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寫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 遂寧石橋村撂荒地裡種出新希望

2022年11月17日19:00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成片的油菜染綠了沃野,扮靚了初冬季節。匡治供圖
成片的油菜染綠了沃野,扮靚了初冬季節。匡治供圖

近日,在遂寧市船山區龍鳳鎮石橋村鑫金農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油菜種植基地,業主雇用的幾位村民正忙著拔草,精心管護油菜苗。微風中,成片的油菜染綠了沃野,扮靚了初冬季節,孕育著來年的滿滿收獲。“農忙時,基地大概有20多人就近務工,每天工錢60元。”石橋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陶華說。

誰曾想到,先前,由於石橋村大部分勞動力選擇外出務工,出現土地大面積撂荒現象。盡管不少村民有流轉土地的意願,也有業主想進村來流轉土地,發展特色種植業,但塊塊撂荒地裡叢生的雜草與樹木,最終讓業主們打消了“接手”的念頭。

石橋村與遂寧市安居區西眉鎮交界,由之前的靈歸村和唐春村合並而來,轄12個村民小組。近年來,龍鳳鎮黨委緊緊圍繞區委“一核兩帶三片多極”城鄉發展新格局戰略部署,持續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徹底打破村社合並“界線”,消除合並“后遺症”,充分發揮好村集體的組織能力,整治耕地“非農化”,因地制宜為土地耕種創造良好的條件。

2020年,龍鳳鎮黨委以石橋村為試點,不斷探索創新,多點發力,全面開展確權不確地工作,並著手對包括石橋村在內的全鎮撂荒地進行統一整治,讓整治后的高標准農田連疇接隴,並在適當位置科學配套規劃產業道路,確保現有耕地應種盡種,讓村村組組的撂荒地迎來了“華麗轉身”。

截至2022年8月,石橋村已成功動員4個社,集合土地600余畝,由石橋村合作經濟組織統一管理,精准施策,為村民增收致富擴寬渠道,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增添活力。

“石橋村的撂荒地剛剛整治時,我就開始關注,土地整治還未結束,便開始和鎮、村干部積極對接,一口氣從石橋村合作經濟組織代耕400多畝土地,並成立了鑫金農種植專業合作社,主要種植糧油作物和蔬菜。” 35歲的王兵,成了代耕土地的第一位“吃螃蟹者”,並每年按照約定給合作社繳納管理費。

秋去冬來,王兵種植的成片油菜,已到了除草、施肥的關鍵期,合作社每天都雇了當地村民幫忙,並不時聘請農技人員到基地作技術指導。看著一天更比一天長得壯的油菜苗,王兵滿心喜悅:“從目前地裡的油菜長勢來看,隻要后期風調雨順和管護到位,明年的好收成已成定局!”

“這片地原先就是我家的。”村民袁治田就住在王兵的油菜種植基地附近,他把家裡的近10畝土地全部交給了村上的鑫金農種植專業合作社,平時就在王兵的種植基地務工,加上后期分紅的收入,差不多能掙2萬元。“現在覺得,這日子是越來越有奔頭了!”袁治田喜滋滋地說道。

據陶華介紹,村裡整治后的成片地塊,除專業合作社外,還有村裡的種植大戶集中進行種植。村民袁定學和席孝澤便分別種植了近20畝地,在家鄉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著淳朴的夢想。“我們村‘兩委’要求村裡的大戶們在指定地塊進行種植,不能東種一塊、西種一塊,而且,還得和合作社‘步調一致’,合作社種植什麼,他們就種植什麼,這樣更便於中期管理和后期銷售。”陶華說。

“大樹底下好乘涼,我們也願意跟著專業合作社進行種植,至少種出的農產品不愁銷。”袁定學和席孝澤異口同聲地說。

與此同時,龍鳳鎮正依托供銷社組織和資源優勢,在石橋村探索試點“供銷合作社+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代耕”等“兜底”模式,形成農民得實惠、集體得效益、供銷社得發展的“多贏”格局。(卜凱)

(責編:羅昱、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