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四川大竹縣:繪制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新畫卷

2022年11月22日18:13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享受豐收喜悅的茶農。高煉輝攝
享受豐收喜悅的茶農。高煉輝攝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農業(糯稻)全產業鏈典型縣、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縣、國家首批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近年來,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委、縣政府堅決落實中央、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納入縣委“1245”總體部署,成立書記、縣長雙組長爭創省級鄉村振興先進縣工作領導小組,設置“6+31”統籌指揮機制,制定全域實施規劃,出台實績考核方案,著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動鄉村五大振興,匠心繪制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畫卷。

據統計,自脫貧攻堅以來,大竹縣累計投入涉農資金82.5億元,實施鄉村振興項目1500余個,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農業強 挺起振興“主心骨”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

10月20日,位於大竹縣月華鎮的四川東柳醪糟有限責任公司投資1.5億元新建的年產5萬噸速凍湯圓生產線竣工投產。這標志著大竹在已有糯米粉、醪糟、米酒等6類糯米加工產品基礎上,再新增速凍湯圓這一產品。

作為中國糯米之鄉、中國醪糟之都,大竹縣將糯稻產業作為“五大名片”之一重點扶持,按照“規模化、標准化、品牌化”發展思路,聚力推動糯稻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目前,該縣糯稻基地種植20萬畝,年產糯稻10萬噸,成功創建全國農業(糯稻)全產業鏈典型縣,糧油(糯稻—醪糟)現代農業園區成功創建省五星級園區。

大竹的特色農業產業,不止糯稻。

近年來,大竹縣始終堅持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統攬,按照“糧豬安天下、特色促增收”的思路,著力抓園區、強龍頭、育品牌、建機制,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高效發展。

立足糧油、生豬、果蔬三大基礎產業,大竹縣穩產增產保供給,通過優勢產業點燃“發展引擎”,在全省率先出台整治撂荒確保糧食安全“十條”,創新開展“一圖一冊”擴種大豆油料,完成大豆擴種19.2萬畝﹔開展水稻制種“芯片”攻關,連片打造制種基地3萬畝,獲評國家級制種大縣﹔四川自然天成農牧有限公司創造標准化養殖新示范,玖陸種豬場入選國家生豬產能調控基地,年出欄生豬85萬頭﹔緊扣“農產品主產區縣城”定位,大力發展有機水果、有機蔬菜種植,榮獲全省有機產品示范縣﹔突出糯稻、醪糟、苧麻、香椿、綠竹“5+N”特色產業,聯農帶農促增收。

如今,大竹成功打造高標准規劃現代農業園區26個,創建省五星級園區1個,創建全國產業強鎮2個,培育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家。

農村美 綠水青山寄鄉愁

春賞百花秋望月,夏沐涼風冬聽雪。鄉村游,如今是大竹最時興的出游方式。

“周末沒事,聽說這裡有菊花展,就跟姐妹們一起來呼吸新鮮空氣,感受自然美景,現在的農村比我小時候漂亮多了。”在大竹縣廟壩鎮的“漁人部落”,王阿姨正和姐妹們拍照賞菊。

據了解,作為大竹縣農旅融合發展區中心鎮,廟壩鎮立足自然資源稟賦、交通區位優勢,延伸發展生態旅游產業,形成以“觀光旅游、農事體驗、休閑度假、民俗旅游、健康養生”為主要內容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打造了富有鄉村農趣的“漁人部落”、美麗田園風光的“萬畝桃花源”、休閑養生避暑的“歡喜坪”等鄉村休閑旅游品牌,全力打造川東北渝東北全域旅游首選目的地。

廟壩鎮農旅產業發展紅火背后,離不開大竹縣委、政府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

大竹縣認真踐行“兩山論”,牢牢守住生態保護紅線,全域提升村容村貌,完善農村“六網”基礎設施,“美麗大竹·宜居鄉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以生態振興為鄉村振興厚植綠色本底,先后榮獲全省環境優美示范縣、全省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先進集體,成功創建省級生態園林城市。

同時,大竹作為全國文化先進縣,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傳統文化、農耕文化,切實履行“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引領竹鄉兒女賡續文脈、重塑文明,充分發揮文化鑄魂、文化賦能和文旅富民作用,推動古老根脈迸發新芽。

通過歡樂鄉村行、文藝下基層、農民夜校、“竹之聲”宣講等活動,以及全覆蓋建立縣、鄉、村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心(站),大竹縣廣泛開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根鑄魂、正本清源﹔以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為統攬,扎實推進“全民文明素質提升”工程,引導廣大群眾爭樹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

農民富 幸福美滿日子甜

2020年1月,“大竹白茶”獲農業農村部頒發的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定。2021年,全縣發展白茶企業13家(省級龍頭企業2家)、專業合作社25家(省級示范合作社1家)、市級白茶現代農業園區1個,白茶種植達6萬畝,每畝收入達2.6萬元,產值達8.4億元。截至2022年年初,大竹縣已經開發的白茶種植面積高達8萬余畝。

落戶大竹十余年,大竹白茶書寫出“一片葉子帶富一方百姓”的佳話。

凍干茶粉黑科技、茶葉生產數字化管理系統、線上直播帶貨……從創新型產品到創新型服務,大竹白茶產業正不斷邁向高質量發展。如今,10個脫貧村種植白茶4000余畝,3500余名脫貧人口人均年增收1.2萬元,通過土地流轉服務、發展白茶產業等方式,村集體經濟增收210萬元。

鄉村之興,富民是根本。

大竹搶抓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區建設機遇,創新推行鄉村人才振興“十三條”,建成涉農科研機構10個,培育回引“新農人”“土專家”“田秀才”1.2萬名﹔扎實開展“一村一項目”“萬企興萬村”,創新建立“合股聯營、村企聯建、利益聯享、組織聯管”模式,大力推進財政支持、金融服務、用地保障等改革,實現村村有路子、集體有活力、人人有收益。如今,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3000元,大竹縣連續8年榮獲全省農民增收工作先進縣。

此外,大竹縣堅持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全面推行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改造,構建起“五好”鄉村組織新格局﹔創新“統派統管”基層治理模式,打造鄉村有人議事、有人做事、有錢辦事、有人監事的制度典范﹔“積分制”農戶檔案試點推廣,拓寬德治鄉村空間維度﹔“一村一法律顧問”,開啟法治鄉村建設新篇章。

一項項榮譽、一個個數據、一聲聲滿意,都是大竹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見証。如今,大竹縣全力推動“決戰四季度、大干一百天”出實效,一幅“業興、村美、人和、民富”的壯美畫卷,正在竹鄉大地上徐徐展開。(曹芮銘 饒興聰)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