲問診,讓深藏在實驗室的科技、產業鏈資源與各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對接。”川農牛科創農庄負責人劉可成的言語中不無驕傲。

實驗室的科研成果被搬進高山村的田間地頭,農田成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試驗田,專家學者手把手為村民作技術指導,而村集體經濟組織也依托川農牛科創農庄每年有了21萬元的保底收入,高山村迎來了繼續基於科創服務新業態的新發展。

“高山村的村民是很驕傲的,田間地頭到處是農業專家。”四川農業大學水稻所產業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朱軍感慨道。他與團隊扎根在高山村的“溫江農高園現代水稻科技集成創新和應用”試驗基地,帶領村民通過“蒜稻輪作”的耕作方式,實現穩產增收。

“以前種出的大米最多能賣到3元一斤,現在依托校地合作,村民們種上了高端水稻品種,產品能賣上12元一斤甚至更高。”顏澤菊說,高山村人均收入已達39300元,“周倫理院長和許多專家,也成了我們高山村的‘新村民’。”

“我們把高山村定位為科創村,吸引更多科技人才入鄉,讓這裡成為一個農業科技成果的集中轉化區。”周倫理說,要努力把高山村建設成農業科創企業聚集的“成渝農高科創第一村”。

強組織  “領路人”帶隊“雙增收”

騎龍村距離雅安市名山城區24公裡,作為傳統農村,2017年集體經濟收入僅有集體茶園和房屋租賃的4萬元。近年來,該村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2022年集體經濟收入達131.8萬元。

“鄉村要振興,建強組織是基礎。”雅安市名山區委組織部副部長、黨建辦主任趙麗華表示,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騎龍村的鄉村振興注入了活力,一個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在騎龍村的發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據了解,2019年,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騎龍、金獅、延源三村合為騎龍村,本地人詹肇杰當選為騎龍村黨委書記。三村合並后,班子是關鍵,黨員干部是重點,尤其是村“兩委”換屆實行“一肩挑”后,村黨委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都有待加強。為此,詹肇杰把打造過硬組織作為首要任務,積極回引優秀返鄉創業農民工和致富帶頭人,選出本村2名致富帶頭人、2名優秀農民工進入村“兩委”,班子的平均年齡降低了10歲,戰斗力得到整體提升。

“在詹書記的帶領下,‘兩委’班子成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團結有力,村裡運行越來越順暢,工作也越干越有勁。”騎龍村黨委副書記向錦感受頗深。

騎龍村是典型的丘陵地區自然村,雖然家家戶戶都有茶園,但種植區域分散,科技含量較低。怎樣才能走出適合騎龍村的振興之路,帶領村民致富增收?詹肇杰和村“兩委”成員召集大家開會討論、對接幫扶單位、咨詢農技專家、聽取村民意見,以茶旅融合為導向,持續推動茶產業提檔升級。

隨著茶旅產業的融合發展,群眾收入提高了,但村集體經濟卻發展滯后,“囊中羞澀”,“有心辦事,卻無錢辦事”的問題出現了。

為扭轉這一局面,詹肇杰組織村“兩委”成員外出學習,浙江莫干山在茶園裡修建民宿的做法讓大家很受啟發。回村后,村“兩委”商定了“茶海+民宿”的發展思路,同時對全村各類資源進行摸排,梳理出閑置宅基地260畝。接下來,村干部們走村入戶,向村民講清村子的生態資源優勢及盤活閑置宅基地的經濟效益。最終,騎龍村引進“時間之外”“茶岸”等11家特色精品民宿,與民宿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幫助民宿發展,村集體經濟組織以此獲得土地溢價。

民宿“時間之外”的老板陳友鳳介紹春節房間的准備情況。人民網 朱虹攝

“臘月二十九至大年初五,每晚都是滿房﹔初六至初十,入住率達到70%。”民宿“時間之外”的老板陳友鳳開心地說,今年春節期間營收達到10萬元,“今年大家都想外出旅行過年,是生意好的直接原因。但過去3年,離不開村上一直幫忙對接客源的支持。”

2022年4月,為進一步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與小農戶抱團合作的有效路徑,詹肇杰對接了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農民合作社研究中心等部門,啟動了霧源合作社市場化改革:村集體出資40.16萬元,通過騎龍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以法人股東身份入社入股,佔股25%。合作社預計每年收入10萬余元,將帶動村集體和農戶“雙增收”。

如今的騎龍村村委會挂滿了“四川省生態宜居名村”“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等榮譽稱號的獎牌。今年1月,詹肇杰也被評為2022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擔當作為好支書”。詹肇杰說:“未來村‘兩委’將進一步優化民宿服務、加強合作社業務拓展,持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農民增收。”

興產業  小葡萄撐起“億元村”

從眉山城區出發,寬闊便捷的運輸路直通彭山區葡萄現代農業園區,果園村的葡萄也從這裡“出發”,銷往全國各地。

果園村,地處眉山市彭山區葡萄現代農業園區核心區域。這裡種植了陽光玫瑰、巨峰等20余個葡萄品種,面積7500余畝,畝均產值達3.5萬元以上,年產值2.6億元以上,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3萬元以上,是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范村、名副其實的“億元村”。

果園村葡萄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村黨委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李永偉的堅持。李永偉 2010年當選為果園村黨總支書記,自那時起,他便帶領村民選定主導產業,一步步學技術、強基礎、樹品牌、拓銷路。

“當初發展葡萄產業時,村民質疑說:葡萄能當飯吃麼?現在,見到他們,我會開玩笑地問:葡萄甜麼?”李永偉笑呵呵地說,現在村民們都嘗到了種葡萄的甜頭,果園村也形成了一條葡萄種植、管理、銷售等環節完整的生產鏈。

說起2022年的收益,果園村種植戶張雄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葡萄品質好,完全不愁賣。”兔年春節前,來自湖北的訂單款就打到了張雄的賬戶,他說:“好多老板,怕到了成熟期再買來不及,年初先把訂金付了。”

果園村種植戶張雄在葡萄園裡忙碌。人民網 朱虹攝

其實,張雄返鄉創業也遇到過不少困難,好在村裡給了他技術、資金等多方面的幫扶。如今的張雄,不僅成了果園村產業聯合黨支部書記,還專門為村裡的種植戶提供技術指導和產業規劃。

張雄家種植了64畝葡萄,除了家人的葡萄園,去年他自己負責的35畝利潤達到94萬元。“我的葡萄完全不愁銷路,上市一個星期可以全部賣光。今年最重要的是種好巨峰和夏黑這兩個品種。”張雄說,今年也會在新品種的種植上下功夫。

“近年來,彭山區標准化、設施化、機械化、精細化、智能化種植葡萄,努力打造標志性特色產業。”眉山市彭山區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袁敬勇說,彭山始終堅持“大園區小業主”生產模式,劃定以觀音街道果園村為核心的葡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按戶均30至50畝的標准引進葡萄產業業主,能有效規避種植風險,提高種植效益,“種植戶還使用智慧化灌溉設備、監測系統、智能化卷膜系統等科技設備,手機APP能隨時隨地掌握葡萄的生長情況,精細化管理確保了葡萄的甜度和口感。”

“產業興了,村子就旺了。”袁敬勇表示,最可喜的是返鄉創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聚起了鄉村振興的人氣。

果園村黨委書記李永偉組織村民代表、種植大戶共聚一堂,為2023年果園村的葡萄產業發展獻計獻策。人民網 朱虹攝

如今,小葡萄成了大產業,撐起了“億元村”,繪就了“小康夢”。果園村的村民們說:種中國最好的葡萄,是鄉村振興路上的新目標!

1月29日,春節后上班第二天,四川全省鄉村振興局長會議在成都召開。會上提出,今年全省鄉村振興系統重點在資金項目質效提升、易地搬遷后續扶持、浙川東西部協作、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方面全力推進。

帶著鄉親們的新願望,撒下春耕的種子,巴蜀大地的廣袤田野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步伐走得更加堅實。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