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三生三實” 幸福“合作”

王凡
2023年01月13日17:19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藍天白雲、湖泊綠道,騰空而起的彩色高架觀景廊道,奔騰而過的清水河,跑跑步、騎騎車、遛遛狗、散散步……辛苦工作一周后,運動一番再到小樹林裡支起帳篷,約三兩好友,攜全家老幼,咖啡綠茶笑侃天地,“城市綠心”中水濕地公園、清水河畔、順江“公園裡的家”,暖冬的周末好不愜意。

近年來,成都高新區合作街道致力於“人城產”協調發展,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微網實格、文明實踐、幸福實踐”三實共生的“生態+公園”合作新模式。

景觀抬頭可見

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新場景

十年守正創新、卓越發展。“從社區院落到公園綠地,再到城市空間,推動綠色生態逐步滲透融合。”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合作街道以生態作為核心理念,不斷推動綠色空間開放、共享、融合。以‘公園+’為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可持續發展賦能。”

生產,創新頻發,活力四射。40個集科工貿和物流於一體的綜合園區,在地企業1500余家(其中規上企業185家)……產業企業聚集的合作街道,近年來立足“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建設”,高標准規劃、高起點建設、高效率服務、高效益發展,以思路創新、體制創新、技術創新、人才創新、環境創新、服務創新,致力於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的營商環境。

“高質量人才引領產業協同創新發展論壇”“人力資源協同服務共享站”“成都高新區合作街道電子信息科創專家智囊庫”“1+N+N企業服務體系”“服務前置的企業服務工作站”……“這些創新舉措來源於企業、服務於企業、問效於企業。”合作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街道以助力產業“建圈強鏈”行動為根本任務,真正“把問題想在企業前面,把服務做到企業心裡,幫助企業解難題、穩預期、增活力”,為轄區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支持和保障。

生活,智慧多元,全齡友好。地鐵2號線、6號線、有軌電車蓉2號線、成灌高速、第一繞城高速、西區大道和西源大道等快速通道,在合作街道縱橫交織、輻射成網。“蓉2線”猶如一條溫柔的臂彎,將電子科技大學攬入懷中。高品質特色街區建設,把龍湖時代天街與高校、居民小區串聯起來,形成開放式、慢行友好的街區空間和精品文旅路線。

竹籬笆圍牆裡典型的川西民居建筑、各種智慧便捷的適老化設施……合作街道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與社區、老年大學、衛生服務中心聯動延伸服務深度,為轄區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精神關愛、居家養老等各類養老服務。以綜合體為軸的“15分鐘養老服務圈”,在這裡形成了集醫養、家庭教育、兒童友好、群眾文化為一體的全齡友好美好生活場景。

生態,綠色共享,包容共生。西區中水濕地公園的濕地花田裡,彩色高架觀景廊道與親水棧道相結合,悅目賞心﹔清水河畔之上,品質街區與靚麗綠廊相輔相成,休閑愜意……“以人為本”是推進公園城市建設的初心所在,而“院落微更新”便是綠色為底、山水為景、人文為魂的有力詮釋。2022年以來,合作街道緊扣未來公園城市建設,通過社區院落、公園綠地、城市空間三級互動,連點成片,滲透融合綠色生態、文化旅游,打造了順祥苑小游園、黨建文化公園、百草路街心小花園、迪康大道兒童友好微游園等可休閑、可觀光、可娛樂的“家門口好去處”,完成了順江片區店招、“公園院落 品質清欣”、社區花園等微更新微改造,利用順江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共享空間為居民們推出一方環境優美的“議事、看展、煮茶、讀書、社交”的新天地,開放、共享、融合的公園城市社區幸福生活新場景立體呈現。

在合作街道,不僅城市空間與自然生態包容共生,更是以產城融合理念為導向,鼓勵社區創新構建空間布局和功能組合模式,全力營造特色化、品質化的生活服務,積極構造“15分鐘工作生活圈”,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宜居舒適品質幸福生活場景。

幸福觸手可及

構建“微網實格、文明實踐、幸福實踐”三實共生新模式

文明實踐,知微見著。“最帥的騎手在路上,最美的送達是文明。” 天驕西路社區聚焦外賣、快遞、購物等民生之要素,特別建立“平安騎士黨支部”,結合“騎手”走街串巷的工作特點,以黨建引領新力量,號召“騎手”做文明踐行者、文明監督員、文明使者。

“化身流動的文明窗口,我們的使命感更強了。”外賣騎手小劉笑呵呵直言。2022年,社區依托“平安騎士”累計發現排查安全隱患和線索34個。疫情期間,平安騎士黨支部書記胡成洪主動請纓,組建8人“平安騎士防疫先鋒隊”,全天候備勤,劃片區劃網格開展防疫物資分揀、配送工作,累計配送達400余次,高效保障了核酸採樣點的物資需求和居家隔離人員的生活需求。

街道還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實踐站的陣地作用,打造“幸福天驕·歡樂共享”等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品牌,每月定期開展理論宣講、便民服務、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科普5大文明實踐活動,與電子科大、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成都中醫藥大學等優質高校志願服務資源建立良好聯系機制,為轄區居民不定期開展綠色環保、文創旅游、科普教育等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組建“老外幫”志願服務隊、“紅色義工”志願者服務隊、“社區青年號”等志願服務組織,引導居民參與共治、共建,營造互幫互助文明新風尚。

微網實格,創新實踐。2022年11月的一天,當金輝悅府8棟的居民聞到異常味道后,第一反應就是馬上在單元溝通微信群裡@單元長李萍。李萍隨即出門查看,找到源頭住戶家,立即撥打119,並通知物業和社區趕往現場,發現原來是居民廚房旁的淨水器發生自燃,消防員迅速將火扑滅。

“現在想起都有點后怕,還好我們單元長動作快。”對於8棟住戶劉女士來說,單元長是低頭抬頭都能看到的鄰居,這讓她很有安全感,“就像家門口的守護者。”

據介紹,2022年以來,合作街道創新探索“微網實格”現代化治理體系,在現有社區網格和城市管理網格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建立了“單元格”。按30-50戶為一個單元格的比例細化網格,選定至少1名居民群眾作為單元長。目前,合作街道已經劃分總網格5個、一般網格69個、微網格573個、專屬網格203個,並按院落樓棟單元劃分單元格,已儲備單元長2175名。

幸福實踐,觸手可及。在合作街道,不僅是“一社一品”,更有“一院一品”。順江社區圍繞建立的“社區黨委、院落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單元黨員骨干”四級聯動體系,打造了公園裡的幸福家、平安家、康養家、廉韻家4個主題院落。房齡近20年的順馨苑,是順江社區按照“一院一品”打造的4個主題院落之一,“長椅、石桌、廊庭,恍惚間感覺家在公園。”四世同堂的居民林女士感慨地說:“家裡老人、孩子在這裡實現了老有所樂、幼有所育。”

2022年,幾何文化呈現的首個社區文化實體項目“合閱時代·趣享生活”中海·幾何文化空間在合作街道正式向公眾開放,為轄區居民再添文化生活好去處。通過推進社區書店新場景建設,形成以書屋為核心的文化服務群,讓轄區文化資源共享、共建、共賞,努力將“15分鐘閱讀文化圈”打造成為“幸福生活圈”。“社區是共同生活方式和情感的共同體,將公共文化空間匯集到居民身邊,用物理空間改變鄰裡關系,將促進社區居民更為深度參與社區自治和文化建設。”合作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以人民需求為中心,以創造高品質文化生活作為根本取向”的理念指引下,合作市民活動中心、合作街道綜合文體活動中心(中海片區)、順江社區“合心書屋”……一座座社區文化陣地,構建起合作街道居民精神文化的強大矩陣,越來越多群眾可見、可感的幸福美好生活,正如畫卷般呈現。

景觀抬頭可見,幸福觸手可及。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年磨一劍,合作街道踐行“三生三實”幸福美好生活實踐﹔十年繪一圖,街道將持續踐行“綠色為底、山水為景、人文為魂”發展理念,奮力開創“生態+公園”合作新篇章。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