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雁江區:在鄉村振興路上奏響“農文旅”融合“發展曲”

10月11日,記者跟隨“喜迎黨的二十大·團結奮進新征程”媒體集中採風團走進保和鎮天府花溪以及晏家壩鄉村公園,多視角了解雁江區鄉村振興工作取得的工作成效,探尋雁江鄉村振興路上的發展“密鑰”。
奏響青山綠水“生態曲”
文旅融合“景”更新
走進天府花溪,艷陽高照的日子,乘船徜徉在河面上,沿岸水清岸綠、水鳥棲息,兩邊廊道上,花草盡情綻放,岸邊游客駐足拍照“打卡”……
依托陽化河生態綠廊及水系治理項目,天府花溪·養心天堂打造了一幅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美景。據了解,該項目立項於2017年,2018年開始建設,2020年5月1日試開園。項目總投資3.75億元。
在天府花溪,從黃谷碼頭放眼望去,“天府花溪·養心天堂”幾個字格外顯眼。近年來,雁江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圍繞鄉村旅游發展、水生態體系治理、扶貧項目帶動群眾增收及研學旅行發展等方面,以打造“成渝城市后花園、天府生態候機廳”為定位,以農商文旅體等多元協同發展為思路,以建成最具川中丘區特色的鄉村振興示范區為目標,文化引領、產業發展、環境改善、農民增收,助推全面實現鄉村振興。
綠色生態賦能“文旅”融合產業化,天府花溪內打造了花田月色、花溪古驛等10個景觀節點﹔新建特色農產品展示區、非遺文化展示區、百花灘等5個文化碼頭﹔成功引進特色餐飲、兒童體驗園、地球倉民宿等旅游業態。2020年被評為四川不得不去的88個最美林草景觀體驗點﹔2021年成功申報為四川省文旅融合示范項目,獲得項目資金支持800萬元,成功創建國家2A級旅游景區,花溪河小流域成功創建“四川省水土保持生態清潔小流域”﹔2022年成功創建省級水利風景區。
據了解,天府花溪目前年游客接待量達15萬人次,輻射帶動周邊200余戶居民就業,人均增收5000元。
“過去由於河道治理不完善,導致水質差,村民都不願意住這裡,經常望河而嘆。”四川雁投文旅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惠告訴記者,通過水系治理,現在的陽化河水清岸綠景美,村民都爭著搬回來住﹔通過打造地理標識旅游農產品,建設商業街區及特色農產品銷售區,周邊農戶採取自營、聯營、出租等方式提供餐飲、住宿、康養、購物等旅游配套服務,大力發展鄉村庭院經濟。下一步,還將打造大型農科文化科普園,通過農耕農具的展示以及水系治理和種子知識的普及,讓游客在青山綠水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美麗鄉村公園
家門口的詩和遠方
走進晏家壩鄉村公園,這裡村容整潔,青瓦白牆,錯落有致。在科普實踐基地,一家幼兒園的老師正帶領孩子們在這裡開展田園教學,體驗田園風情。
“我們晏家壩有兩張名片,一張是‘全國文明村’,一張是‘全國法治示范村’。”宴家壩村相關負責人說,現在的晏家壩一年四季皆是景。
近年來,晏家壩村以黨建為引領,搶抓發展機遇,依托保和生態旅游度假區和鄉村振興農旅融合示范項目,強化基礎設施建設,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美化村庄環境布局,回引培養優秀后備人才,創新基層治理格局,傾力打造的鄉村公園社區“十一”迎來試開園,鄉村振興打開新局面。
“這個陶瓷是還沒有燒制的,這些是國慶節期間游客前來體驗留下的半成品。”該負責人說,村上利用農旅融合項目,著力完善基礎設施,修繕民居老宅、提升村容村貌,挖掘人文景觀,梳理自然景觀,按照城市鄉村休閑和農村共享城市資源的新模式,把晏家壩建設成為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公園社區。
走進晏家壩巷道裡,記者真實體驗到一戶一處景,一景一特色的美麗鄉村格局。該村結合區位優勢,立足資源稟賦,打造景田相望、農旅相生、文旅相融的鄉村公園,簡直就是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
“看,這個就是我們村集體經濟‘怡心微田園’,採用認領式,現在大家看見的有幼兒園、科協等地塊。”該負責人說,採取“集中流轉、市民認領、農事體驗、代種代管”的方式,創新規劃晏家壩怡心微田園農事體驗區,打造特色旅游項目,吸引了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如今的晏家壩村,村美如畫,依托區位優勢,立足資源稟賦,圍繞“城鄉融合、鄉村振興、推動鄉村建設”主題,通過引進城裡的人才、資本、管理、產品,不斷改造、提升晏家壩鄉村水平,盤活鄉村資源,培育新產業、新業態,著力推進鄉村振興取得新突破,奮力走好新時代的趕考路。
來源:川經瞭望客戶端
(川經瞭望記者 湯斌 實習記者 趙旭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