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綿竹:推進“醫聯體+醫共體”建設 為百姓健康護航

健康是人民幸福之本、社會發展之基。黨的十八大以來,德陽綿竹市高度重視“健康綿竹”建設,以“醫聯體+醫共體”模式,提升醫療資源共享服務能力,推動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下沉基層,高效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城鄉均衡化,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為全市人民健康護航。
醫療水平大幅提升 省級醫療資源輻射全市
綿竹距離成都接近100公裡,在交通飛速發展的今天,這不是一個遙遠的距離,但對於身體有恙的人來說,要跨越這100公裡,並非是一件易事。
2017年,隨著綿竹市醫聯體建設的深入推進,綿竹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先后分別與四川華西醫院、四川省第二中醫醫院,市婦幼保健院與四川大學華西第二人民醫院、四川省婦幼保健院攜手共建醫聯體,讓身在綿竹的患者,“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省級優質醫療資源。
日前,在市人民醫院心內科的病房裡,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楊萬雙正在了解患者朱榮躍的身體情況,為他進行定期隨訪檢查。幾年前,朱榮躍患上冠心病,其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左主干重度狹窄,考慮到患者病情危重,加上縣級醫院接觸的類似病例較少,在與華西醫院心內科專家溝通后,邀請華西專家到市人民醫院為患者進行了冠脈支架植入術。
“沒想到在綿竹就能享受到華西醫院的醫療服務,給我們患者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安裝支架后,我一直都在吃藥,病情控制得比較好。”患者朱榮躍表示,現在市人民醫院的設施設備越來越好了,醫生和護士都很負責,讓患者感到很安心。
“自2017年華西—綿竹醫聯體建設啟動以來,我們心血管內科特聘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王華教授擔任學科主任,開設專家門診,開展遠程診療、會診、查房等,讓綿竹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華西專家的優質醫療服務。”楊萬雙說。
據了解,綿竹市人民醫院通過“華西學科主任+特聘教授+專家工作站”的方式,先后引進7名華西專家擔任學科主任、17名華西專家擔任特聘教授,建立了德陽首家設在縣級醫院的院士專家工作站。同時,近30位專家組成的華西醫療團隊,每月會定期來到綿竹,通過坐診、查房示教、開展講座、手術指導等方式,從科室管理到發展規劃,從人才培養到科研論文,全方面提升學科能力建設,大力提升綿竹市的醫療水平。
“華西—綿竹醫聯體的建立,一方面讓華西的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綿竹,惠及綿竹的廣大百姓,另一方面通過同質化建設在多維度上提升了醫院的管理、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水平。”綿竹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劉嘉銘介紹,醫院的區域龍頭效應和群眾就醫獲得感持續提升,真正實現了“華西在綿竹,綿竹有華西”。醫院通過就醫環境改善項目對住院部、門診進行升級改造擴建,並通過升級信息化系統,引入互聯網+醫療健康以及開展遠程醫療協作,讓人民群眾就醫更便捷,醫療服務提供更加精准。
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家門口”就能治病
曾經,群眾小病大病都往城裡醫院跑,面臨著縣級醫院一床難求、鄉鎮衛生院門庭冷落、鄉村醫生隊伍后繼乏人的窘境。為緩解廣大農村地區群眾看病難的問題,綿竹市積極打造綿竹區域醫療技術服務中心,建成了影像、心電、檢驗、病理、消毒供應、醫學教育、漿洗中心“七大中心”,並於2021年底全部投入使用。據了解,該中心是集中建成全省首個縣級區域醫療技術服務中心,實現基層檢查、中心診斷、結果互認,在提高醫療質量的同時節省群眾就醫時間和費用。
從2018年到2021年,綿竹市人民醫院和市中醫醫院先后分別與孝德鎮衛生院、麓棠鎮衛生院、紫岩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九龍鎮衛生院等16家基層醫療機構組建醫共體,通過完善組織管理架構、下沉專家資源、開展業務培訓等方式,構建起縣、鎮、村三級聯動的縣域醫療服務體系。
“婆婆,你生病多久了,在這裡住院大概幾天了,之前有沒有高血壓?”10月24日早上,綿竹市中醫醫院內科主任醫師鞏麗來到九龍鎮衛生院康復科住院部查房,詳細詢問了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既往病史。
“病人舌質淡紫,舌邊有齒痕,舌苔白膩、脈濡軟,中醫辨証為氣虛血瘀、痰濁內蘊,治療時應益氣活血、豁痰通絡。”經過診斷后,鞏麗為80歲的杜婆婆進行了針灸,開具了中藥處方,並向衛生院醫生提供了后續治療建議及注意事項。
“4年前,我媽媽做了腦膜瘤手術后一直癱瘓在床,市中醫醫院的醫生幫她看診后,為她進行了治療,讓我們不出鎮就享受到上級醫院的醫療服務,真的太方便了。”杜婆婆的女兒歐啟鳳介紹,她家住在九龍鎮馬跪村二組,平時全靠她與弟弟兩人將老人送到鎮衛生院,由於老人不能走路,出行十分不便。如今不用出鎮就能享受到市中醫醫院的醫療服務,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2021年12月,我們啟動了綿竹市中醫強基層‘百千萬’行動,通過組建中醫、西醫、護理團隊,每月對醫共體衛生院長期開展指導巡診、坐診帶教、講座培訓等,衛生院再將市級醫療經驗下沉到鄉村醫生,不斷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鞏麗說。
“醫共體建設是我們國家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我們基層衛生院在醫共體的建設中得到了很多的好處。”九龍鎮衛生院院長、黨支部副書記趙雲介紹,醫共體建設通過資源整合,提高了基層衛生院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了基層衛生院的技術水平,同時也為當地患者看病就醫提供了方便,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夠享受到同質化的醫療服務水平。
據數據顯示,2021年,綿竹市醫共體下派專家開展坐診服務群眾5700余人次,開展手術示教147台次,指導查房5700余例次,基層醫療業務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綿竹市衛健局局長袁波表示,在新的趕考路上,將繼續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常態化疫情防控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不斷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提升衛生健康保障能力,以“全民大健康”格局全面推進“健康綿竹”建設,為建設更加富裕繁榮、美麗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綿竹貢獻衛生力量。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十年來,乘著醫療改革的春風,綿竹以全市人民健康為著力點,讓優質醫療資源和衛生健康服務持續下沉,重大衛生項目建設有序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衛生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努力構建起了城鄉居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全力為全市人民的健康保駕護航。(羅天琪 徐倫汧 任方毅)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