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號線一期工程三官堂站∼九眼橋站盾構區間雙線貫通

人民網成都12月30日電 (郭瑩)成都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消息,近期,成都軌道交通13號線一期工程三官堂站∼九眼橋站區間(以下簡稱“三九區間”)左線盾構機順利穿越錦江,抵達九眼橋站,標志著成都軌道交通建設史上最長距離穿江隧道順利實現雙線貫通,成都軌道建設多項紀錄由此刷新。
成都軌道交通13號線一期工程三九區間全長1262.766米,隧道穿越錦江及河堤長度達到1179米,盾構機幾乎全程在江底行駛,因此,該隧道成為了成都軌道交通建設史上的最長穿江隧道。盾構始發即下穿既有地鐵6號線三官堂站,與既有線豎向最小距離僅2.5米,創造了成都地鐵盾構穿越既有線最小距離的紀錄。此外,隧道線路呈“S”形曲線,要使一千多噸重的盾構機在江底下跑出如此高難度的“S”形曲線,需要攻克超長距離連續掘進等諸多難題。
據成都軌道建設管理有限公司項目管理二中心副主任胡濤介紹,“三九區間”具有“一長、三險、五難”的特點——“一長”,是江底隧道長,佔到整個區間長度的94%﹔“三險”,是盾構施工面臨江下進倉作業風險、盾尾滲漏風險、既有線及河堤破壞風險﹔“五難”,則是延長盾構刀具壽命及防刀盤結泥餅難、洞內突泥涌水防控難、小曲線半徑盾構掘進控制難、隧道成型質量保障難、中心城區盾構長距離連續掘進難。
要讓千噸鋼鐵巨獸在江底劃出一道完美的S形曲線,還要實現盡可能減少對地面建構筑物的擾動。建設單位通過創新技術手段多重保障盾構超長距離連續掘進,逐一攻克施工難題。
“‘三九區間’隧道穿江長度、施工難度、危險系數在整個成都軌道交通建設史上首屈一指。”成都軌道建設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盾構始發前,建設團隊多次組織召開內外部專家評審會,邀請盾構專家“把脈問診”,不斷優化專項施工方案和應急預案。結合隧道地質情況,對盾構機進行針對性改造設計,通過採用大合金鑲齒並敷焊耐磨層的滾刀、自制改進型高活性泡沫劑等創新手段,為盾構掘進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
施工過程中,建設團隊加強監控量測和地面巡視,配置無人機在江面低空巡查,保持河面、地下與空中聯動,密切關注周邊環境,形成“三位一體”的監測機制,有效保証盾構機快速、平穩、連續掘進。
據悉,本次盾構成功穿越錦江,創造了成都軌道交通建設史上最長距離連續穿越江河的紀錄。接下來,成都軌道建設將保持奮勇爭先的工作作風,發揮專業的技術管理優勢,奮力推動軌道交通建設項目高質高效推進。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