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蒲江:生態與發展齊飛 綠水共金山一色

2022年11月17日18:55 | 來源:中國網
小字號

原標題:蒲江:生態與發展齊飛 綠水共金山一色

  深秋的長秋山脈,高低起伏的森林綿延不絕,薄霧縈繞在山間,如夢如幻。片刻之后,晨光破雲而出,把巍峨的雪山照耀的金光閃閃。

  隨著生態底色愈足,如今,雪山與蒲江有了更緊密的緣分。

  蒲江縣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先后被評為國家級生態區、國家生態縣,全國首批、全省首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被譽為“中國天然氧吧”,美麗蒲江越發多彩。

  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筑牢生態屏障 做大“綠色金庫”

  走進成佳鎮同心社區,挺拔的馬尾鬆林郁郁蔥蔥。以片為單位實施挂牌保護,落實到責任人對它們進行悉心照料。這,就是蒲江縣創新實施的林長制。

  城市之美,在於“綠肺”。蒲江縣從源頭強化森林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將森林、林地、濕地、公園綠地、綠道、古樹名木以及野生動植物等林業園林資源的保護發展整體納入林長制管理范圍,全縣共設立各級各類林長300人,同步設立村(社區)級監管員、管護員1112人,完成了馬尾鬆等生態林資源清查、生物多樣性(物種)資源調查等資源調查工作,同時啟動136平方公裡長秋山生態修復工程規劃編制,森林覆蓋率由2018年的66.79%提升至2021年的66.97%,成都市排名第一,世界極度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現身蒲江。

  既要青山常在,也要空氣常新、土地常淨、綠水長流。

  深入實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實施生態系統質量提升工程,系統推進全域水質提升工程,推進大氣污染工業源、揚塵源、移動源治理,全域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防控替代化學防治“兩個替代”工程……

  如今,全縣空氣質量優良率由2018年的76.5%提升至2021年的89.6%,環境空氣質量持續達到國家二級標准﹔出境斷面水質由2018年的Ⅴ類提升至2021年的Ⅲ類,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全縣土壤環境質量狀況總體穩定,全縣耕地均為優先保護類。

  天更藍、地更淨、水更清,蒲江盡顯綠色之美。

  事實上,這些亮眼成績的背后,還蘊藏蒲江縣堅持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的決心——

  全省率先提出建設“碳中和天府森林公園城市”目標,編制了全省第一部代表中國西部山丘地區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全省首個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和全省首個縣級環境功能區劃,率先啟動全省丘陵地區首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隨著一系列“首個”“第一”舉措落地,蒲江“綠色金庫”越做越大,生態屏障越筑越牢。

  做好以“綠”生“金” 推動生態價值多元轉化

  10月7日,成都成佳郊野總部示范片區暨蒲江國際田園生態商務區項目集中簽約開工儀式舉行,這意味著蒲江在推動生態“高顏值”轉化為經濟“高價值”的綠色發展路徑上再次邁出堅實的步伐。

  “不負生態,逐綠而行”。隨著生態意識不斷覺醒和強化,蒲江開始更多轉向思考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之間的辯証關系。如何謀劃?蒲江的答案是:以“綠”生“金”,推動生態價值多元轉化。

  近年來,蒲江堅持做好“生態+”文章,探索出了6條生態價值轉化路徑——

  以有機農業為引領,探索建立“生態+農業”串聯“生態+品牌”發展模式,建成標准化茶葉、柑橘、獼猴桃示范區45萬畝。如今,“蒲江雀舌”“蒲江獼猴桃”和“蒲江丑柑”品牌(地標產品)價值高達415.7億元,蒲江也獲評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示范縣。電子商務年交易額超一百億元,“買全國、賣全國”的農村電商“蒲江樣本”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

  依托縣域內3萬個川西林盤及生態資源,探索建立“生態+商務”發展模式,加快高質量建設田園生態商務區,鼓勵和引導新經濟、新業態和總部企業到林盤生產生活和創新創造﹔

  立足鄉村實際,構筑“生態+復合產業”轉化模式,推動明月村“旅游+文創”、麟鳳村“旅游+體育”、藕塘村“旅游+農耕”、鐵牛村“旅游+農創”等產業融合發展點位多點開花﹔

  助力全面鄉村振興,探索實施“生態+資產”發展模式,打造雲頂水鄉“旅游+康養”等一批重大項目,推動閑置資產“存量”變為發展“增量”﹔

  借助建設“一館一基地”發展機遇,探索建立“生態+文化”發展模式,以銅鼓村為起點著力打造以紅色文化、鄉村文化為特色的文化價值轉化體系,推動紅色引領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開展“最美村庄”系列打造,推動鄉村文化資源向產品、產業層面轉化,向經濟市場延伸。

  農業、旅游“逐綠而行”,工業“向綠轉身”。

  瞄准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蒲江以中德(蒲江)中小企業合作區為承載,做大做優生態食品、裝備制造、生物醫藥三大產業,推動適鐵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循環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突破式發展,形成“3+N”的新型綠色工業體系。蒲江先后獲批四川省特色產業基地、四川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長風計劃”全國示范區。

  此外,瞄准“雙碳”目標,助力綠色轉型發展,蒲江縣率先啟動編制完成了《蒲江縣碳達峰實施方案》《蒲江縣碳達峰碳中和數據分析報告》《蒲江縣碳達峰碳中和路徑研究報告》,同步開展綠色低碳城市規劃、碳儲摸底、碳匯金融等相關工作,積極搶佔“雙碳”新賽道。接下來,蒲江將加快出台綠色低碳城市、綠色產業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生態碳匯、綠色建筑、綠色生活6個專項方案,著力構建一批“雙碳”應用場景。

  堅持生態惠民 建設綠色宜居之城

  “空氣好,花花草草也挺好看的,感覺整個城市的顏值和氣質都提升了一個檔次。”自今年初河濱景觀工程打造完成后,市民唐銀花基本上每天都要帶孫子在蒲江河邊逛逛,享受“納花香美景,攬河畔清流”的生態美景。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從“花澗藕塘”的水美畫卷到樅樹灘的山水相融﹔從世紀坊公園街區煥新歸來到河濱景觀的花團錦簇……蒲江始終堅持生態惠民,全面實施公園體系建設、全域造景增綠和綠色建筑推廣等重點工程,著力提升市民幸福感滿意度。據了解,十年來,蒲江建成小游園微綠地12個,公園示范街區5個,完成天府綠道建設310公裡,城市綠化由311公頃提升至362公頃。

  推窗即景,出門即公園。“生態福地、大美小城”愈發名副其實。

  建設綠色宜居之城,絕不僅僅是城市形態的蝶變,更是營城理念的轉變。

  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蒲江將“低碳發展、零碳先行、無廢城市”理念嵌入建設規劃,以杜絕大拆大建、全面推行綠色施工、加強建筑材料循環利用、推廣應用綠色建材等措施,提前規避“大量建設、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等問題,引領綠色化、集約化建造方式。

  此外,蒲江縣作為成都市“生態環境與健康管理”試點縣,正在積極探索“生態環境與健康價值”之間的實現路徑。在打造健康宜居生活環境方面編制了《碳中和綠色生活方式專項規劃》,並創新配套推出《綠色生活方式指南》和指南APP,從宣教、生活垃圾分類、綠色鄉村、綠色公共交通、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碳積分足跡行動、綠色創建行動、綠色低碳生活規則體系八個方面,引導居民參與低碳綠色生活,降低生活碳排放。

  走“綠路徑”,鑄“金鑰匙”。如今,以“綠”生“金”的成果,在蒲江遍地開花。綠色生態,成了蒲江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相信未來,這綠色將越變越濃。(蒲江縣委宣傳部)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