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成都青白江:降本增效!科創賦能讓食用菌在“數字”土壤長得更好

2022年10月31日19:46 |
小字號

在位於成都市青白江區的豐科國際(蓉歐)食品加工產業基地(以下簡稱“豐科基地”)辦公室,生產廠長李德成正對著電腦,仔細核對食用菌的生長數據。“食用菌生長全過程共有101項指標,這裡面的每一個數據都很有價值。”他說,這些數據,都源自基地與華為創新中心共同打造的無人化、規模化的智能工廠平台。

華為創新中心,全稱華為(成都)智能制造創新中心,主要致力於加速本地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及新興產業發展。去年,創新中心到該企業走訪摸排時了解到,豐科基地作為全球最大的單體食用菌智能工廠,年產菌菇超過35000噸,不僅暢銷國內,更遠銷全球57個國家。但訂單激增的同時,也存在生產計劃不科學,生產監控、物流體系手段滯后等難題。“有沒有一種方式能真正實現企業降本增效?”李德成的訴求直截了當。

在充分調研后,華為創新中心為豐科基地量身定制了一套集成化、標准化、智能化的平台,實施數字化管理。

今年3月,平台正式實施,通過全車間物聯網接入,實現各個生產環節數據的智能化分析和調控,並隨著數據量的增長,整個生產環節的各個流程也正在不斷優化升級。

“數據可追、生產可控、品質可靠。各部門之間協作非常高效,管理層也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從而更精准地解決問題。”李德成對此相當滿意,“效率明顯提升了。”

李德成表示,全流程管理數字化只是基地的第一步,打造綠色循環智慧工廠,為“雙碳”目標助力,才是企業未來之責。

豐科基地生產的食用菌主要有白玉菇、蟹味菇、鹿茸菇等多個品種,不同的食用菌,對環境的參數要求各不相同。比如,2到8攝氏度之間,哪個度數能讓食用菌生長得更好﹔新風量從2000立方米每小時上升到6000立方米每小時,到底有沒有必要?

“這些數據對基地的生產經營至關重要。”李德成以新風量為例,“2000到6000之間,如果不對菌菇品質產生明顯影響,可選擇較低檔位。這意味著整個基地的運營成本將得到有效控制。各個環節加起來,保守估計電費都能減少10%,節約成本的同時還讓基地變得更綠色。”

不僅如此,精准數據管控營造出的優質環境,還能讓食用菌的產能獲得明顯提升。“預計今年產量能上漲20%。”李德成表示,這“一升一降”可不能小看,這能讓基地在3年內就收回在數字化建設上投入的成本。

另外,菌菇種植的米糠、玉米芯等均來自於農業下腳料,菌菇採收后的廢基料可作為農業有機肥還原土地,踐行低碳綠色經濟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農民收入。

數字化綠色工廠打造是一個持續升級的過程。“我們還將和華為雲探討其他方面的合作,比如利用算法能力對生產過程能耗進行分析優化,讓豐科更低碳更綠色地發展。”李德成表示。

談及未來,華為創新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青白江區工業優勢明顯,生態資源豐富,接下來,中心將聯合區內代表性企業共同打造數字化工廠標杆,從而構建完整的智能制造生態體系,服務更多成渝地區的制造業企業。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