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南路邊茶與它背后的民俗文化

2022年11月29日晚,“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宣布“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的界面寫著:茶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幾千年都未曾缺席中國人的日常,茶,也擁有了它與中國人之間獨特的文化和記憶。茶馬古道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茶馬古道,用來運送四川、雲南等地出產的黑茶,其中包括了四川省雅安市出產的黑茶,也被稱為南路邊茶。2008年,黑茶制作技藝(南路邊茶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承該技藝的非遺國家級傳承人甘玉祥告訴記者,南路邊茶通過茶馬古道背運出四川,並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獨有的習俗。
運輸茶葉的古道
誕生相關的職業與民俗
“茶馬古道,它就是背著茶走出來的一條路。”茶馬古道指的是以川藏道、滇藏道與青藏道(甘青道)三條大道為主線,輔以眾多的支線、附線的龐大交通網絡。在唐代以來,這條以茶葉和馬匹為主要交易內容、以馬幫為主要運輸工具的商品貿易通道,成為了西南、西北地區重要的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雅安又被稱為“雨城”,雨多霧多,氣候濕潤,適合茶樹生長。四川自古就是茶葉的主要產地,這其中很大一部分產量,都來自雅安。同時,雅安位於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的結合過渡地帶,這也為它向高原地區輸送茶葉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於是,茶馬古道誕生了。
茶馬交易始於唐代。甘玉祥介紹道,發展到宋代,政府專門設置了茶馬司,管理茶馬古道上的交易。在茶馬交易中,還誕生了一種職業,叫作“縫包業”:“古時候,是用人力把黑茶從雅安運到康定。再往裡面走,就需要借助牦牛和馬來運輸。但當時的茶葉是用竹條包裝的,用牦牛和馬來拖就不夠結實。於是,人們開始用牛皮包裝茶葉,也就誕生了‘縫包業’這個職業。現在茶馬司和茶馬古道都還保留著遺跡,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縫包業’已經消失了。”茶馬古道在四川、雲南、貴州、西藏等地都有遺跡留存。而在雅安名山留下來的“茶馬司”,是唯一保留下來的茶馬司遺址。
“茶葉不是一個生活的必需品,它是一個生活富有的產物。當人們解決了溫飽問題,才能想到喝茶。所以以前土地上大都種三種東西:吃的、穿的、用的,比如說用來制作麻繩的苧麻等。茶葉隻能靠邊站,種在田邊地角,那個時候稱為‘茶窩子’,一窩一窩的。”甘玉祥這樣介紹黑茶的種植歷史。少量的茶葉種出來后,自然要運給最需要的人。“當時,生活在少數民族地區的人們,以牛羊肉、牛羊奶等為主要食物,熱量高、油脂重,加上蔬菜水果很少,所以他們的消化就很成問題。而茶葉能夠完成這項工作,因此也就開辟了一段歷史。”甘玉祥說,生活在西藏、青海、內蒙古等地方的人們,至今都有喝酥油茶以及黑茶的習慣。
名茶誕生於運茶的途中
好茶定能得到認可
正是在這運輸茶葉的路上,誕生了有名的南路邊茶。“在運送茶葉的途中,茶葉被雨水淋濕了又要晒干,晒干了又被淋濕。這樣不斷往復的過程,就形成了發酵。這也是南路邊茶的獨特之處。”甘玉祥介紹道。
除了雅安,雲南、湖南、湖北等地同樣也出產黑茶。不同地區出產的黑茶,共同點在於都需要發酵,都需要緊壓成型,便於運輸,所以也稱它們為“磚茶”或者“緊壓茶”。但不同的地方有兩處。一是原料。“根據當地所產的茶葉,原料的選擇不同。四川選用的是小葉茶制作黑茶,而雲南主要選擇的是大葉種制作。”二是工藝不同。“有的地方要用干茶加水進行發酵,我們的發酵方法是不加水,保持原滋原味進行發酵。根據發酵的濕度、溫度、時間不一樣,口味也不一樣。”
“南路邊茶的制作,總結起來就是一大核心、兩大要素、三個階段、五大工藝以及若干程序。發酵是南路邊茶制作的核心。兩大要素就是鮮茶和工藝。茶葉一定是要新鮮摘取,陳茶和購買的干茶都不行。經過採茶、鮮茶制作、分選成型三個階段,再通過‘炒蒸揉發烘’五大工藝和若干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在時間的打磨中,南路邊茶也跟隨著時代的變化,有了制作方法上的改變。甘玉祥介紹,在傳承南路邊茶的制作過程中,祖先傳下來的五大工藝是絕不能夠改變的,這是保証茶葉質量的關鍵。但是追求更科學的方法,也是有必要的:“以前都是堆在地上發酵,既不衛生,品質也不高。現在我們採取了滾筒發酵的方法,但工藝上保持不變。這既科學地改進了制茶方法,也使工藝得到了有效的傳承。”
如此制作出來的南路邊茶,香,且湯色紅亮,是上等的好茶。甘玉祥告訴記者,品茶,不能被旁人干擾自己的判斷,好茶一定能夠得到所有人的肯定:“沒泡之前的黑茶是烏黑油亮的,有純正的茶香。泡出來的湯色是紅而透亮,像琥珀一樣。有些人鼓吹說黑茶有‘陳香’,有‘醇味’,這是不對的。你不能聽別人給你說這是什麼味道,喝到嘴裡舒服的,就是好東西,得憑自己的感覺。”
“希望大家能喝著南路邊茶看世界杯”
創造百米非遺長廊
“黑茶的歷史非常悠久,也形成了很多與之相關的文化。一是書本上的歷史,另一種就是我們剛才說的飲茶習俗。經過了這麼長時間,它對人體的好處已經得到了証明。現在我們的飲食中也會攝入很多油脂,黑茶能夠幫助我們消化,保持健康。”甘玉祥說,希望借著這次申遺成功的契機,能夠對南路邊茶進行宣傳。“既然大家需要,就會有發展前景。我們家鄉有這樣一個美好的東西,應該讓全世界的人們都知道。”對此,甘玉祥還笑著說:“如果大家以后能夠喝著南路邊茶看世界杯比賽,這種自豪自然不用說了。”
關於傳承南路邊茶,甘玉祥還有一個想法,就是把制茶技藝形成文字,梳理出來,爭取能夠出版,讓更多人知道、了解南路邊茶制作技藝。“這些年我都在不斷地收集、總結資料,這是我下一步的工作計劃。”甘玉祥說道。(封面新聞記者 劉可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