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奮斗創造歷史 實干成就未來——黨的二十大四川省代表團代表講述十年發展成就

2022年10月16日07:55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奮斗創造歷史 實干成就未來——黨的二十大四川省代表團代表講述十年發展成就

編者按

過去十年,是極不平凡的十年。巴蜀兒女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砥礪奮進,奮力推動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台階。

以小見大,以微知著。

在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際,我們邀請來自生產和工作第一線的黨代表分享感受,一起見証巴蜀大地十年巨變。

十年間,四川農業大省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民營經濟迎來又一個發展春天,天然氣改寫了全國產量版圖……他們用自身的感受講述著四川高質量發展的蹄疾步穩。

發展越來越快質量越來越高

楊文鈺(四川農業大學教授):

通過近十年努力,四川農業大省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比如,全國每10頭豬就有1頭豬來自四川,每10杯茶就有1杯是四川茶。糧食產量繼2020年時隔20年突破700億斤大關后,去年達到716億斤,十年增加62億斤。

四川大豆產量逆勢增長,由以前總產量排全國第12位躍居為全國第3位,是大豆生產方面的一匹“黑馬”。持續增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大力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這一技術被寫入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農業農村部在全國16個省份推廣該種植模式1510萬畝。

今后,我們要不斷完善提升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通過大面積推廣應用來提升大豆產能,讓中國人民吃得越來越好。

蒲麗蓉(巴中市通江縣鐵佛糧站麻石庫點管理員):

過去十年,糧食安全越來越受到重視。我所在的鐵佛糧站麻石庫點,是一個有著50多年歷史的老倉庫。以前,庫點設施設備簡陋,達不到糧食收儲的要求,附近的鄉親隻能把收獲的糧食低價賣掉。隨著國家對糧食倉儲投入的增加,庫點的設施設備也越來越好。2016年,經過整修之后,麻石庫點具備儲存、收購糧食的條件,這也帶動庫點周邊糧食價格的提升,讓老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

下一步,四川要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糧倉”,對糧食倉儲的重視和要求肯定會更高。未來,我要繼續扎根基層,為老鄉守好糧庫,為保障大家吃飽吃好繼續盡一份力量。

謝利平(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重慶氣礦梁平採輸氣作業區第一黨支部書記):

這十年,是天然氣行業飛速發展的十年。我們開採的天然氣年產量去年達到354億立方米,是10年前的2.7倍。在管理方面,這十年大力推進自動化、現代化、數字化管理,作為技能人才,我也是其中的受益者。

我們趕上了能源企業特別是清潔能源企業發展的好時機。接下來,我們西南油氣田公司將集全體員工的智慧和力量,爭取早日實現年產量500億立方米。就我個人而言,也希望在未來五年能夠帶領高技能人才隊伍在更多領域發揮作用、邁上新的台階。

陳海艷(遂寧建國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銷售主管):

過去十年,有三個變化令我印象深刻。首先,消費者從城市居民為主到農村居民為主,原因是農村的公路越來越好了,農民的收入越來越高了,願意買車,也能夠養得起車。其次,銷售的大宗產品由過去的汽油車變成新能源汽車。現在,公司銷售的汽車中有三分之二都是新能源車。此外,汽車供應鏈本地化越來越明顯。過去,零部件都要從省外或者國外進口,現在大部分汽車零部件都能在四川和重慶找到供應商。

未來,希望更多的農村家庭能夠買得起車、養得起車,把“四川造”汽車賣出四川、賣向全國和全世界。

十年間,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95歲﹔邊遠鄉村也能實現“買全球”“賣全球”﹔老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他們見証了最暖心的民生之變、巴適安逸的生活之變。

人民生活越來越巴適安逸

李正赤【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黨委書記】:

這十年,四川人均預期壽命從75.2歲提高到77.95歲。取得這樣的成就,根本原因是黨中央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省委省政府也非常重視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充分結合四川既有大城市也有偏遠山區的實際來推動工作。不斷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帶動了基層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提升,讓越來越多的患者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

未來,我希望醫療服務能力更高,老百姓就醫更加便捷,醫保覆蓋范圍更廣,讓老百姓身體素質和幸福指數得到進一步提升。

查玉春(資陽市雁江區保和鎮晏家壩村黨總支書記):

十年間,從晏家壩村的變化來看,全村人的產業越來越紅火,村容村貌越來越靚麗,老百姓日子越來越好。

十年來,依靠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晏家壩村的文旅產業、反季節蔬菜產業等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特別是發展農旅融合,讓晏家壩村遠近聞名。去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增加到2.4萬元,是2012年的2倍,十年翻了一番。十年來,晏家壩村從昔日的貧窮落后村轉變成令城裡人羨慕的文明富裕美麗新村,實現了“走路不濕鞋、吃水不用抬、燒火不用柴、村庄靚起來”。

今后,我將繼續帶領村民發家致富,讓全村的文旅產業越做越好,實現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

鄧小燕(廣元市劍閣縣東寶鎮雙西村黨支部委員、村委會委員):

我是農村長大的孩子,十年前,我曾經立志跳出“農門”、遠離家鄉。現在,我已決定扎根家鄉、建設農村。

農村的生產生活環境越來越好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脫貧攻堅,村裡的道路硬化了,家家戶戶住上樓房,老鄉們的醫療和教育有了保障,家家通了天然氣,洗澡有熱水。村裡也有了活力、有了人氣。過去,年輕人都是想著往外走﹔現在,一大批有知識、懂技術、會管理、懂經營的年輕人回來了,通過電商把村裡的農產品賣到山外、賣到全國。

實現鄉村全面振興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接下來,我希望更多的年輕人回到家鄉,和我們一起把家鄉建設得更美好。

十年間,從燃氣公交車到電動公交車,從空氣質量堪憂到天藍地綠水清,他們感受到環境之變、綠色之變,巴山蜀水越來越秀美安瀾,美麗四川越來越景美人和。

巴山蜀水越來越秀美安瀾

梁恩榮(攀鋼集團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修建分公司焊工培訓中心焊工教師):

攀枝花處於干熱河谷,以前金沙江的水是渾濁的,經過這十年來的治理,我切身體會到綠水青山的魅力,聽到鳥兒的叫聲更多,聞到花兒的香味更濃。以前常有從工廠飄出的刺鼻味道,現在是青草的清新味道,而且天空也比以前更藍,老年人的臉上笑容更多了。

我期待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我們所在的攀枝花越來越宜居,成為全川乃至全國聞名的康養勝地。作為技能人才,我希望未來能搭建更多的平台,給願意從事技能工作的人更多的激勵政策,吸引大家更願意學技術、鑽研技術,走技能報國的成長之路。

李秋月(四川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長城雪茄廠卷制大師):

這十年,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四川的生態“顏值”越來越高、綠色“氣質”越來越好。“窗含西嶺千秋雪”,以前隻能偶遇的景象如今成了常態。在朋友圈晒雪山藍天,成為人們的新愛好。不僅“推窗賞雪”,還能“出門享綠”,在城裡走幾步就是生態濕地、綠地公園,鄉村更是如詩如畫般的田園風光,一到周末到處都是露營的帳篷。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我堅信,隻要我們堅持生態優先,加大力氣治理,人人爭當生態環境守護者,就一定會讓巴山更綠、蜀水更清、天府更藍,讓四川“顏值”一年更比一年高。

鄭艷梅(達州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Z1線路公交車駕駛員):

我駕駛公交車已有22年。小小的公交車是一個窗口,從中可以看到出行方式和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近年來,燃氣公交車大多換成了新能源公交車,乘車環境也越來越整潔干淨。很多城市有了公交專用道,公交車司機開起車來更安全,乘客乘坐也更舒心。

我期盼未來能夠全面普及新能源公交車,通過公交車的降碳減排,帶動大家綠色低碳出行。作為公交車駕駛員,我也會更加努力讓乘車環境更舒適,給乘客帶去更方便快捷乘車體驗的同時,還能讓大家體驗到“家”的感覺。(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欣憶 王成棟 李淼 田為)

(責編:羅昱、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