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走近新地標 成都自然博物館今日起面向公眾開放

2022年11月23日07:29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走近新地標 成都自然博物館今日起面向公眾開放

骨架長達24米的合川馬門溪龍化石、我國最早有文字記載的隆昌鐵隕石、距今1.5億年前侏羅紀的大竹重慶魚化石……11月22日,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開館試運行並面向媒體開放。23日起,成都自然博物館將面向公眾開放。

  成都自然博物館的建成開放,將填補成都沒有大型自然博物館空白,成為又一標志性文化地標。6個常設展廳內的約1萬件展品,將帶領觀眾進入一個關於生命起源和進化的神奇世界。

  前世今生

  脫胎於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

  以“認識地球家園,探索自然奧秘”為主題

  成都自然博物館佔地面積約6.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約1.7萬平方米。它以“認識地球家園,探索自然奧秘”為主題,重點展示地質作用與地質環境、自然災害與防災減災、礦產資源與保護利用、生命起源及進化、生物多樣性等內容。

  博物館共有6個常設展廳:地質環境廳、礦產資源廳、龍行川渝廳、恐龍揭秘廳、生命探源廳、繽紛生命廳,以及2個臨設展廳﹔陳列展品約1萬件,包括亞洲完整恐龍化石中的最大者——合川馬門溪龍化石,還有大竹重慶魚化石、隆昌鐵隕石等具有極高科學價值與欣賞價值的珍貴展品。

  作為成都自然博物館前身,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始建於1960年秋。建館之初,本著服務學校的教學實習和收藏保管標本之目的,成都地質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前身)設立了3個地質專業陳列室。隨著師生、員工在野外地質實習採集回來的標本日益增多,1962年,這些地質專業陳列室合並,命名為成都地質學院陳列館,主要陳列展示岩石、礦物、礦產和古生物等地質標本,它不僅是學校重要的專業實訓實習基地,同時也對外接待一些零散的社會參觀者。1965年,“中國恐龍研究之父”楊鐘健教授在北京完成著名的合川馬門溪龍標本研究后,將其運回學校。為了陳列這具全長超過20米的巨龍,學校決定擴大陳列館的面積,增建約800平方米的綜合館。1986年,成都地質學院陳列館更名為成都理工學院博物館,2001年,更名為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

  從外到內

  作為成都新的文化地標

  其外觀設計和展廳展品都有獨特之處

  成都自然博物館的建成開放,將填補成都沒有大型自然博物館的空白,成為又一標志性文化地標。

  該館是成都首座不規則形態公共建筑,耗時4年多建成,設計構思源自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東緣龍門山脈相交所形成的獨特地貌。建筑體呈現了山體發生破裂移動的形態——巨大的“石山”拔地而起,山體的間隙形成開放公共空間,配以通透的玻璃幕牆,形成強烈的虛實對比﹔同時將山間棧道的行走體驗帶入博物館的內部空間,用天橋和懸挑的玻璃長廊象征穿越蜀道的意境。景觀設計將都江堰理水引灌的古代智慧引入博物館的室外園區,用人工濕地體現成都千年的蜀水文化。

  步入展廳,不少設計細節讓人眼前一亮。

  地質環境廳裡可見“地球”在深藍色的夜空中緩慢旋轉,呈現宇宙之博大﹔在礦產資源廳,可以看到眾多色彩鮮艷、形狀各異的礦物晶體、寶玉石在燈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龍行川渝廳和恐龍揭秘廳則構成了一個令人驚嘆的恐龍世界——30多具恐龍化石威風凜凜。四川盆地發現了哪些恐龍化石?恐龍家族如何分類、是怎樣生活的?在這裡,都可以找到答案。生命探源廳,則營造了一個繽紛的大自然,小熊貓、雪豹等標本姿態各異、活靈活現,充分展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圖景。

  鎮館之寶連連看

  前往成都自然博物館打卡游覽,這幾件館藏“寶貝”千萬不要錯過

  ●隆昌鐵隕石

  它是我國最早有文字記載的鐵隕石,外形呈圓錐體狀,高46厘米、長44厘米、寬20厘米,重達158.5公斤,頂部表面較光滑,中后部布滿近300個凹坑。

  據《隆昌縣志》記載,鐵隕石於明代隕落到隆昌縣城西北郊約五華裡的道觀坪,清乾隆二十五年掘出,被人們看作“神物”並精心保存。新中國成立后,隆昌鐵隕石因為保存地的多次變動接連“搬家”,曾險些被用作煉鐵材料,因自身的堅硬和耐高溫特質,躲過了一場劫難。1970年,隆昌鐵隕石終於被驗明正身。當年,成都地質學院(現成都理工大學)派人到隆昌了解和考察所謂“紫岩”情況,並抄錄了同治十三年間關於“紫岩”的記載,認定它是一枚鐵隕石,命名為隆昌鐵隕石。

  ●合川馬門溪龍

  這是成都自然博物館名副其實的鎮館之寶。合川馬門溪龍正型標本於1957年在今重慶市合川區太和鎮附近發現。較為罕見的是,這具合川馬門溪龍化石相當完整,骨骼完整度超過80%。該標本於上世紀60年代交由成都地質學院(現成都理工大學)收藏保管。今年,這具恐龍化石經過了一次大修,科學復原了其遺失的尾椎,也令其骨架從原來的22米“長”到了24米,是目前亞洲保存完整的最大恐龍化石,其9.8米長的脖子堪稱世界之最。在展廳30多具恐龍化石中,它霸氣外露,堪稱“絕對王者”。

  四川是中國發現恐龍種類最多的省份之一,四川盆地發現的恐龍化石數量眾多、種類豐富。目前已在自貢、宜賓、廣元、達州等地70余個縣(市)發現數百個恐龍化石點,發現馬門溪龍、峨眉龍、蜀龍等超過30種不同類別的恐龍。

  ●大竹重慶魚

  這是一件距今1.5億年前的魚化石,全長34厘米、寬15厘米,頭、胸、尾、鰭、鱗等均完美保存。它的體形立體,體態豐滿,栩栩如生,其完整程度堪稱中國魚化石之最。

  參觀小提示

  成都自然博物館嚴格落實各級各部門疫情防控要求,開館試運行期間,嚴格控制人流量,並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接受檢測,未預約觀眾不得入館。(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曉鈴 成博)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